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应用术中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方法对6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并于术中给予放射治疗。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安全性及美容效果等。结果术后随访3~19个月,中位随访10.3个月。64例患者中,1例(1.6%)于1年后局部复发;7例(10.9%)术后发生I级放射性肺损伤,10例(15.6%)手术部位局部硬化,8例(12.5%)皮肤颜色改变,8例(12.5%)手术部位疼痛;美容效果方面,达到极好或较好水平共占95.3%(61/64)。结论术中放射治疗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中的应用可得到满意的近期疗效,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同时美容效果良好。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中放射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 近期疗效 安全性 美容效果
  • 简介:1997年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hydrogel,PAHG)作为软组织填充物由乌克兰引进中国,由于其操作相对简单,被广泛应用于注射式隆乳。有文献报道,注射式隆乳术后可能出现疼痛、炎性反应、硬结、团块、变形、移位等并发症,并高达18.3%。

  • 标签: 内窥镜 水凝胶类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以"子宫内膜癌"、"腹腔镜"等关键词检索2004年1月至2015年1月的Pubmed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应用系统评价专用软件RevMan5.2软件对所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符合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Jadad量表评分均≥3分。共计379例患者,其中腹腔镜下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术178例(腹腔镜组),开腹筋膜外子宫+双附件+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术201例(开腹组)。Meta分析显示: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均数差(MD)=-236.27,95%可信区间(CI):-461.79~-10.75,P〈0.00001];住院时间短(MD=-5.33,95%CI:-7.82~-2.85,P〈0.05);肛门排气时间短(MD=-24.10,95%CI:-33.5~14.69,P〈0.05);其中手术时间(MD=0.08,95%CI:-37.55~37.70)、淋巴结切除数(MD=-1.95,95%CI:5.25~1.34)、术后15个月复发率(OR=0.85,95%CI:0.24~3.09)、术后40个月总生存率(OR=1.08,95%CI:0.21~5.5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内膜癌中,腹腔镜手术具有可靠的安全性且值得推广,但因随访时间较短,无法在复发率及总生存率方面体现其优势。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腹腔镜 开腹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与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探讨更适合于乳腺癌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患者的术式。方法取2004年6月至2010年11月在本科住院确诊为乳腺癌且内乳淋巴结转移高风险的患者共97例,其中5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腔镜组),47例实施乳腺癌扩大或改良扩大根治术(开放组)。记录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的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并进行比较。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定性资料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人组9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器官损伤及术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腔镜组术后72hVAS疼痛评分比开放组低(Z=2.26,P=0.02)。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除内乳淋巴结数目、术后引流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24h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15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入组患者均无复发、远处转移或死亡。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经腔镜下行内乳淋巴链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疗效不劣于开放手术

  • 标签: 乳腺肿瘤 腔镜下内乳淋巴链切除术 乳腺癌扩大根治术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治疗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手术全部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28~83min,平均46min。术后住院2~4d,平均3.5d。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保守性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腹腔镜手术 间质部妊娠切开取胚术
  • 简介: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主办的“全国乳腺微创手术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定于2007年9月份在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召开。会议将邀请全国在乳腺微创手术方面有丰富经验的专家教授作学术讲座并进行乳腺腔镜手术(录像)演示,以促进乳腺外科微创技术在我国的开展,提高乳腺外科的治疗水平。欢迎广大从事乳腺外科工作的医务工作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

  • 标签: 乳腺外科 学术研讨会 微创手术 学习班 征文通知 第三军医大学
  • 简介:目的观察腹腔镜和腹式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发现盆底肌力减退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术后3个月复诊发现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4例,有116例术后接受生物电刺激治疗为治疗组,其中腹腔镜组61例,腹式组55例。应用PHENIX检测仪量化评估盆底肌力后,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10次,在术后6个月和10个月再次检测患者盆底肌力情况。38例未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Ⅰ类肌力和Ⅱ类肌力评分在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增高(P〈0.01)。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比较,治疗前盆底肌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Ⅰ、Ⅱ类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个月腹腔镜组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高于腹式子宫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腹式组治疗后术后6个月与10个月的Ⅰ、Ⅱ类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对腹式切除子宫发生重度盆底肌力减退患者需要强化疗程。

  • 标签: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 腹腔镜及腹式子宫切除
  • 简介:目的探讨穿透性胎盘植入手术方式,以提高母儿救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6个月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患者共3例,结合文献探讨如何选择制定术前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手术方案。结果近6个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妇共1118例,经过B超或/及MRI检查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的共3例,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有2例。其孕周分别为32^+6、32及35周,其中2例有剖宫产史及2次以上宫腔手术操作史,此2例均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均为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其中1例穿透性胎盘植入并浸润至膀胱,另1例胎盘植入已达子宫浆膜层,但尚未穿透,与泌尿外科等多科室协作完成子宫切除术。另1例为第1次宫内妊娠,突发腹腔内出血伴失血性休克及胎死宫内。术中见胎盘附着并全部植入于子宫右角,突破宫底后壁浆膜层,直径3cm破口,有活动性出血,尽量保留子宫肌层组织并切除植入胎盘。结论可疑穿透性胎盘植入在原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者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术前应多科室协作共同讨论,充分术前准备并制订手术预案;出血凶猛采取止血措施无效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重视个体化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穿透性胎盘植入 治疗方法 手术
  • 简介:近十多年以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开展,但大多数采用的是以CO2作为气腹基础进行的.笔者采用一种简易的方法扩张腹壁代替CO2气腹进行了妇科腹腔镜手术,获得了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三角形腹壁 中的应用 免气
  • 简介:目的探讨改善乳腺癌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科对12例年龄为34~55岁(平均39岁)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了病灶局部扩大切除后即刻背阔肌肌皮瓣转移整形。然后对乳腺组织切除量、乳房的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乳腺组织切除量为110~215g(平均150g)。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3例,良好6例,尚可3例,无外形差的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对乳房形态均满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利用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即刻修补乳房缺损,是改善保乳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个好方法。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整形 背阔肌肌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加温CO2气腹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宫外孕且择期于武汉市第一医院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加温CO2气腹组和不加温气腹组,每组各50例,加温组患者在手术中使用WOLF加温气腹机,CO_2加温至37℃,不加温组患者常规处理,不使用加温CO_2。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血气指标变化、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以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加温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不加温组,加温组手术开始后各个时间点的体温以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明显高于相应时间不加温组的体温,加温组患者中有6例(12.00%)发生寒战,而不加温组患者中有41例(82.00%)术后发生寒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加温CO_2建立气腹,能够降低寒战发生率,有效维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正常体温。

