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预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作用。方法以我院自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或门诊就诊的5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同时予以2HRZE/4HR方案抗结核及常规护肝治疗,比较2组病例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发生时间,损伤程度,并将所得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肝损发生率低(25.0%),出现时间晚(48.3±49.4)d,程度轻,恢复快(10.8±8.7)d。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预防抗结核药物对HBVDNA阳性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损害。
简介:1例49岁女性患者,因左侧面部疼痛1个月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眼睑下及左眼睑外侧至左鼻翼旁部位阵发性针刺样剧烈疼痛,口服卡马西平后疼痛稍缓解,用药15d后四肢开始出现皮疹伴瘙痒,逐渐加重。临床医师排除疾病因素,临床药师积极询问患者病史及用药史,查看用药情况,结合药品说明书和文献资料,考虑皮疹与卡马西平有关,建议暂停该药,改用奥卡西平治疗,检测HLA-B^*1502等位基因,并积极进行抗过敏治疗。患者皮疹好转,基因检测结果为HLA-B^*1502阳性。后行CT引导下经皮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联合奥卡西平缓解疼痛,未再使用卡马西平,患者无皮疹发生。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状态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住院并完成肝脏穿刺的HBV携带者65例,进行肝组织病理病变程度诊断、慢性肝炎的炎症分级(GO—G4)和纤维化分期(S0—S4);同时用ELISA法、基因扩增法分别检测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HBV-DNA。用ELISA法测定血清MIF水平。结果65例HBV携带者血清MIF水平为(19.352±23.710)ng·mL-1;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值为1.34±0.567;肝脏病理纤维化分级S值为1.51±0.868。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V携带者血清MIF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级S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9、0.637,P分别为0.02、〈0.01)。结论MIF的高水平表达可能与HBV携带者炎症慢性化和纤维化加重的发生相关,检测其血清水平可作为评估HBV携带者肝脏病理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简介:目的验证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HBV携带者的疗效。方法80例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应用左旋咪唑涂布剂联合潘生丁、乙肝疫苗治疗6个月,对照组40例未给任何治疗。结果治疗组某些对象各项乙肝血清标记分别有所转换,但除抗-HBc-IgM(阴转率40%)和HBV-DNA(阴转率30%)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外(P<0.025—0.05),余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25)。与文献报告不尽相符(文献报告疗效优于本文结果)。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该“三联疗法”有一定抑制HBV复制的作用,安全、简便、费用低廉,易被接受。
简介:目的分析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对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血清免疫因子的作用。方法将200例高危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施予补肾解毒健脾冲剂治疗,对照组施予安慰剂干预,72周后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血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定量和辅助性T细胞1(Th1)/辅助性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BVDNA下降〉1log10、〉2log10及〉3log1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Th1细胞因子白介素12和干扰素γ水平显著升高(P〈0.01),Th2因子白介素4和白介素10水平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肾解毒健脾冲剂可以通过恢复特异性T细胞免疫功能来抑制高危结局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HBV的复制。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苦参中的苦参素治疗对于慢性HBV携带者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计数(Treg)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慢性HBV携带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苦参素治疗,苦参素胶囊(0.1g/粒,江苏正大天晴医药发展公司),0.2g,口服,3次/d;对照组:25例患者不接受药物治疗;健康对照组:门诊健康体检者20例,观察时间48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及其比值、计算CD4+/CD8+比值和CD4+CD25+Treg所占比例。结果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s所占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经苦参素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25+Tregs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和健康组在观察前后CD3+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及CD4+CD25+Tregs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素治疗降低慢性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25+Tregs的水平,有利于改变慢性HBV携带者的免疫状态。
