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郭尚先是清一代贯穿帖学的著名书法家之一。其八法曾得到嘉庆皇帝的赏识。由于其传世作品较少,鲜有研究者,加上各种史料中郭尚先的字号及生卒年说法不一,故本文对其代表作品稍加研究,并郭尚先字号、生卒年加以辨。

  • 标签: 郭尚先 书法艺术 字号考 人生观 文化传统
  • 简介:钱选与赵孟頫的关系历来存在三种观点,其一是张雨、黄公望、倪瓒的师徒关系说,其二是赵孟頫的好友关系说,其三是近代美术史家的赵孟頫出仕元朝后与钱选关系破裂说。钱选在绘画方面确实曾经教过赵孟頫,这在二人绘画作品与元人对钱选《浮玉山居图》的题跋中可以得到证实,但赵孟頫所云的老师是传统经史的老师,故钱选并不在列,因此钱与赵的关系才会出现师徒与朋友两种关系的观点。至于近代美术史家提出的赵孟頫出仕元朝后与钱选关系破裂说是没有根据的,赵孟頫出仕元朝后与钱选交往的诸多史料可以证明。

  • 标签: 钱选 赵孟頫 师徒关系 好友关系 交往
  • 简介:“韵”字始见于汉魏之际,蔡邕《琴赋》:“繁弦既抑,雅韵乃扬。”《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可知早期“韵”与音乐相关,可会意为“味道”、“韵味”、“蕴藉”之意。在中国书法史上,明董其昌首次提出“晋人书取韵”(《容台别集》),赵宦光亦云:“不学晋字无韵”(《寒山帚谈》),周星莲:“晋人取韵”(《临池管见》),清人梁谳在《评书帖》中系统总结为:“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1]

  • 标签: “韵” 技术因素 考论 中国书法史 汉魏之际 《琴赋》
  • 简介:李刚田:二00二年在上海的崇源艺术品拍卖会上您以二百五十万的高价竞得《赵之谦致胡子继信札册》(一名《赵之谦论学丛札》),在当时引起了收藏界、学术界乃至社会的不小反响。时隔七年,还是收藏界的重要话题之一。今天,还请张先生围绕当年收藏这册信札,聊聊它的来龙去脉,使《中国书法》的广大读者了解这其中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 标签: 收藏界 《论学丛札》 赵之谦 张铁林 采访 艺术品拍卖会
  • 简介:篆书之道,余一向钟情《石鼓》.《石鼓》,又称“猎碣文字”,东周时期秦国人刻于石碣之上,乃记载秦王游猎之叙事诗.石碣共10个,大小不等,高约9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为鼓形圆颈平底石.每鼓刻一首四言韵文,十首成一组.

  • 标签: 写石鼓文
  • 简介:1988年5月我在美国加州SantaAna,辗转得知颜师于5月1日与世长辞的噩耗,当时身处异国他乡,心里非常悲痛。记得半月之前4月14日我赴美前夕,曾去拜访他,不料竟成永诀!颜师的谆谆教诲,记忆犹新,终生难忘。过去,我到上海拜访颜老师时,他常从

  • 标签: 终生难忘 常从 罗马斗兽场 SANTA 油画家 颜文梁
  • 简介:1月27日,由浙江画院主办,齐越画廊、姜宝林艺术展示中心、鲁越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嘉兴日报报业集团、海宁中宝家纺协办的"急华章——姚晓冬迎春书法展"在齐越画廊开幕。

  • 标签: 书法展 画廊 杭州 艺术展示 艺术发展 报业集团
  • 简介:土家织锦是土家族女子自幼学习、相伴终身的传统女红,在土家语中被称为"西兰卡普"。数千年来,土家织锦一直在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酉水河畔传承,历经先秦时期的賨布到魏晋时期的阑干细布,到隋唐两宋时期的斑布,再到繁盛于明清时期的土锦,直至土家织锦在20世纪的起起落落,以及在21世纪的传承保护与复兴。对其传承源流的考证,有助于廓清发展脉络,使土家织锦得到更好地传承与振兴。

  • 标签: 土家族 织锦工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源流
  • 简介:公有之物不是特权之物。它是人民日常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资源。每个人都有权平等享用公有之物,而法律则必须保证每个人都享有对公有之物平等直接的使用权。每个人对公有之物都担有同等的责任,且共同承担着向后世传递公共财富的直接义务。与公有之物截然对立的是国家和由市场力量所塑造出来的私有财产,公有之物同时也是社会正义和解放的有力源泉。然而,今天它们已经被占据主导地位的、基于科学实证主义的学术论争深深埋葬。对它们自身的解放要仰赖于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真正转变,唯有如此它们才能发挥解放社会的功能。

