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XIAP和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表达,探讨XIAP和XAF1在宫颈发生和演进中的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收集宫颈组织,经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上皮4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5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4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44例,宫颈鳞癌5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XIAP和XAF1在以上组织中的表达;对宫颈鳞癌进行临床分期,分析XIAP和XAF1表达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IAP阳性信号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26.56%(13/49),28.3%(15/53),31.7%(13/41),68.18%(30/44),76.47%(39/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IAP表达率较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XAF1的表达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宫颈鳞状上皮、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鳞癌中分别为77.55%(38/49),69.81%(37/53),75.61%(31/41),22.22%(8/44),27.5%(11/51),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五个组间阳性率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宫颈正常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较CINⅢ级组与宫颈鳞癌组中XAF1表达率显著增高。进一步分析XIAP和XAF1表达相关性,显示两个指标之间表达有关联。XIAP和XAF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结论⑴XIAP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增高,提示该因子过表达参与宫颈鳞癌的发生。⑵XAF1在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在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的表达较其它组显著降低,提示该因子表达降低与宫颈鳞癌癌变相关。⑶XIAP和XAF1表达间存在相关性,这与以往研究报道它们功能上存在相关性是一致的。⑷本组数据不支持XIAP和XAF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观察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在上皮性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P-CAM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EP-CAM在2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肿瘤和43例EOC组织中的表达08。分析EP-CAM在卵巢癌中的表达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EP-CAM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织、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79%,6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CAM表达组中,其在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组织中的过表达均为0,在恶性肿瘤组织中过表达率为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P-CAM过表达与肿瘤分化、月经、CA125定量测定、CA125下降满意度、腹水量等指标均无关,其过表达与患者年龄(P=0.037)和分期(P=0.018)相关。EP-CAM阳性表达与不表达、弱阳性表达与过表达患者预后生存时间比较的同一性检验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后者差异更显著。结论EP-CAM可能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恶变过程。EP-CAM的过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EP-CAM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过表达对卵巢癌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环切组和锥切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有生育要求。环切组患者行LEEP术进行治疗,锥切组患者行CKC术进行治疗。另外,选择同期来我院就诊的有生育要求的4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结果环切组患者与对照组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之间比较,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以及环切组患者比较,锥切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早产率、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KC术比较,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对患者妊娠的影响较小,可以作为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一体位完全经腹途径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治疗肾移植术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肾移植术后原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行传统经后腹腔腹腔镜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9例和移植肾对侧组8例);24例患者行单一体位完全腹腔镜下原肾输尿管全长切除+膀胱袖口状切除术(根据肿瘤位置分为移植肾同侧组14例和移植肾对侧组10例)。记录并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的相关临床资料,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纳入41例患者,男16例,女25例,年龄57(53,70)岁。单一体位对侧组手术时间短于单一体位同侧组及后腹腔对侧组、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5±44)、(159±49)、(196±20)、(205±21)min,均P<0.01];上述各组术中出血量[(84±39)、(106±44)、(109±20)、(112±21)ml,P=0.271]、住院时间[(10.6±2.1)、(11.8±1.7)、(10.3±1.5)、(11.4±1.5)d,P=0.1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24个月,13例患者出现对侧复发或转移,8例出现膀胱内复发,5例死于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结论单一体位全腹腔镜治疗肾移植术后原肾输尿管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及围手术期并发症,适用于治疗移植肾术后原尿路尿路上皮癌,尤其适用于移植肾对侧的原肾及输尿管切除。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列线图,并探究其用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EOC的患者资料,年龄32~76(57±8)岁。