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运动试验测定多项指标联合常规ST段标准诊断冠心病介入术后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成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29例患者,在术后3~6个月进行随访,测量心电图运动试验ST/HR指数、QT离散度(QTd)及常规ST段阳性标准三者联合诊断再狭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有无再狭窄,评价其诊断再狭窄的价值。结果三者联合应用诊断再狭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80.2%,高于传统ST段标准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53.3%、66.7%,P〈0.05)。结论QTd联合应用ST/HR指数及常规ST段标准可作为诊断再狭窄的无创手段。
简介:目的分析不同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3例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体检人员的血液检验指标情况,分析血液检验指标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DW明显高于对照组,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PLT、PCT、MPV指数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心肌肌钙蛋白参数中cTnⅠ(15.32±15.23)μg/L、hs-CTnT(2.64±1.45)μg/L、CK-MB(167.53±140.24)IU/L、cTn-T(0.80±0.64)μg/L,研究组患者的cTnⅠ、hs-CTnT、CK-MB、cTn-T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液检验指标有利于帮助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状态,能够给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可靠的诊疗依据,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调查驻京某部军人血生化指标不合格率,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255名军人(男1005名,女250名)血清中13项生化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总胆红素(TBIL)、尿素(BUN)、肌酐(Cr)、尿酸(UA)。结果各项目按照不合格率从高到低排列的顺序为:TG(39.36%)〉TC(37.29%)〉LDL-C(27.57%)〉UA(25.74%)〉HDL-C(18.41%)〉TBIL(10.52%)〉ALT(9.80%)〉Glu(8.76%)〉BUN(6.69%)〉Cr(1.04%)〉TP(0)、ALB(0)、A/G(0)。男性TG、HDL-C、Glu、ALT、TBIL、UA、BUN的不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P〈0.05);男性TG、LDL-C、Glu和女性TC、LDL-C的不合格率与年龄相关(P〈0.05)。结论驻京某部军人存在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肝肾功能受损、高血糖症等健康隐患,应根据性别和年龄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肺小结节患者60例作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为: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肺阴虚证》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其中气虚血瘀证癌胚抗原(CEA)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肺脾气虚证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肺脾气虚证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肝郁脾虚证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临床观察高于其他证型。结论:肺小结节患者以肺脾气虚证为主,CEA、CYFRA21-1、SCC、NSE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肺小结节病的中医证型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性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对于2019年和2020年收诊的呼吸内科患者为对象,对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对于实施护理管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敏感性指标进行分析,对于实施前后患者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日护患比(分)0.46±0.11、0.59±0.14;患者陪护率21(35.00)、5(8.33);入院评估准确率51(85.00)、59(98.33);分级护理合格率57(95.00)、59(98.33);专科护理技能考核合格率55(91.67)、59(98.33);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7(11.67)、2(3.33);非计划拔管率6(10.00)、1(1.67);并发症发生率11(18.33)、2(3.33),实施前后的评分和数据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呼吸内科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构建后护理质量敏感性明显提高,患者的陪护情况、护理合格、技能考核率有明显的提高,护理中出现缺陷事件的概率比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500例留置中心静导管患者,采用改良危重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分数≥15分则发生感染的高危分值,将40例≥15分患者纳入观察组,并与2013年6月-2015年7月期间≥15分患者作为对照,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80%患者的改良危重评分≥15分,给予这些患者集束化护理,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留置使用率下降至60.55%,感染率下降至0.22%。结论改良危重症评分系统在预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多元化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SAS评分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患者开展研究,共收入70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35)和多元化护理的观察组(n=35),对比治疗依从性、SAS评分、SD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分析治疗依从性,和对照组(80.00%)相比,观察组(97.14%)更高,P<0.05。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43.25±0.85)、(42.85±0.69)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和对照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相比,观察组评分更高,P<0.05。结论:实施多元化护理,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具有降低SAS评分、SDS评分、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