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方式将2017年1月至12月因患脑供血不足型头晕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100例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整体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头晕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头晕发作频率、头晕持续时间明显较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较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给予整体护理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头晕发作频率,减少头晕持续时间,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静脉滴注长春西汀+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的明显提高(95.16%VS8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之间比较,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椎基底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情况均得到显著的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显著,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血流得到明显的改善,值得进行临床的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54例肝移植受者采用热缺血时间≤10min的无心跳供者肝脏进行肝移植的疗效。根据冷保存时间将患者分为3组:〈8h为Ⅰ组,58例;8~12h为Ⅱ组,62例;〉12h为Ⅲ组,34例。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检验分析3组肝移植术后ALT峰值、并发症、移植肝存活和受者生存情况的差异。结果3组受者术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随访时间8~32个月,I组受者的A¨峰值、感染发生率、胆道并发症发生率、移植肝存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482±357)U/L、12%(7/58)、12%(7/58)、86%(50/58)和88%(51/58),m组受者分别为(1274±608)U/L、29%(10/34)、26%(9/34)、68%(23/34)和71%(24/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x2=4.28,6.77,4.51,4.28,P〈0.05);而Ⅱ组受者仅ALT峰值达到(953±424)U/L,与Ⅰ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10min的供肝能够耐受12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者生存率显著降低。
简介:目的研究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的最佳手术方式及其系统化操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3月至2015年4月进行的45例经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操作,手术概括如下:(1)取侧卧位,选择穿刺点腋后线肋缘下2cm(A)腋前线肋缘下2cm(B)髂脊上2cm(C);(2)游离肾脏和输尿管;(3)游离肾动静脉并切断。肾上腺静脉、生殖静脉及输尿管;(4)做腹股沟切口,切断肾动静脉。结果45例后腹腔镜活体取肾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2±7)min,平均供肾热缺血时间(1.2±0.6)min;平均供肾动脉长度:左肾(2.5±0.4)cm,右肾:(3.5±0.6)cm;平均供肾静脉长度:左肾(3.6±0.4)cm,右肾:(1.7±0.2)cm;平均术中出血量(45±4)ml,供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5±1.5)d,对术后切口美容满意度均较好。结论后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安全有效,解剖程序化操作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安全性和缩短学习曲线的有效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采取颈部血管彩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取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28例非脑部疾病患者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不同患者经相同诊断后的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内径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学分析显示有意义。但两组患者在阻力指数、搏动指数等指标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统计学分析对比无意义。结论将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应用在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中效果显著,可以提升诊断效率,值得应用。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治疗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 100例脑供血不足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 A组 50例,对照 B组 50例,两组患者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 A组用脑电仿生电刺激仪进行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治疗 10d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 A组接受电刺激者疗效优于对照 B组。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对脑供血不足治疗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供血不足;电刺激;小脑顶核;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nd observe the effect of cerebel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n cerebral blood supply insufficiency.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erebral blood supply insufficienc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50 cases in group A and 50 cases in group B.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electrical stimul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with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A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B. Conclusion: EEG bionic electrical stimulator can promote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sufficiency.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作为实验探究对象,用抽签方式分组,均有15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眩晕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眩晕发生频率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眩晕发生频率和眩晕持续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脑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中应用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眩晕频率,缩短患者的眩晕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应用效果较为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在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中的应用效。方法 选择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二科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接诊的74例脑供血不足型头晕患者开展研究,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全面护理),各组37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头晕持续时间较对照组减短,发作频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QOLI-74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3%较对照组78.38%高(P<0.05)。结论 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较高,可减短患者头晕持续时间,减少头晕发作频率,进而优化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进行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治疗时,将中医护理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4年4月到2024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28名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并在每组中设置14名样本。对照组内患者接受常规推拿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临床护理,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评价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2.86%,相较于对照组的71.43%来说明显更高,组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干预在脑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后,治疗总有效率达92.86%,明显高于仅接受常规推拿护理的对照组(71.43%),结果提示中医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