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9 个结果
  • 简介:<正>这是一场用子孙钱改造当代自然的革命。这是一场与沙尘争夺人类生存空间的人民战争。这是一场国人向国际、今人向后人承诺的伟大事业。我踏上了这块古老的土地,这里是共和国雄鸡形版图的鸡背部分,有着"黄沙蔽日"写照的戈壁、沙漠、荒原。我抚摸了这片神奇的沙海,这里是浑善达克沙地、巴丹吉林沙漠的腹地,有着京津风沙源源头之说的沙山、沙窝、沙丘。我拥抱了这个绿色的世界,这里是京津风沙源的三大风口,有着"茂林葱郁"画卷的人工防风、防沙、防尘林带。

  • 标签: 浑善达克沙地 京津风沙源 沙尘暴天气 土地沙化 生态用水 人类生存空间
  • 简介:本文利用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天气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过境,锋面前抬升作用是必要触发机制,冷湖中尺度低压系统的东移南压进一步促进了沙尘天气发展加强;结合卫星云图特征,此次沙尘天气主要有锋前型对流性和锋后型沙尘两种类型;从柴达木盆地到敦煌地区K指数以负值为主,在小灶火北部地区分布有K指数负中心,达-28℃;在沙尘天气出现前,沙尘落区400hPa以下有气旋性涡度生产,而400hPa以上则出现有反气旋,这种配置形式对于垂直运动发生发展有利。

  • 标签: 沙尘暴 环流形势 物理量场 青海省
  • 简介:中国气象局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际气象合作与竞争,从2001年起,通过一系列系统工程建设,在关键和典型地区初步建成了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沙尘)观测站网,至2007年底,已建立大气成分观测站29个,沙尘观测站34个(包括10个中韩沙尘联合观测站),开展了包括气溶胶吸收特性、散射特性、能见度、质量浓度、光学厚度以及化学成分等观测,

  • 标签: 大气成分 观测站 沙尘暴 运行评估 站网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应用常规和自动加密站观测资料,对2009年4月29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区域性强沙尘天气过程,从天气学成因、物理量要素等方面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是一次冷锋后大风引发的沙尘沙尘发生在强气压梯度区;地面气象要素对冷锋过境及沙尘爆发有强烈反应,可以在沙尘预报中作为一个参考依据;沙尘爆发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有明显的上升运动;锋生函数和螺旋度对沙尘爆发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 标签: 沙尘暴 物理量 冷锋 诊断分析
  • 简介:根据中国气象局与韩国气象厅签订的中韩沙尘联合监测站合作协议,中韩双方联合在我国新建了5个沙尘监测站,分别是内蒙古赤峰和二连浩特、辽宁省丹东、山东省青岛和吉林省四平,开展了对能见度、气溶胶颗粒物PM10/PM25/PM1质量浓度的在线监测。该建设任务由气科院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具体承担。经过充分的前期准备,2007年3月10~31日期间开展建站工作,4月1日进入试运行阶段,并顺利通过了现场验收。

  • 标签: 沙尘暴 观测站 中国气象局 合作协议 在线监测 质量浓度
  • 简介:1背景情况2009--2010年,中国气象局先后在蒙古国阿尔拜赫雷、温都尔汗和阿尔泰援建了3个沙尘观测站,开展气溶胶质量浓度PMIO/PM2.5/PM1、数浓度以及能见度的连续在线观测。根据协议,蒙方应将3个沙尘观测站的观测数据经乌兰巴托实时传送到北京(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 标签: 沙尘暴监测 执行情况 合作项目 双边 气象信息中心 中国气象局
  • 简介: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IO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rn气象塔气象要素梯度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22日两次强沙尘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22日强沙尘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IO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的湍流动量输送、向上的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日相比,强沙尘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的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因白天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占水平湍流动能的10%-25%。

  • 标签: 强沙尘暴 PMIO浓度 微气象学 湍流通量
  • 简介: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张掖CINRAD—CC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快速东移叠加到地面热低压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快速发展;T—LnP图上500~540hPa干暖盖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存储和积累,于暖盖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征兆;沙尘发生前对流系统先从低层发展,然后迅速向中层发展;沙尘发生后中低层雷达回波减弱;中层回波开始增强,并向下发展,降水增大后,沙尘减弱消失;沙尘发生在紧邻强回波前面弱回波区域内;地面观测沙尘发生、发展、消亡时间与逆风区生消演变密切相关,沙尘天气发生在逆风区范围内,强沙尘天气发生在逆风区外层风速大值区的强辐合上升气流中。

  • 标签: 强沙尘暴 对流不稳定 多普勒天气雷达 逆风区
  • 简介:"沙尘,你愿意与之共舞吗?"朋友:您见过这个标语式的宣传广告牌吗?您去过塔中油田沙漠公路亲眼目睹过那宏伟浩大且令世人惊奇的防风治沙工程吗?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是不会刻意留心它的存在的.

  • 标签: 公路防风 塔中油田沙漠 工程掠影
  • 简介:研究了1961--2004年冬季的气候条件和环流背景,分析了其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沙尘发生频数的影响,并对前期的气候因子和环流特征指数与春季沙尘发生频数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的环流背景随着年代际发生着变化,这些环流特征指数和气候因子与内蒙古中西部春季沙尘发生频数变化基本一致,存在着20年左右的振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突变期,21世纪初也有一转变过程,只是没有前一突变期那么明显。所以,本世纪初发生的沙尘,没有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次数多。冬季的气候因子和环流指数与春季沙尘发生频数关系密切,前者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未来春季沙尘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

  • 标签: 沙尘暴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 气候年代际变化 环流特征 相关分析
  • 简介:对2006年3月26-27日发生在锡林郭勒盟大部地区的特强沙尘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发现:本次过程受蒙古副气旋的影响,特强沙尘出现在气旋中心轴线附近和轴线偏南的地区;26日夜间蒙古副气旋东移受北路冷空气补充后,进一步发展在东北形成冷涡,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地区出现明显的降雪;乌拉盖开发区出现大雪,东乌珠穆沁旗出现雪暴.

