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虽然我国护士的规范化管理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随着新技术、高风险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日益增多,由此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令人堪忧的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和规范,就很难保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世界上很多国家,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均建立了技术准人制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应该说,实行技术准入管理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

  • 标签: 规范化管理 护理技能 准入 临床应用 人民群众 高风险
  • 简介:2010年1月底马晓伟副部长在全国护理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加强临床护理,改革护理管理。我院成为了全国首批72所"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中的一员,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改革护理管理模式,落实护士职责,

  • 标签: 护理管理模式 护士职责 改革 护理服务 护理工作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普恩复胶囊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腔隙性梗死和多发性脑梗死病人单纯使用普恩复治疗.观察时间为4~8周,剂量120mg/日.每位患者均在服药前经CT扫描证实诊断,并在服药前一天抽血查血液流变学及纤溶系统确定异常,方可选入治疗组.结果总有效率86.2%(231/268),痊愈61.19%(164/268),显著好转16.79%(45/268),好转8.21%(22/268),无效13.81%(37/268).结论普恩复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不但方法简便经济实用而且安全有效,是基层医院能普及的有效治疗方案.

  • 标签: 普恩复胶囊 治疗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曲唑酮与帕罗西汀治疗焦虑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收治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接受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治疗4周和治疗6周后,PSQI量表和HAMA量表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焦虑症睡眠障碍患者接受曲唑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有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曲唑酮 帕罗西汀 焦虑症 睡眠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眼底照相技术在脑小血管病临床初筛中的应用价值,为脑小血管病在基层社区临床初筛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脑小血管病患者36例(72眼)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60眼)同期同年龄层非脑小血管病的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眼底血管改变和颈动脉斑块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眼底动静脉交叉征率(77.78%vs23.33%)、眼底血管改变总发生率(88.89%vs56.67%)、眼底动脉硬化3级比例(30.56%vs0)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03,P=0.002)。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眼底动静脉交叉征是脑小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比值比(oddsratio,OR)10.67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2.943~38.742,P〈0.001]。观察组中有眼底血管改变者32例,无眼底血管改变者4例,有眼底血管改变者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颈动脉斑块数均较无眼底血管改变者高(P=0.010,P=0.013)。结论本研究中半数以上脑小血管病患者出现眼底动静脉交叉征,数字眼底照相技术或可作为脑小血管病在基层社区临床初筛常规手段之一。

  • 标签: 脑小血管病 初筛 数字眼底照相 眼底血管改变 颈动脉斑块
  • 简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的传统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在24h内完全消失。这个定义是以TIA的持续时间为基础的,其中所指定的24h是在应用神经影像学方法前随意达成的共识。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卒中 神经影像学 半暗带 血流下降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检查,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情况,包括生活质量精简问卷评分(SubjectiveQualityofLifeProfile,SQLP)和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的尿潴留情况均逐渐好转,治疗组经治疗7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改善脑梗死后早期尿潴留状况效果更好。

  • 标签: 脑梗死 间歇导尿 生物反馈电刺激 尿潴留
  • 简介:目的探讨以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大鼠暂时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的可行性。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CAO模型组和对照组,其中模型组以线栓法制作成暂时性MCAO模型。分别于模型制作后第1、3、7、14、28天应用传统的18分制mNSS评分以及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对2组大鼠进行行为学特征分析。结果CatWalk结果显示MCAO模型组大鼠的四肢压强、接触面积和运行速度均比对照组大鼠减小减慢;存协调性方面,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3天时同为后侧的左后肢→右后肢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且其同为左侧的左前肢→左后肢的时间亦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这一变化在第28天时仍然存在:在造模后第3天模型组出现了在对照组中并未见到的Ra型(1.5%)和Rb型f2-3%)步序;但步渊、站立时间、抬爪时间和规律指数等参数在2组间差别不明显。结论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在压强、速度、接触面积、步态以及协调性等方面可反映脑缺血造成的损伤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可用于动物模型的多种行为学特征的综合分析

  • 标签: 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 脑缺血 行为学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和放疗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应用替尼泊甙(VM26)+甲基环亚硝脲(MeCCNU)联合治疗疗效。方法总结分析我科2005.01~2008.10年收治的资料较完整、全切肿瘤22例,MRI增强扫描未见肿瘤征像,术后病理证实免疫组化MGMT阳性的弥漫性星形细胞瘤10例,少突胶质瘤3例,少突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术后2~4周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剂量为50~55Gy/6~7周。放疗后2周选择VM26为50mg/m2/d,连续3d静脉滴注,8周后重复,进行3个周期;Me—CCNU为50mg/m2/d,连续3d口眼,8周后重复,持续4个周期。并定期复查MRI。结果MGMT、TopoⅡ.及Pgp染色,TopoⅡ。及Pgp同时阳性者6例,仅TopoⅡa阳性者10例,仅Pgp阳性者2例,Top0Ⅱa及Pgp同时阴性者4例。随访2~5年,22例中有6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16.6月,13例至今头颅CT和/或MRI检查未见肿瘤复发,另有3例2年后MRI怀疑复发而手术,病理为坏死组织。22例患者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为88.9%。结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和放疗后MGMT阳性的低级别胶质瘤患者应用VM26联合MeCCNU治疗方案能有效地控制肿瘤,并且毒副作用小,安全可靠,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化学治疗
  • 简介:目的:针对社区出现老年高血压的患者采取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选取随机平均的方法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为常规的西药疗法,而观察组的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辨证治疗,治疗后分别对2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对比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进行对比要少,且观察组的患者所取得治疗效果要优于对照组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可以选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有利于改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促进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起到提升的作用。