  • 标签: 现象学 公有 初考 科学实证主义 社会正义 日常生活
  • 简介:南宋第一代画家是来自“靖康之难”的原北宋翰林图画院的南渡画家和临安(今浙江杭州)的本地画家,他们传至四代,贯穿了整个南宋。由于元代夏彦《图绘宝鉴》藏有误记的现象,使今人对南宋一些画家的生活时段及家世辈分出现误识乃至颠倒,本文根据相对可靠的画史文献相关图像尝试廓清南宋迷乱的画家辈分的排序问题。在此,首先要甄别的是《图绘宝鉴》与《画继补遗》记述南宋画家的可靠性,揭示纠结其中的历史原因。

  • 标签: 画家 南宋 时段 生活 家族 《画继补遗》
  • 简介:杨宾是清代初期著名的书法家、学者,其所著的《大瓢偶笔》是一部关于书法的通论性著作。本文对杨宾的名字号、生卒年、生活经历、交游、著述及书法等方面的史料进行了整理;对《大瓢偶笔》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及内容体例等给予了一番辨。

  • 标签: 杨宾 《大瓢偶笔》 资料整理 考略
  • 简介:到目前为止,学界关于杜堇生卒年及活动等都不太清楚,造成美术研究等的一些缺憾。本文以系年的方式钩稽杜堇以绘画为主的活动资料十几条,并得出结论:杜堇绘画及其他活动早至天顺八年(1464),晚至正德七年(1512),主要集中于成化、弘治时期。杜堇约生于正统九年(1444)前后,卒于正德末年(1521)前后;其并非生于景泰七年(1456),嘉靖七年(1528)尚在。

  • 标签: 杜堇 活动系年 生卒
  • 简介:明代书画家徵明所题跋的《蒋伯宣藏十七帖》为宋拓精品,该帖流入清代后,被潘有为用沈周画易得,后为其从子潘伯临收藏。除徵明题跋外,帖后还有翁方纲、伊秉绶、蔡之定、吴荣光、谢兰生、杨振麟、杨庆麟陈其锟等人的题跋。本文对这些题跋内容做认真分析,旨在对《十七帖》在清代的版本流传与蒋氏藏本的收藏重刻等情况作一考证。

  • 标签: 十七帖 文徵明 题跋
  • 简介:历史源流中堂,又称大轴或堂幅,是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传统样式。其尺幅限定于2:1的长宽比,而不得小于三尺,常用以创作气势宏大的山水、人物或花鸟作品。一般悬挂于厅堂或居室正面墙壁正中,两边配有对联,俗称"堂联"或者"挑山"。

  • 标签: 中堂 节选 民间 历史源流 传统样式 书画装裱
  • 简介:本文以晚明宦官金忠、车应魁所编规谏类版画《瑞世良英》为研究对象,考察其成书背景、篇目结构与内容特色。明末朝局,动荡不安,司礼监金忠认为自己拥有与士大夫一样辅佐君主的责任,因而编成图文并茂的《瑞世良英》,希望能以此教化世人,厚植士风。该书最终于崇祯十一年(1368)刊刻。通过对该书的考察,不但可以丰富对明代版画的认识,更可以对晚明宫廷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

  • 标签: 晚明版画 宦官 《瑞世良英》
  • 简介:隋唐时期出现在中国的塔形香宝子、舍利盒及塔式罐,造型源自古代印度的一种日用器。在古代印度,这种塔形器作为盛器,可能被用来盛放香料、调料等物品,后来又被借用为舍利容器。随着中印交往密切及佛教传播,塔形器作为香宝子及舍利容器传入中国,并被吸收入墓葬,成为一种明器,即塔式罐。

  • 标签: 塔式罐 香宝子 舍利盒 印度 佛教
  • 简介:明代中期私家书画收藏蔚然成风,尤以苏州地区为甚。随着书画收藏的典起,书画著录之体随之出现。吴中学者都穆博古好学,其所着《寓意编》一书成书较早,且多为一手材料,是书画鉴藏研究的重要材料。而其另一着作《南濠居士跋》包含了比《寓意编》更为丰富的材料,却长期以来为学者所忽视。本文通过述这两本著作的版本及著录体例,梳理其着录的书画作品,并在此基础上管窥都穆的书画鉴藏活动及观念,阐述其书画思想。

  • 标签: 都穆 著录 鉴藏 《寓意编》 《南濠居士文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