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老年强迫症患者施行心智觉知四步骤干预护理法的积极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老年强迫症患者98例,将其随机分成各49例的两组患者,一组患者为对照组,一组患者为心智觉知组,对照组施行普通护理,心智觉知组施行心智觉知四步骤干预护理。将两组的治疗有效性以及治疗依从性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无太大差别(P>0.05),在干预后,对比可知,心智觉知四步骤干预护理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均高于理论组(P<0.05)。结论:在老年强迫症患者中使用心智觉知四步骤的干预护理法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治疗有效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调查对象均为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数共计40例,选取时间始于2021年2月,止于2022年2月,将参与调查的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患者20例,实验组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比较不具有对比价值(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有差异(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康复患者在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的临床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4月我院精神科正处于康复期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38)。给予对照组患者合理运动、合理饮食、疾病讲解等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干预。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心理品质。结果:对照组患者克服困难、人际关系、自我肯定、学习成长、幸福感等心理品质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克服困难、人际关系、自我肯定、学习成长、幸福感等心理品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幸福进取感,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幸福进取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康复护理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幸福进取感,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对卒中患者采用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的护理模式,观察其在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肢体能力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确诊并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基于常规护理措施采用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的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指数(PSQI)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基于常规护理模式,实施积极心理护理联合渐进式分级康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肢体活动能力,使患者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评分。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液体快速培养与改良固体罗氏培养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到我中心就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0例,对每份病例标本分别进行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统计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率、污染率及培养时间。结果 改良罗氏培养法和液体培养法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10%(8/80)和11.25%(9/80)。所需的培养时间分别为28.0(25.0~31.0)d和16.5(14.0~19.0)d。结论 液体培养法阳性率与改良罗氏培养法基本一致,报告时间平均缩短至16.5d,比改良罗氏培养法提前10.0d以上,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而且为后续进行的药敏试验提供了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艾滋病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的积极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治疗的艾滋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研究组,各30例。分别应用常规护理模式、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生理功能、生活状态、躯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79.28±6.89)、(82.57±6.35)、(83.12±6.97)、(84.46±7.45、)均高于参照组(67.23±5.58)、(66.64±5.01)、(64.56±5.86)、(65.25±5.42),(P<0.05)。结论:艾滋病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方法:本文从我院消化内科病房选择了一定数量的护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护士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包括实时患者监测、信息传递优化等。对照组继续使用传统护理流程。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满意度评分、护理错误发生率、护理记录完整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患者护理时间效率和患者护理费用。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护理错误发生率较低(p = 0.012),护理记录完整性更高(p = 0.008)。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评分在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患者护理时间效率也有所提升(p = 0.021)。此外,实验组的患者护理费用相对较低(p = 0.03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消化内科护理质量和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具有积极影响。通过优化信息传递、护理流程和工作效率,该模式提升了患者满意度、降低了护理错误率和患者护理费用,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