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安全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20年2月至3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并使用磷酸氯喹进行治疗的COVID-19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AE)实施主动监测,对AE与磷酸氯喹的因果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共有33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6例,女性17例,年龄(43±13)岁;COVID-19临床分型为轻型者26例(78.8%),普通型者7例(21.2%);7例患者(21.2%)有基础疾病,6例为高血压病,1例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磷酸氯喹疗程为(8±3)d。3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24例(72.7%)发生很可能或可能与磷酸氯喹有关的AE共28例次。AE的临床表现包括肝功能异常(8/33,24.2%)、胃肠道反应(8/33,24.2%)、神经精神系统反应(8/33,24.2%)、心血管系统反应(5/33,15.2%)、眼和视力异常(2/33,6.1%)及皮肤损伤(1/33,3.0%)。AE的严重程度均为1级或2级,所有患者在停药或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结论磷酸氯喹治疗COVID-19的不良反应较轻,但仍需要加强监测。
简介:摘要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首次提出可试用磷酸氯喹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氯喹治疗病毒感染的作用机制包括通过pH依赖性抑制病毒穿入、脱壳等复制过程而发挥抑制病毒作用;通过干扰病毒黏蛋白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的结合而发挥抑制病毒作用以及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自噬作用抑制炎性反应。氯喹治疗冠状病毒感染的研究多为体外试验,目前尚无该药用于COVID-19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临床研究结果。氯喹可导致多个系统或器官的不良反应,包括心血管系统、眼、皮肤、消化系统、神经精神系统、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和耳等,而且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本文对临床用药过程中的药学监护提出了具体建议。
简介:目的观察二羟丙茶碱治疗62例小儿哮喘疗效。方法对62例支气官哮喘患儿按每次2-4mg/kg,依据病情,每日1-2次静脉滴注。疗程为1-2周。有感梁者用抗生素和抗病毒类药物抗类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后3天、7天14天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第3、7、14天临床总显效率分别为62.0%、95.0%、100%。其临床症状评分减少率分别为(67.0±21.8)%,(92.0±12.4)%,(99.8±3.9)%。经统计学分析,治疗7.14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3天(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按2-4mg/kg依据病情每日1-2次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即能有效发挥茶碱的抗喘作用,而且安全,付作用小。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ACU(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患者应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8例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实验组在关腹前给予羟考酮0.1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PACU驻留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CU驻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NRS评分、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腹前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苏醒期的急性疼痛,提高PACU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 PACU( post-anesthesia care unit, PACU)患者应用羟考酮注射液镇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 48例 ASA I~Ⅱ级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24例,实验组在关腹前给予羟考酮 0.1mg/ kg静脉注射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记录两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 (NRS)、 PACU驻留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 PACU驻留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实验组镇痛持续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 NRS评分、躁动、 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嗜睡、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事件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结论:关腹前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可安全有效地预防苏醒期的急性疼痛,提高 PACU病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