  • 标签: 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高血压患者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应用简化式定向置软管吸引术救治脑出血中吸引管与颅脑相关血管构筑的关系,以了解所有类似手术方法的科学性、安全性。方法对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简化式定向置软管吸引术治疗,术后病情稳定或血肿引流干净后,拔管前行CT脑血管造影重建(CTA、CTV),了解吸引管血肿穿刺路径、吸引管与颅脑相关血管构筑的关系。结果对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定向置管术后CTA、CTV分析发现,吸引管在穿刺血肿靶点路径中均可安全滑过相关颅脑动脉及静脉,吸引管位置准确,引流效果好,术后恢复快,未见置管及引流过程中引流管明显损伤重要相关颅脑血管。结论简化式定向置软管血肿吸引术中所选用的一次性软性引流管设计科学、合理,该手术是定向准确、微创、安全有效、廉价简便的救治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定向置管 脑血管造影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是指睡眠期间上气道塌陷或部分塌陷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不但影响生活质量,而且多项研究结果显示,未经治疗的中年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病死率增加。

  • 标签: 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正压通气治疗 教育模式 接受性 高中 睡眠结构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脑卒中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724例脑卒中患者中继发癫痫发作的74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0.22%,与脑卒中的病灶部位有明显相关性,皮质病灶显著高于皮质下病灶(P<0.01);与卒中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卒中急性期癫痫发生率较恢复期癫痫发生率为高,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急性期癫痫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癫痫则须进行严格系统的抗癫痫治疗.

  • 标签: 脑卒中 癫痫 临床特点 脑电图 诊断标准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万拉法新治疗各种精神障碍的疗效与副反应。方法对2002年4月-2004年4月在张家口市沙岭子医院精神科门诊的各种精神障碍患者,包括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疑病症等,作回顾性研究,应用漠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表量、强迫症量表(Y-BOCS)、药物副反应量表评定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万拉法新对某些精神障碍均有一定的疗效,且副反应轻。结论万拉法新是一种起效较快的抗抑郁药,对某些精神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且较为安全。

  • 标签: 万拉法新 疗效 副反应 症状自评表量 盐酸万拉法新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和观察垂体卒中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6年我科收治的33例垂体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开颅组及经蝶组,比较术后患者视力改善情况及垂体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结果本组经蝶手术23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13例,明显恢复7例,略恢复3例,无视力障碍加重;10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6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开颅手术10例,其中视力完全恢复3例,明显恢复3例,略恢复2例,视力障碍加重2例;8例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其中5例需长期激素替代治疗。结论经蝶入路手术治疗垂体卒中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实,术后垂体功能低下发生率低,可作为垂体卒中的首选手术入路。

  • 标签: 垂体卒中 经蝶入路
  • 简介:目的分析成人烟雾病(MMD)确诊时间的影响因素,为MMD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首次确诊的65例成人MMD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确诊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65例患者中早期确诊患者41例(63.1%),晚期确诊24例(36.9%).早期确诊组患者首诊于三级医院、文化程度和经济水平较高、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患者比例均高于晚期确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确诊时间与首发症状、首诊医院等级有关,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结论MMD患者首发症状为出血性卒中、首诊医院级别为三级的患者其确诊时间较短.

  • 标签: 烟雾病 诊断 因素分析 统计学
  • 简介:目的分析80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探讨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死亡23例,存活57例。对其中67例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以GOS评分判断预后,其中死亡23例,植物生存2例,重残11例,中残32例,良好12例。结论严格掌握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以及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颅内压 脑室出血
  • 简介:目的:分析导乐陪伴对分娩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11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接受导乐陪伴分娩服务的11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组),以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非导乐陪伴分娩的882例产妇为对照组,对2组的自然分娩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明显提高,剖宫产率下降(χ^2=181.35,P〈0.01),产程时间缩短(t=14.07,P〈0.01);产后出血减少。(t=5.54,P〈0.01);新生儿窒息率降低(χ^2=38.52,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可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减少产后出血量,有利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 标签: 导乐陪伴 自然分娩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例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经过及预后。结果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肿瘤的大小密切相关,微腺瘤(直径≤10mm)患者以Cushing综合症征为主要临床表现,而大腺瘤(直径〉10mm)患者则以压迫症状为主。有无Cushing综合征的表现和腺瘤的直径呈负相关(P〈0.05)。本组25例垂体ACTH腺瘤中21例具有侵袭性。垂体ACTH腺瘤患者主要以育后女性为主。该病首次经蝶手术后近期疗效显著。结论垂体ACTH大腺瘤以压迫症状为主,微腺瘤则以Cushing综合征表现为主。该肿瘤大多数具有侵袭性倾向,育后女性是高危人群。经蝶显微手术是垂体ACTH腺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垂体ACTH腺瘤 CUSHING病 经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