简介: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汇总国内外女性BRCA1/2 突变携带者乳腺癌风险管理的证据,为BRCA1/2 突变携带者的乳腺癌风险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 2018 年9月1日至 2023 年9月1日国内外相关指南网站、专业协会网站及各数据库发布的有关女性BRCA1/2突变携带者乳腺癌风险管理相关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完成文献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和证据整合.结果:共纳入8 部指南和 6 部专家共识,其中 4 部来自国内,10 部来自国外.通过汇总整合,从女性BRCA1/2突变携带者乳腺癌风险识别和评估、风险监测、风险控制和干预、教育和提升意识4 个方面总结出20 条证据.结论:女性BRCA1/2 突变携带者乳腺癌风险管理的证据总结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BRCA1/2突变人群管理方案和开展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但仍需要结合临床情境和患者意愿选择适宜的证据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 目的:对淮安市17375例孕妇或备孕女性进行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携带者筛查,分析淮安市SMA携带率,探讨SMA携带者筛查的必要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嘉兴地区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数据,为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出生缺陷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的24 00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毛细管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进行地贫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地贫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并为具有生育中间型或重型地贫患儿风险的家庭提供产前诊断。结果在24 003例孕妇中,1 211例地贫初筛呈阳性,443例确诊为地贫突变携带,总检出率为36.58%(443/1 211)。在443例地贫突变携带者中,α-地贫、β-地贫和α-复合β-地贫突变携带者的占比分别为27.31%(121/443)、70.65%(313/443)和2.04%(9/443)。1个双方携带家系的胎儿产前诊断结果为--SEA/αCSα,预测其临床表型为中间型或重型地贫,建议终止妊娠。结论浙江嘉兴地区可将孕期血红蛋白电泳联合血常规检测作为地贫初筛的指标,结合进一步的地贫基因检测,对本地区的地贫防控具有重要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和核型分析在平衡易位携带者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时行CNV-seq检测和核型分析的135例平衡易位携带者单胎羊水样本的病案资料,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仅将明确导致出生缺陷的结果定为异常,包括染色体数目异常、大片段缺失/重复、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athogenic copy number variations,pCNVs)。结果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44%(6/135)。CNV-seq的异常检出率为5.93%(8/135),较核型分析高1.48%(2/135)。核型分析平衡易位检出率为50.37%(68/135)。结论对于平衡易位携带者,建议行羊膜腔穿刺取样后同时进行CNV-seq和核型分析检测,有利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全面检出及出生后的生育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青岛地区新生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和Wilson病致病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计算机随机抽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地区新生儿筛查中心的5 020名新生儿,其中5 012名新生儿纳入携带者筛查研究,收集新生儿筛查足跟血滤纸干血斑提取DNA,多重PCR联合二代测序技术对MMACHC基因、MUT基因和ATP7B基因进行检测,通过直接计数计算各基因热点位点的携带率,二项分布法计算致病基因携带率95%置信区间。结果共5 012名新生儿完成致病基因携带者筛查,其中5 006名完成两病筛查,另6名仅完成Wilson病筛查。针对ATP7B基因,筛查的12个热点变异携带率为1.46%(73/5 012),95%置信区间为1.16%~1.83%;针对MMACHC基因和MUT基因,筛查的18个热点变异携带率为2.50%(125/5 006),95%置信区间为2.10%~2.97%,其中cblC型占87.2%,MUT致病基因占12.8%。结论青岛地区新生儿中甲基丙二酸血症和Wilson病的致病基因携带率高。
简介:目的:分析某地区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基因型和耐药性基因变异的情况。方法选取本市2014年4月1日-12月31日22539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ELISA双试剂检测筛查出201份双阳性标本,然后通过荧光定量PCR筛查出99例HBV阳性标本,对其中45例病毒载量大于1000IU/ml的标本进行HBV耐药基因检测(PCR测序法)。分析本市HBV携带者基因型与耐药片段变异情况及其关联。结果45例全部为乙肝野生型,无耐药突变。乙肝分型结果显示45例中有43例为B型,占95.6%,2例为C型,占4.4%。乙肝B型的分型率明显高于C型的分型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56,P<0.05)。结论本市献血人群中HBV携带者的基因分型以B型为主,耐药性基因主要是野生型,荧光定量PCR阳性的标本中有45.5%的病毒载量高于1000IU/ml,需要跟踪治疗,为预防和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提供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拉米夫定对乙肝携带者抗结核治疗中肝损害的预防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好(A)组30例,及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乙肝携带并有肺结核患者(B组)25例,两组开始抗结核治疗时均采用2HRZE/4HR化疗方案。A组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和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B组仅给予水飞蓟宾护肝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与HBV-DNA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HBVDNA(log)水平为(3.68±1.04),与治疗前的(6.74±2.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ALT、AST增高,与治疗前及治疗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携带合并肺结核患者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抑制患者体内HBV的复制,预防肝功能损害,可以支持化疗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