  • 标签: 蒙古副气旋 特强沙尘暴 雪暴
  • 简介: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地面沙尘探测资料、卫星图像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大风、扬沙及沙尘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发展加强,强锋区南压,地面冷锋影响,气压梯度大是造成沙尘的天气形势。红外图像形成"沙尘羽",结构均匀有纹理,云顶亮温出现〈-60℃区域是卫星图像特征。雷达回波显示,反射率因子〉30dBZ,影响高度2.4km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出现明显辐合辐散特征,强风区增大,上升运动及下沉运动加强;高空有垂直风切变,高度降低厚度增加,能量增加,当垂直风切变变小时,高空动量开始下传,沙尘天气开始。地面沙尘探测资料显示,空气中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沙尘天气最强及极大风速出现时刻,最大值达8223.7μg.h-1,比沙尘天气出现前81.8μg.h-1高出100倍,沙尘天气造成空气相当混浊。

  • 标签: 高空槽 强风区 辐合辐散 动量下传
  • 简介:摘要:在利用历史资料分析近五年中川机场寒潮大风引起的沙尘天气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常规气象资料、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此次寒潮冷空气取西北路径影响兰州区域。北京时(下同)20日08时,500百帕中高纬表现为多波动纬向气流,亚洲极涡底部伸展出的西风大槽呈阶梯状逐渐东移,前槽位于河西东部地区,与低纬地区北抬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河套东部至陇东南一线交汇,本场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中,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较大,高空锋区明显。从各层槽线位置来看,锋面呈后倾状态且寒潮冷空气主体偏北,综合分析,抬升力较弱且水汽输送通道偏东,因此寒潮引起的降水天气主要集中在区域东部,本场主要是受大风天气引起的短时局地的沙尘天气。

  • 标签: 寒潮过程 锋生 沙尘暴
  • 简介:摘要: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都是沙尘多发地区。对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等内容的分析十分必要。介绍了沙尘的标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域内天气对沙尘的影响,分析了沙漠等因素对沙尘分布的影响,提出了部分防治思路。

  • 标签: 内蒙个自治区 沙尘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受环境等因素影响,一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都是沙尘多发地区。对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等内容的分析十分必要。介绍了沙尘的标准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域内天气对沙尘的影响,分析了沙漠等因素对沙尘分布的影响,提出了部分防治思路。

  • 标签: 内蒙个自治区 沙尘暴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 简介:使用探空、地面和张掖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对2013年7月30日发生在河西走廊的一次强沙尘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雷暴大风沙尘天气是对流层低层冷平流作用下,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的β、γ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的,雷暴下击暴流的辐散流和密度流是引发地面强风和沙尘的直接因素。高层干、中层相对湿和低层干的层结,易产生雷暴大风天气。1h正变压和负变温演变能很好地反映雷暴下击暴流形成的雷暴高压和冷池的强弱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下击暴流的辐散气流和冷池密度流造成的地面大风及沙尘天气的变化。

  • 标签: 河西走廊 雷暴 下击暴流 沙尘暴
  • 简介:从形成沙尘天气的动力机制、热力条件及物质基础入手,定性地分析了月平均风速、湿润度指数、月地面温差及下垫面沙化程度对沙尘频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借鉴最新研究进展,建立适合宁夏中北部地区沙尘频率气候影响指数模型,比较深入地分析了宁夏中北部地区气候因素对沙尘频率的影响.

  • 标签: 沙尘暴 月平均风速 湿润度 地面温差 沙化 宁夏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模式资料,对2017年8月16日出现在格尔木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这次的大风沙尘天气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沙尘天气结束后出现了扬沙天气,且伴随着小阵雨,持续时间较短;层结不稳定造成高空动量下传,500hPa等温线夹角与高空风向夹角偏大,温度梯度大,使得高空冷平流较强是引发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而高空冷平流强、层结极不稳定、高空动量容易下传,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不稳定能量被触发,再加上柴达木盆地地形较为特殊,存在下狭管加速效应,促进了空气下滑势能转化为动能;预报的难点主要是出现非沙尘季节(春季)的大风沙尘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很难准确把握预报思路。

  • 标签: 大风 沙尘暴 成因 格尔木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若羌机场2018-2023年沙尘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若羌机场沙尘天气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其对航空飞行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2023年若羌机场平均每年的沙尘日数为11.8d,且整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平均年扬沙日数为70.8d,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18-2023年若羌机场年内沙尘天气呈现出多峰型变化特征,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春夏季为沙尘天气频发的季节。沙尘天气的出现时对航空飞行安全影响的较大,需要引起航空部门的高度关注。

  • 标签: 沙尘暴天气 机场管理 飞行安全
  •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石嘴山市2021年3月14-15日全市一次输入型的强沙尘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及卫星云图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石嘴山市强沙尘天气过程是蒙古低压、冷空气后部大风、周围沙源地丰富,及前期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等共同影响形成的,受沙尘回流影响,使得此次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

  • 标签: 强沙尘暴 蒙古低压 沙尘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