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加用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每4周1次,疗程为48周;对照组为拉米夫定单一治疗(50例),用拉米夫定100mg/日,口服.结果联合治疗组HBsAg阴转率(18%),抗-HBs阳转率为6%,而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分别为4%和0%,P<0.001;联合治疗组HBeAg阴转率40%以及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消失、抗-HBe阳转)率为30%,均高于拉米夫定单一治疗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与乙肝特异性主动免疫联合疗法的疗效优于单一口服拉米夫定疗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2A/2B人群实施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的合理时机。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甲状腺头颈外科于2015年5月至2021年8月,动态随访MEN2A/MEN2B家系中RET基因携带者,依据“分级预警制”(即依次通过基因检测、降钙素指标和超声检查的评估)鼓励高危者进行预防性甲状腺全切除术,实际完成7例,男3例,女4例,年龄为7~29岁。根据2015年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中列出的风险分层,分别为最高风险(highest,HST)、高风险(high,H)各2例,中等风险(modest,MOD)3例。3例患者的降钙素术前保持为正常范围内,4例患者术前降钙素水平升高。7例患者均接受了甲状腺切除术,4例患者同期进行了Ⅵ区淋巴结探查或预防性清扫术。结果从动员手术到实施手术时间为2~37个月,平均15.1个月。除1例病理回报为C细胞增生,其余6例均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随访2~8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8.4个月。术后血清降钙素降至正常水平,达到生化治愈,定期超声检查均无甲状腺癌复发。7例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明显甲状腺功能紊乱,且患儿身高、体重等指标与同龄人相仿,生长发育正常。结论对于有MEN2A/MEN2B家族史的健康人群,应用“分级预警制”的综合判断,在严格筛选和密切监测的基础上,把握合理时机,可开展甲状腺预防性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于二代测序(NGS)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在三方重排复杂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助孕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单细胞基因扩增、NGS等方法对2例三方重排复杂染色体易位携带者夫妇行PGT助孕。结果2对夫妇中男方均为三方重排复杂染色体易位,共进行了3个PGT周期。例1夫妇获卵10枚,第3日(D3)胚胎共4枚,第5/6日(D5/6)形成了3枚囊胚,活检2枚囊胚,经过NGS检测,诊断异常的胚胎1枚,诊断正常/平衡的胚胎1枚,解冻移植后未临床妊娠。例2夫妇进行了2个周期PGT,第1周期获卵11枚,D3胚胎共6枚,D5/6形成了5枚囊胚,活检囊胚4枚,第2周期获卵14枚,D3胚胎共6枚,D5/6形成了3枚囊胚,活检囊胚3枚,经过NGS检测,第1周期4枚胚胎诊断异常,第2周期1枚胚胎诊断异常,诊断正常/平衡的胚胎2枚,解冻移植1枚囊胚后临床妊娠成功。于孕16周羊水穿刺G显带提示为46,XN,t(8,13,10)(q21;q31;p15),孕40周活产一健康男婴。结论虽然复杂染色体重排携带者夫妇正常胚胎的概率很低,但NGS-PGT是其降低流产率、获得有血缘关系的后代的重要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为研究资料,以数字随机法分组(46例/组)。对照组常规抗结核联合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拉米夫定治疗,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ALT、AST、TBIL、HBV-DNA拷贝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肝损率、痰菌阴转率、病灶显吸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初治涂阳肺结核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与常规超声心动图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室肥厚者的左心室功能特征,为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就诊的HCM患者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但无左心室肥厚者91例为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组(G+/P-组);同时纳入性别年龄匹配的未携带突变基因且无左室肥厚的亲属100例,即基因阴性表型阴性(G-/P-组)作为对照。对所有入选研究对象行3D-STI及常规超声分析,比较两组差异并评估超声参数对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与G-/P-组相比,G+/P-组左房前后径(LAD)增大,等容舒张时间(IVRT)延长,E/e′增大,e′降低,三维整体纵向和径向应变(GLS和GRS)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GLS≤19.9%(曲线下面积0.861,敏感性61.4%,特异性98.5%)和IVRT≥75.5 ms(ROC曲线下面积0.762,敏感性61.4%,特异性72.6%)对亲属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的诊断效能最佳(均P<0.05)。结论HCM亲属中,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者在未出现左室肥厚时就已经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和左室纵向、径向收缩功能减退,且GLS和IVRT对携带肌小节基因突变的HCM亲属诊断效能最佳。
简介:摘要:“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这一节课应用真实性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感知概念,构建概念,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在这一节中,涉及的概念复杂,内容较多,因此最后再以概念图对内容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观测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受体1(sPD-1)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治疗(A)组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未治疗(C)组15例,收集并比较3组患者0周、24周、48周外周血标本和临床资料,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D-1+CXCR5+CD4+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PD-1水平。3组间计量资料行方差分析检验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0周时,A组、C组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B组(4.70%±1.58%)显著高于A组(3.25%±1.01%)和C组(2.77%±0.67%)(F=16.6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sPD-1,B组[(1 866.62±1 472.70)pg/ml]显著高于A组[(824.86±538.66)pg/ml]和C组[(618.19±602.62)pg/ml](F=10.95,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48周时血清HBsAg,A组、C组较基线无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高于B组(P<0.05);血清HBeAg,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但A组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血清HBV DNA水平,A组、B组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与B组差异不明显(P>0.05);外周血PD-1+CXCR5+CD4+T淋巴细胞,A组(1.56%±0.73%)、B组(1.32%±0.43%)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2.64%±0.85%)(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外周血sPD-1,A组[(289.05±215.86)pg/ml]、B组[(236.01±173.92)pg/ml]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均显著低于C组[(650.34±598.46)pg/ml](P<0.05),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48周时A组,PD-1+CXCR5+CD4+T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水平与HBsAg、HBV DNA下降水平无相关性,与HBeAg下降水平呈正相关(r=0.376,P<0.05);sPD-1下降水平与HBsAg变化无相关性,与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8、0.384,P值均<0.05)。48周时B组,PD-1+CXCR5+CD4+T淋巴细胞、sPD-1下降水平与HBsAg、HBeAg、HBV DNA下降水平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抗病毒治疗48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这不仅与恩替卡韦治疗有关,而且与sPD-1参与的免疫学机制有关;且HBeAg的表达抑制与PD-1+CXCR5+CD4+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或活性降低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五项结果和HBV-DNA检测结果的关系。方法取190例乙肝血清,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HBV-DNA、乙肝五项指标,对比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结果不同乙肝类型HBV-DNA阳性检出率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检测和乙肝五项检测均有其临床意义,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临床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两种检测结果,以正确判断和分析患者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方法研究资料选择2017年3月—2018年6月收治于本院的98例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研究展开采用平均分组方式,每组例数各为49例,分组采用计算机抽取方式,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患者延续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过延续护理后整体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更加优越,观察组患者经过延续护理后并发症改善情况显著,较对照组下降14.69%,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术后携带双J管出院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各项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整体护理满意率,降低患者出院后心理负担,可在临床范围内进行推广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