  • 标签: 体温 二氧化碳 气腹 宫外孕 腹腔镜
  • 简介:近年来,随着自我保健意识以及临床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确诊病例明显增多,尤其是T1期乳腺癌。T1期乳腺癌的规范化保留乳房手术,逐渐成为广大医患所关注的热点。笔者回顾性分析沧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应用分层切口与腺体瓣转移技术为T1期乳腺癌患者实施的保留乳房手术,获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入组60例患者。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外科 整形
  • 简介: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大子宫肌瘤的微创治疗也成现实。为了探讨减少其术中出血的方法,上海市同济医院自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对86例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9cm),术前应用曲普瑞林1周后行腹腔镜下大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同期直接行腹腔镜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91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技术 曲普瑞林 疗效观察 术前使用 短效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后,采用部分背阔肌脂肪瓣即刻房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肿瘤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部分背阔肌脂肪瓣进行乳房重建的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术式的特点及临床适应证,并对其美容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25例患者乳房重建均获成功。术后乳房美容效果:优19例,一般5例,差1例。中位随访12个月(2~32个月),重建乳房形态良好,手感柔软,无明显畸形,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背阔肌脂肪瓣即刻乳房重建术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较少,是改善保留乳房手术后乳房美容效果的一种较好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保留乳房手术 即刻乳房重建 背阔肌脂肪瓣
  • 简介:由《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编辑部和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乳腺微创手术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定于2011年9月23~26日在重庆市召开。会议将邀请国内经验丰富的乳腺微创外科专家作学术讲座并进行手术录像演示。为促进乳腺微创外科技术的广泛交流,大会组委会还面向全国征集乳腺微创外科方面的研究论文。

  • 标签: 乳腺微创手术 学术研讨会 学习班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微创外科技术 学术讲座
  • 简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三医院以及《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共同举办的卫生部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六届北京大学妇科泌尿学与盆底重建外科手术研讨会”定于2010年10月14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国际著名妇科泌尿学和盆底重建专家美国KenHatch教授和瑞典ChristianFalconer教授以及国内该领域著名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将演示各种手术方法,

  • 标签: 重建外科手术 妇科泌尿学 盆底重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简介: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cesareanscarpregnancy,CSP)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治疗组(观察组)和开腹手术治疗组(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安全性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96.67%)与对照组(98.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安全性比较:观察组的术后第1天β-hCG降幅(79.54±12.42)%,高于对照组(74.27±11.57)%(P〈0.05),术后β-hCG恢复正常时间(25.49±11.23)d、术中出血量(65.37±20.37)ml、术后阴道流血天数(8.36±1.45)d低于对照组(29.37±10.53)d,(77.59±22.44)ml和(7.76±1.41)d(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无差异,但经腹腔镜手术的术后β-hCG恢复快,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阴道流血天数少。

  • 标签: 外生型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手术疗效
  • 简介: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定于2012年10月18日至22日举办第八届北京大学女性盆底重建与妇科微创手术研讨会(国家卫生部继续教育项目I类学分8分),本届会议主题为明确各种盆底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术后疗效评价及术后生活质量评价。

  • 标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妇科微创手术 盆底重建 女性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 简介:目的评价纤维乳管镜(FDS)对伴有乳头溢液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9月至2009年12月本院采用FDS检查乳头溢液患者523例,发现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09例(39.96%)。209例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中,193例良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16例恶性病变(乳头状瘤恶变6例,导管原位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钙化、乳腺腺病重度非典型增生、局部癌变1例)分别行保留乳房手术5例,单纯乳腺切除术3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假体即时置入术4例;所有手术采用FDS结合扩张探针定位法。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随访时间5~5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5月)。结果193例良性病变患者全部治愈,除2例患者失访外,其余无复发。16例恶性病变患者经治疗后,未发现复发、转移及死亡。结论应用FDS诊断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临床参考价值,辅助手术定位准确,有助于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内窥镜检查 乳头溢液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
  • 作者: 马允
  • 学科: 医药卫生 > 妇产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2-11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第21期
  • 机构: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毕节551700
  • 简介:目的:探究分析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和子宫动脉结扎法在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结果: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更高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较于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而言,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产后2h出血量均是明显更低,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手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相较于应用子宫动脉结扎法进行止血治疗,采用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止血的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手术用时,更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感染风险,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剖宫手术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改良子宫压迫缝合术;子宫动脉结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