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多条运营线路地处沙漠或草场沙化地带,经常出现大风扬沙或沙尘暴天气,机车运用环境十分恶劣。当出现恶劣天气时,沙尘侵入机车,使电气设备受到污染。由于沙尘的组成成分不同,有的尘土具有吸水性和荷电性,很容易在电气设备的周围凝集、沉降,从而减少了电气距离,破坏电气设备的绝缘强度。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作业程序,提高通风网的滤尘效果等方面,力争能够有效减少因沙尘污染造成的机车故障。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提供的1981-2010年沙尘天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近三十年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锡林浩特地区一共发生沙尘暴为59次,平均每年发生2次;沙尘暴以及扬沙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都是从1990年之后呈降低变化趋势,自1999年至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历经了一个显著的高发期,同时存在2个峰值,分别发生于2002年以及2006年。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份,达到顶峰,出现沙尘暴日数与扬沙日数分别是20d与106d,3月份次之,沙尘暴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15d和48d。从沙尘天气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占全年的69.5%,锡林浩特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11时至21时,出现频率占70.4%;沙尘天气从中午开始不断增强,最强时为傍晚,夜晚到凌晨沙尘天气不断减弱。
简介:利用河西走廊东部民勤、凉州、永昌3个气象站1960~2010年冬季0、5、10、15、20cm地温和1961~2011年春季沙尘暴和扬沙天气的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和春季沙尘天气日数的时空特征,进而探讨了春季沙尘天气与冬季浅层地温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海拔高度、地理位置等影响,河西走廊东部冬季浅层地温有明显地域差异,其中高海拔的永昌最低,低海拔的民勤次之,而海拔介于民勤和永昌之间的凉州最高;春季沙尘天气日数自低海拔地区向高海拔地区逐渐减少,即民勤最多、凉州区次之、永昌最少;河西走廊东部的沙尘天气日数与浅层地温在空间上呈一定的负相关,二者的年变化趋势明显相反,即冬季浅层地温总体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春季沙尘日数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且都存在6~7a和9~10a的周期;相关分析表明,河西走廊东部春季沙尘日数与冬季浅层地温呈负相关,其中与0cm地温的相关性最显著。
简介:利用卫星、再分析(NECP)、地面观测等多种资料,针对2006年3和4月影响北京的两次沙尘天气过程,就天气过程形势、云系演变以及沙尘传播和沉降进行分析。前者对北京上空的沙尘天气一扫而过,后者对北京的影响则是遍地黄沙。对比分析表明:1)强沙尘天气过程是蒙古气旋所引起的,沙尘天气起源于中蒙边境、内蒙古西部,在河套地区北部鄂尔多斯高原以及浑善达克沙地得到加强,并随着高空西北风将沙尘输送到华北、渤海、黄海北部一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监测到沙尘天气的发展演变过程,也能有效地监测到沙尘的覆盖范围和沉降区;2)导致4月16~17日华北东部严重沙尘沉降现象的原因是地面冷锋静止于华北中部地区,距地面1km以上的浮尘层稳定覆盖华北东部和渤海等广大区域的主要原因,是边界层中尺度涡旋对低空冷锋的阻挡作用;冷锋云系在东移发展过程中,受到日本海上空涡旋云系的顶推阻碍,其结构发生变型瓦解。
简介:摘要:利用micpas高空、地面资料,对2023年4月10-11日朝阳地区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的实况、环流背景、影响天气系统及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1)受蒙古气旋和地面冷锋影响,内蒙古地区有沙尘暴,受大风和上游沙尘传输影响,朝阳市也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2)高空槽加深发展,同时强的槽前正涡度平流使得地面气旋快速发展,导致地面出现明显锋生,斜压锋生和锋面的动力强迫作用。使得强对流天气触发和组织化。(3)此次天气为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过程,水汽不足,大气层结不稳定,垂直风切变较强,紧贴冷锋的冷空气大风与雷雨大风的风速辐合,产生强的雷暴大风天气。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期职业性噪声、粉尘暴露对作业工人机体状况的影响。方法以某汽车制造企业同时接触噪声、粉尘两种危害因素的工人作为观察组,以单独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观察指标包括血压、心电图、肝脏B超。结果观察组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6~10年工龄组工人高血压检出率、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1~15年工龄组工人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6~20年工龄组工人心电图异常检出率、B超脂肪肝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职业活动中,两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对作业工人的身体危害有叠加作用,职业性粉尘接触对作业工人机体非特异性损伤不容忽视。
简介:作者概述了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异常的观测特征。与2000~2005年同期相比,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过程相对频繁,强度偏强。首先,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台站观测资料,对可能影响2006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异常的气候背景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年春季北方地区冷空气势力较常年强,冷空气活动较频繁,这是造成2006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多于前几年的动力原因。此外,春季我国西北及内蒙古的沙源地区降水偏少,干旱少雨,加之春季气温偏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利用IAP年度数值气候预测系统对2006、2007年春季我国沙尘天气趋势的气候背景进行了预测,检验了系统对2006年沙尘趋势的预测能力,并对2007年春季沙尘天气趋势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预测系统较好地预测出2006年我国北方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土壤偏干的状况,但对风场的预测与实况有一定的差距,由预测的气候距平结果推断2006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次数正常略偏少,与实况相反;对2007年春季的预测结果表明,2007年春季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及内蒙古沙源地区土壤湿度偏湿,冷空气活动势力偏弱,不利于沙尘天气的形成,由此预测2007年春季我国北方沙尘趋势与常年相比略偏弱。
简介:摘要:受高空槽东移加深影响,2023年4月10日,朝阳地区出现大范围大风、沙尘、强对流天气。与历年相比,此次强对流过程出现时间较早,强度较大。本文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和加密自动站角度对此次过程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