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利用高空气象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2015年3月31日沙尘暴天气主要影响系统是冷锋过境,锋面前抬升作用是必要触发机制,冷湖中尺度低压系统的东移南压进一步促进了沙尘暴天气发展加强;结合卫星云图特征,此次沙尘暴天气主要有锋前型对流性和锋后型沙尘暴两种类型;从柴达木盆地到敦煌地区K指数以负值为主,在小灶火北部地区分布有K指数负中心,达-28℃;在沙尘暴天气出现前,沙尘暴落区400hPa以下有气旋性涡度生产,而400hPa以上则出现有反气旋,这种配置形式对于垂直运动发生发展有利。
简介:利用北京大学校园地区PMIO质量浓度观测资料、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25rn气象塔气象要素梯度和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地区2010年3月20-22日两次强沙尘暴过程微气象学要素和沙尘参量的时空演变以及湍流输送特征,为理解北京地区强沙尘暴天气沙尘输送规律和微气象学特征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月20-22日强沙尘暴过程前后不同高度温度先升后降,气压和相对湿度则相反。强沙尘暴来临时,高层风速先迅速增大,低层风速增加略有滞后,风切变明显加强,PMIO浓度最大值和风速极大值出现时间较吻合。强沙尘暴过境时,不同高度向下的湍流动量输送、向上的湍流热量输送和湍流动能明显加强。与3月21日非沙尘暴日相比,强沙尘暴过程湍流动量通量增加,有利于沙尘粒子的水平和垂直输送过程;由于冷锋过境,水平热通量增大;垂直热通量因白天温度垂直梯度减小而减小,夜间因逆温层被破坏而增加;水平湍流动能对湍流动能占主要贡献,垂直湍流动能仅占水平湍流动能的10%-25%。
简介:使用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和张掖CINRAD—CC天气雷达观测数据对2008年6月13日发生在河西走廊中部的一次强沙尘暴天气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冷空气快速东移叠加到地面热低压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快速发展;T—LnP图上500~540hPa干暖盖有利于对流层低层不稳定能量的存储和积累,于暖盖是强对流天气发生的重要征兆;沙尘暴发生前对流系统先从低层发展,然后迅速向中层发展;沙尘暴发生后中低层雷达回波减弱;中层回波开始增强,并向下发展,降水增大后,沙尘暴减弱消失;沙尘暴发生在紧邻强回波前面弱回波区域内;地面观测沙尘暴发生、发展、消亡时间与逆风区生消演变密切相关,沙尘天气发生在逆风区范围内,强沙尘暴天气发生在逆风区外层风速大值区的强辐合上升气流中。
简介:研究了1961--2004年冬季的气候条件和环流背景,分析了其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数的影响,并对前期的气候因子和环流特征指数与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数作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半球冬季的环流背景随着年代际发生着变化,这些环流特征指数和气候因子与内蒙古中西部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数变化基本一致,存在着20年左右的振动,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突变期,21世纪初也有一转变过程,只是没有前一突变期那么明显。所以,本世纪初发生的沙尘暴,没有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次数多。冬季的气候因子和环流指数与春季沙尘暴发生频数关系密切,前者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未来春季沙尘暴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
简介:用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地面沙尘暴探测资料、卫星图像和常规气象资料对2009年4月23日发生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一次大风、扬沙及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发展加强,强锋区南压,地面冷锋影响,气压梯度大是造成沙尘暴的天气形势。红外图像形成"沙尘羽",结构均匀有纹理,云顶亮温出现〈-60℃区域是卫星图像特征。雷达回波显示,反射率因子〉30dBZ,影响高度2.4km以上;径向速度图上出现明显辐合辐散特征,强风区增大,上升运动及下沉运动加强;高空有垂直风切变,高度降低厚度增加,能量增加,当垂直风切变变小时,高空动量开始下传,沙尘天气开始。地面沙尘暴探测资料显示,空气中质量浓度的最高值出现在沙尘天气最强及极大风速出现时刻,最大值达8223.7μg.h-1,比沙尘天气出现前81.8μg.h-1高出100倍,沙尘天气造成空气相当混浊。
简介:摘要:在利用历史资料分析近五年中川机场寒潮大风引起的沙尘天气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常规气象资料、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表明,此次寒潮冷空气取西北路径影响兰州区域。北京时(下同)20日08时,500百帕中高纬表现为多波动纬向气流,亚洲极涡底部伸展出的西风大槽呈阶梯状逐渐东移,前槽位于河西东部地区,与低纬地区北抬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河套东部至陇东南一线交汇,本场位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中,等高线与等温线交角较大,高空锋区明显。从各层槽线位置来看,锋面呈后倾状态且寒潮冷空气主体偏北,综合分析,抬升力较弱且水汽输送通道偏东,因此寒潮引起的降水天气主要集中在区域东部,本场主要是受大风天气引起的短时局地的沙尘天气。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和模式资料,对2017年8月16日出现在格尔木地区的一次大风沙尘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格尔木地区这次的大风沙尘暴天气具有局地性强、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沙尘暴天气结束后出现了扬沙天气,且伴随着小阵雨,持续时间较短;层结不稳定造成高空动量下传,500hPa等温线夹角与高空风向夹角偏大,温度梯度大,使得高空冷平流较强是引发大风天气的主要成因;而高空冷平流强、层结极不稳定、高空动量容易下传,地面存在中尺度辐合线,不稳定能量被触发,再加上柴达木盆地地形较为特殊,存在下狭管加速效应,促进了空气下滑势能转化为动能;预报的难点主要是出现非沙尘暴季节(春季)的大风沙尘暴过程,且具有较强的局地性,很难准确把握预报思路。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石嘴山市2021年3月14-15日全市一次输入型的强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和主要影响系统及卫星云图进行了天气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石嘴山市强沙尘暴天气过程是蒙古低压、冷空气后部大风、周围沙源地丰富,及前期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等共同影响形成的,受沙尘回流影响,使得此次沙尘天气持续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