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及血管造影在肿瘤血供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确诊为胃癌35例患者的64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及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胃癌的CT征象及CT血管造影对胃癌供血的显示,与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经CT诊断胃癌中显示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与术后大体测量数值差异显著(P〈0.05);显示胃壁溃疡与术后大体观察的差别较大;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的胃壁厚度、胃壁外软组织肿块大小、胃壁溃疡、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与中分化腺癌的差异显著(P〈0.05)。血管造影胃间接供血动脉的显示患者共计35例,显示率均达100%;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分别显示34例、35例,显示率分别为97.14%、100%;胃短动脉、胃后动脉、胃右动脉及胃网膜左动脉分别显示20例、23例、34例、33例,显示率分别为57.14%、65.71%、97.14%、94.29%。结论64层螺旋CT对胃癌的诊断及肿瘤血供显示有较高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旨对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笔者单位 2019 年 1月 ~2020 年 4月间收治的 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不同为分组依据,共为分两组。常规组: 30例,行常规护理;综合组: 30例,针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护理干预。采用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及并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综合组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其出院时 SAS、 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具统计学意义;且该组临床头晕发生频率、平均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 0.05),具统计学意义;另外,综合组护理满意度( 96.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83.3%),组间差异明显( X2= 14.967, P< 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多伴有恐惧、焦虑、烦闷、对治疗望过高等心理;因此,对慢性脑供血不足头晕患者予以个性化、针对性综合护理干预,既可以全面改善其负性心理,为提升其临床治疗依从性奠定了基础,最终为提高护理满意度与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了保障。
简介:目的探讨MSCT在右叶活体肝移植(LDLT)术前供体筛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名拟行肝右叶捐献的志愿者于LDLT术前行MSCT腹部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由2名医师观察肝脏血管系统的显影情况(采用4分法进行评价)、解剖结构及变异,并对最终作为供体接受肝右叶切除术者的CT表现及术中所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名医师对肝动脉(HA)、门静脉(PV)、肝静脉(HV)分支及副肝静脉(AHV)显影情况的评分均为3~4分,观察者间一致性好(Kappa值分别为0.84、1.00、1.00和1.00)。40名志愿者中,HA正常19名,变异21名;PV正常28名,变异12名。10名志愿者因HA变异影响肝右叶捐献而被排除,包括7名肝右动脉(RHA)纤细和3名S4段肝动脉(S4A)变异;7名志愿者因PV变异被排除,包括2名PV右前支起自门静脉左支(LPV)、3名三叉型PV和2名门静脉右支(RPV)短干。最终包括2名RPV短干、1名PV右后支起自PV主干及2名三叉型PV在内的共15名志愿者作为供体接受肝右叶切除术。LDLT术中所见15名供体的肝脏血管系统解剖结构均与术前MSCT检查结果相符。结论MSCT是LDLT术前评价供肝血管系统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供血区输血不良反应趋势。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系统检索2019年~2021年重庆市某供血区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相关资料,分析输血不良反应者性别、年龄、 有无输血史以及不良反应类型。结果:2019年~2021年输血不良反应男女性占比差异不显著(P>0.05),>40~≤60岁及>60岁人群为输血不良反应主要人群且两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2019年及2020年有无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2021年有输血史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高(P<0.05)。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精症睾丸穿刺护理的方法和发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10月诊治的无精症患者96例进行治疗护理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8例,研究组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临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中共有42例手术成功,对照组患者有34例手术成功,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从术后伤口情况上看,研究组患者的伤口渗血、敷料脱落等情况也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精症睾丸穿刺的治疗中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术后不易出现伤口渗血等不良情况,选择BD敷贴进行术后伤口覆盖可提升患者的舒适度,有着积极的护理价值。
简介:摘 要:目的: 讨论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氧供耗平衡导向温度管理的安全性以及效果。 方法: 以我院在 2014 年 1 月 -2016 年 9 月收治的需要进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 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0 例,对照组患儿使用传统温度管理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 CDI500 连续血气监测患儿氧供需的状态下进行温度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总用时、术中输液总量、消毒前体温、 CPB 最低体温。 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的手术总用时、术中输液总量、消毒前体温、 CPB 最低体温方面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观察组对患儿在 CDI500 连续血气监测患儿氧供需的状态下进行温度管理,能够有效的实现对患儿的简化保温护理,通过与氧供耗平衡理论实现对患儿的温度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患儿的体温波动引发的不良发应。
简介:目的获得Mu趾、第2趾供血系统彩超检查的资料,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正常人100只足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第一跖底动脉进行超声探测并给予分型,临床应用26例,证实其可靠性、实用性。结果足背动脉内径(2.00±0.44)mm,按其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46%、52%、1%;第一跖背动脉起始处距皮肤距离(9.12±3.10)mm,中点距皮肤距离(7.14±2.34)mm,中点处内径(1.17±0.36)mm,按第一背侧骨间肌的关系可分为浅表型、肌内型、肌下型,出现率分别为46%、45%、7%,按口径可分为粗大型、中间型、纤细型,出现率分别为15%、69%、4%;第一跖底动脉出现率为92%,口径与第一跖背动脉有互补关系。临床应用26例,术中探查情况与术前彩超检查完全吻合,对血管变异病例行相应处理,再造38指均成活。结论彩超对Mu趾、第2趾供血系统的检查结果与解剖学资料相似,是准确、可信、可靠的,术前应用可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判断手术的难易程度、指导术中操作等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中选用藻酸盐敷料的价值。方法:选 2018.01~2020.02区间收治 40例瘢痕皮肤患者研究,均分为 2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 20例选用凡士林纱布治疗,观察组 20例选用藻酸盐敷料治疗,统计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 90.00%)高于对照组( 60.00%),数据对比 =4.8000, 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疼痛程度、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伤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 P<0.05。结论:将藻酸盐敷料应用在瘢痕皮肤供皮区创面愈合中,可缩短愈合时间,降低疼痛程度及瘢痕评分,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