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桩+Ceramage聚合瓷用于年轻恒牙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来我院就诊的10-16岁患者。纤维桩+聚合瓷冠修复39例,观察其边缘密合性、耐磨性。结果纤维桩+聚合瓷冠修复39例,成功34例,失败2例。结论纤维桩+Ceramage聚合瓷应用于年轻恒牙修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简介:目的:观察部分活髓切断术治疗年轻恒牙冠折露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采用部分活髓切断术对因外伤至年轻恒牙冠折露髓而就诊的90例患者(106颗牙)进行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所有患儿经治疗之后,8颗牙治疗失败,3颗牙治疗无进步,13颗牙治疗效果为显效,82颗牙治疗效果为成功。治疗的有效率为89.62%。82颗牙治疗成功的患儿经活力检查表现正常,没有出现扣痛表现,进行x线检查也没有根尖部的阴影表现,出现了牙本质桥,发育情况良好。8颗牙治疗失败的患儿在治疗时因为暂封物、充填体发生脱落的情况,并没有及时到医院诊治致使其出现感染,从而发生急性牙髓炎,治疗改为进行根尖诱导成形术进行治疗。活髓切断术可以很好地保存年轻恒前牙牙髓活力,促进牙根继续发育。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措施对年轻恒牙断冠再接术预后的研究。方法 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年轻恒牙外伤断冠的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程序化护理,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上颌乳前牙残冠临床治疗中应用树脂短桩结合透明冠修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6例患有乳上前牙残冠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乳上前牙残冠共计37颗。对这些患儿的乳上前牙残冠给予树脂短桩结合透明冠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即应用复合树脂进行修复,再应用透明冠进行恢复外形。结果对26例患儿进行为期两年的修复观察,其中有34颗修复成功,只有3颗修复失败,即修复干预成功率为91.9%(34/37)。结论患有乳上前牙残冠的患儿,给予树脂短桩结合透明冠治疗方案进行干预后,其上颌乳前牙残冠得到有效修复,成功率较高,因此,在今后临床治疗活动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对磨牙残冠采用不同全冠修复术进行修复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接收的存在磨牙残冠的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和B组,对A组患者采用螺纹桩树脂核进行全冠修复治疗,对B组患者采用铸造桩核对磨牙残冠进行全冠修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的优良率为86.11%,失败率为13.89%;B组的优良率为97.22%,失败率为2.78%。B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组,全冠修复失败率明显低于A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磨牙残冠修复采用铸造桩核进行全冠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螺纹桩树脂核治疗的效果,临床需更进一步探究并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合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利用髓腔固位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牙冠大面积缺损,合龈距离小于3mm,根管治疗完善的磨牙病例32例,利用磨牙髓室作为固位型制作嵌体冠,观察6个月至3年。结果32例均固位良好,无一例脱落。结论通过以髓室固位冠修复可以满足磨牙残冠修复的功能要求。关键词残冠髓室固位嵌体冠桩冠已广泛应用于修复残根残冠。但对于合龈距离低的磨牙,全冠固位力不足。本人通过利用髓腔固位的方法制作嵌体冠,使这部分患牙得以保留,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门诊随访患者27例(32颗牙),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32—63岁,平均47.3。上颌12例,下颌20例,Ⅰ类洞型嵌体冠9例,Ⅱ类洞型嵌体冠23例。选择已进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合龈距离低于3mm的磨牙残冠32例,要求牙体预备后髓腔深度在3mm以上,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残余龈壁位于龈上。1.2方法1.2.1牙体预备常规牙周洁治,完全去净腐质,磨除过高过锐的牙尖和边缘嵴,要求至少三面轴壁剩余牙体厚度达到1mm以上,髓室底平,洞壁外展2-5度,冠边缘圆顿,髓室内与轴壁要取得共同就位道。1.2.2以Silagum硅橡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技工室制作完成,临床试戴,检查冠边缘密贴程度,调合磨光,以VocoMeron玻璃离子水门汀粘固。1.3评价标准成功修复体边缘密合无继发龋,稳固,邻接关系好,无食物嵌塞,基牙牙周及根尖组织正常,咀嚼功能良好。反之则为失败。2结果经过6个月至3年观察,32例均固位良好,冠边缘密贴未探及继发龋,咀嚼功能正常,牙龈无红肿,未探及牙周袋。3讨论磨牙残冠在临床很多见,随着人们对牙齿重要性认识的逐步深入,保留残冠的要求越来越多。并且随着现代根管治疗技术的发展,使这一要求更大程度地得以满足。传统意义上,最基本保留大面积缺损的磨牙残冠的修复方法,就是在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进行桩核冠修复,它利用插入根管内的桩获得固位。对于合龈距离低的磨牙残冠,如果按照传统修复方法制作桩核冠,缺点是由于合龈距离低使得铸造金属冠的固位力不足,易脱落。如果设计为铸造桩冠,由于磨牙一般有2—3个根管,根管桩方向一般会不一致,桩核冠就可以采用铸造分裂桩核来解决共同就位道的问题,而桩冠就很难解决,或者减小根管桩的长度或者减少根管桩的数量。本方法通过髓腔固位就可以保证修复体的固位力,同时简化了操作程序,提高了磨牙残冠的保留率。以往的嵌体冠利用牙轴壁呈连续的圆筒状,和牙冠颈部边缘形成环抱,再加上髓室嵌体共同构成抗力系统来提供足够的抗力。但在临床上,Ⅱ类洞型在磨牙牙体缺损中非常多见。本文所选病例中有23例牙体预备后呈Ⅱ类洞型,其三面轴壁的保留牙体厚度在1mm以上,缺损面轴壁位于龈上0.5mm以上,这样冠颈部可以形成环绕,保证箍效应的形成。本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3年的随访,对于Ⅱ类洞型嵌体冠的修复效果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参考文献1张新春,王炎,米乃元,等.不同余留牙高度对桩冠箍效应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2,3(1)12.2赵铱民.口腔修复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44.3徐成文.髓室固位的嵌体冠修复磨牙残冠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9(5)156-157.4滕伟,张辉.后牙残根残冠保留修复临床远期疗效浅析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