所有患者接受最大程度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均进行了铂类药物化疗,以化疗后6个月内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铂耐药组(PR组)39例和铂敏感组(PS组)75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MRI检查,在横轴位T2加权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T1加权像增强图像(T1CE)上沿着肿瘤实性成分轮廓勾画立体感兴趣区(3D ROI),应用AK软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7∶3比例以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训练集(80例)和验证集(34例),采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方法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初筛,保留最大预测效能的特征,然后用最小绝对收缩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进行特征降维,选择最优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临床相关因素,并结合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影像组学列线图。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影像组学模型、临床相关因素模型和影像组学列线图的预测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相较于影像组学(12个最优的影像组学特征)模型和临床相关因素(术后残留病灶、中性粒细胞计数、糖类抗原199)模型,影像组学列线图显示出最优的预测效能:在训练集中,ROC曲线下面积(AUC)、诊断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5%CI:0.82~0.99)、90.0%、89.0%和92.0%;在验证集中,上述指标依次分别为0.89(95%CI:0.78~1.00)、85.0%、87.0%和80.0%。DCA显示阈值在0.01~0.90范围内使用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临床应用价值较大。结论基于多序列MRI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预测EOC患者对铂类药物化疗的敏感性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新课标下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生物实验具有教育教学功能,必须认识到组织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学好生物学的重要方法。教师教育学生实验必须动手、必须动脑,二者缺一不可。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训练,把技能训练和学习活动有机集合在一起,引领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研究活动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谓实践出真知,通过学习—实践—学习,让青少年通过亲自实践体会,不断促进自我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盒结合蛋白1(XBP1)调控硫氧还蛋白互作蛋白-NOD样受体3(TXNIP-NLRP3)通路对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TCMK-1)缺氧复氧(H/R)模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干预的不同将细胞分为4组:si-NC组:转染小干扰RNA(siRNA)阴性对照(si-NC);si-XBP1组:转染靶向沉默XBP1的siRNA(si-XBP1);si-NC+H/R组:转染si-NC后H/R处理;si-XBP1+H/R组:转染si-XBP1后H/R处理。磷脂结合蛋白Ⅴ/碘化丙啶双标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JC-1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MitoSOX™探针染色法检测线粒体活性氧(mROS),Western印迹和实时定量PCR检测XBP1的蛋白质和mRNA水平以验证干扰效率,Western印迹检测TXNIP、NLRP3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蛋白质水平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和TXNIP共定位变化。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与si-NC组相比,si-NC+H/R组细胞凋亡率较高,mROS产生较多,MMP较低;与si-NC+H/R组相比,si-XBP1+H/R组细胞凋亡率较低(12.08±0.51比19.01±1.80,P<0.05),mROS产生较少(34.63±0.64比48.17±1.84,P<0.01),MMP较高(1.03±0.11比0.45±0.08,P<0.05);在H/R时干扰XBP1U(蛋白质:1.31±0.18比0.23±0.02,P<0.01;mRNA:1.12±0.07比0.38±0.01,P<0.001)和XBP1S(蛋白质:1.13±0.17比0.28±0.07,P<0.01;mRNA:8.39±0.63比2.45±0.22,P<0.001)表达后,TXNIP(0.15±0.02比0.04±0.01,P<0.01)、NLRP3(1.13±0.12比0.51±0.12,P<0.05)、IL-1β(1.02±0.04比0.19±0.06,P<0.001)蛋白质的表达更低,同时,线粒体和TXNIP的共定位水平也更低。结论抑制XBP1表达能够减轻TCMK-1的H/R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XNIP介导的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
简介:摘要:本文的目标是深入研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如何在小学课堂上构建与实践“教-学-评”一体化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此模式下,教师可以利用智慧平台ICLASS或线上umu平台,实施一课一评的教学评价策略。通过这种“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并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精准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所遇问题,进而根据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族序列相似性13A(FAM13A)基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小气道重塑的关系,及干扰FAM13A基因表达对人气道上皮细胞(16HBE细胞)凋亡和增殖表型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胸外科因肺部肿瘤或肺大泡行手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肺功能和吸烟史分为4组: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正常组,23例)、肺功能正常吸烟组(吸烟组,24例)、慢阻肺不吸烟组(11例)和慢阻肺吸烟组(16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气道FAM13A基因表达,并分析其与肺功能气流受限指标的相关性。设计FAM13A基因短片断干扰RNA(shRNA)片段,构建和包装FAM13A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16HBE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FAM13A基因表达水平,并筛选最佳shRNA序列。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增殖标志物Ki-67荧光强度。结果FAM13A主要表达于小气道上皮细胞的胞质,慢阻肺不吸烟组和慢阻肺吸烟组小气道上皮细胞FAM13A吸光度(A)值均高于正常组和吸烟组(0.365±0.026、0.412±0.053比0.113±0.018、0.105±0.009,均P<0.05),且其与肺功能气流受限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呈负相关(r=-0.48和r=-0.40,均P<0.05)。成功构建FAM13A基因shRNA慢病毒载体,并在16HBE细胞系上实现FAM13A干扰。转染16HBE细胞后,shRNA的靶标序列2(shRNA-target-2)的FAM13A表达量降低(均P<0.01);相比于阴性对照组(shRNA-NC),FAM13A shRNA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23),且Ki-67荧光强度也降低(P=0.042)。结论FAM13A基因在慢阻肺小气道上皮细胞中表达增高,且与慢阻肺气流受限相关,FAM13A基因可能通过影响人气道上皮细胞凋亡和增殖而参与慢阻肺小气道重塑的过程。
简介:黄黄的、黄黄的、黄黄的太阳朝着每个人微笑。高高地挂在地面之上,像空中的火球,哎哟、哎哟、哎哟,好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