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认知语言学之实践意义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本文试图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找到教师语言观与认知语言学基本观点的异同,说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可以在外语教学领域有所作为。本文建议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观念,适当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方法,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意识。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教师语言观 语言意识
  • 简介:本文概览了国内外各种口译程序认知模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并定义了“口译听辨”概念,概括了口译听辨的显著特征,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译听辨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口译教学和口译研究实践提出了口译听辨的认知心理模式,分析了各种听辨过程,解释了各听辨过程所需的认知技能,并为相应的技能教学方案提出建议。

  • 标签: 口译听辨 认知心理模式 技能 教学
  • 简介:本文以俄汉语空间维度词“高/低(矮)”为例,从词典释义人手,对其空间维度的概念特征进行探讨,进而借助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俄汉语“高/低”维度由空间域向其他六个目标域的映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 标签: “高/低(矮)”空间维度 隐喻 俄汉对比
  • 简介:认知主体经常处理的语义信息包括:词典记录的固定语词义和偏离词典语义的临时修辞义。前者通过词典释义,凝固认知主体的公共经验,作用于人的概念认知;后者通过语用环境中语义的修辞化变异,体现认知主体的个人经验,作用于人的修辞认知。概念认知和修辞认知在言语表达←→言语接受过程中体现出认知主体的6种信息处理模式。影响认知主体信息处理模式的诸多因素中,修辞认知的解释力目前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关注,有待于广大语言工作者的建设性参与。

  • 标签: 语用环境 语词义 修辞义 概念认知 修辞认知
  • 简介:教育实习是教师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实习如何促进职前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待深入地研究。本研究从教师认知视角出发,采用个案研究方法,探究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对职前英语教师认知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职前教师英语认知,并讨论了对英语教师教育的启示和意义。

  • 标签: 教育实习 职前英语教师 教师认知
  • 简介: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Berkeley)教授、世界著名语言学家GeorgeLakoff于4月9日至4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系列讲座。Lakoff利用十讲系统讲授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以及历史发展、学科交叉、最新动态及未来趋势等。讲座第一讲至第六讲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如心会议中心,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LAKOFF 学术讲座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简介: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了元认知以及元认知策略的基本定义,并且探讨了如何将元认知策略运用到英语培训听力教学之中。

  • 标签: 元认知策略 英语培训 英语听力教学
  • 简介:摘要“概念隐喻”作为认知语言学核心内容近年来备受业界关注。本文对过去16年间(2000—2015)刊登于国内14种主要期刊上,关于“认知隐喻”研究的文章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认知和隐喻”相关研究在过去16年呈上升趋势,跨学科研究趋势明显,但隐喻能力应用于外语教学中受关注度不高,并且相关研究多偏理论探讨,实证研究缺乏,隐喻能力测量标准也未统一。认知语言学中对“隐喻”这一基本术语的概念解释存在内涵泛化现象等均需引起重视。

  • 标签: 概念隐喻 隐喻能力
  • 简介:认知符号学作为一个新兴研究领域,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关于它的两个基本元素——认知科学与符号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亟待梳理。拉考夫与约翰逊将认知科学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认知科学,本文将从认知科学的演进着手,试图厘清每一代认知科学与符号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与皮尔斯符号学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认知符号学与认知科学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符号学 认知科学 认知符号学 皮尔斯 体验性
  • 简介: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认知语法的角度探讨成语语义的非组构特征和组构性特征,并结合成语的语义组构特征和使用语境,从认知语法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成语意义的识解方式及其对成语句法转换的制约。

  • 标签: 成语 非组构性 组构性 成语意义的识解 成语的句法结构
  • 简介:语言根植于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同一社会文化群体的成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有着共同的言语行为习惯,运用了约定俗成的语言模式、语法规则和能反映特定思维模式的词汇和句型,这些因素形成了语言使用者表达客观世界的一种独特方式和世界观.社会与文化的关系,犹如鱼与水的关系,因此社会文化、风俗习惯以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就是该语言反映的基本成分.“理据”作为事物现象所以得名的道理和依据,反映了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可论证关系.Ulmann(1962)认为,词的理据性主要有三类:1.语音理据;2.形态理据;3.语义理据.汪榕培老师将词源理据作为一个补充,张维友老师提出了词汇具有文化理据.基于语言符号既有任意性,又遵循着约定俗成的法则.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语言的词汇、形态和句法的形成,无不记载一个民族的社会状态、政治模式、经济文化信息,文化理据的认知既建立在词的形态结构上,或叫词外理据(郭佳).因为词与语法是不可分割的,显性的,且英语的句法结构反映出英美人思维的客观性和理性;文化理据的认知还建立在词的语用功能上,词义的变化因文化模式、民族情绪、群体特征等等社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通过隐喻或转喻等方式实现.因此,词汇学课堂应成为创建语言和文化关系的重要实践场所.

  • 标签: 文化理据 文化模型 文化价值观 隐喻
  • 简介: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 标签: 跨文化理解 跨文化能力 文化时空观 中德跨文化交际
  • 简介: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肯尼什·古德曼说,阅读是一场“心理语言学的猜谜游戏”,“阅读是一个选择过程,它包括根据读者的期待,部分使用从知觉输入所获得的最低限度的语言提示,当这部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被处理时,尝试性的判断决定受到证实,排斥或修正。”这里,阅读体现了读者与阅读材料之间

  • 标签: 阅读教学 心理语言学 阅读过程 认知法 整体认知 阅读任务
  • 简介:本论文是运用元认知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的一项实证研究。该培训试图对阻碍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元认知培训与自主学习的相关度、元认知培训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该培训包含五个步骤:元认知意识建立、目标的设立、计划的建立、学习过程的监控、学习结果的评估与强化。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效果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他们的设立目标、制定计划和自我评估的能力有所增强。该研究认为元认知培训应该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中。

  • 标签: 元认知 培训 自主学习
  • 简介:词汇在英语学习中承载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中的基础、重点以及难点所在。教师面临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最高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严峻挑战。因此,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理论这一新的视角来探索英语词汇教学。认知语言学所包含的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象似性理论和概念隐喻理论对促进英语词汇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范畴化理论 原型理论 象似性理论
  • 简介:曾经在一次联欢会上玩过的一个游戏,让我念念不忘。游戏的内容是一个人念单子上事先准备好的词条,如“菊花儿、雪花儿、灯花儿、玫瑰花儿、小红花、菜花儿、油花儿、泪花儿、葱花儿、校花儿……”等,另外两个游戏参与人站在一张报纸上,判断哪个词所指的意义是本义的“花”,即所谓真正的植物性的花,而哪些不是植物,可能是塑料花或者只是长得像花。游戏的目的是看谁的反映又快又准,一旦回答错误,游戏参与人踩着的报纸就要被折半,

  • 标签: 认知理论 构字法 构词 汉语 参与人 植物性
  • 简介:空乘专业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认知以及如何有效地学习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该类学生英语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从英美知识文化、英美交际文化两方面时学生做了问卷,围绕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态度和途径做了访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的平均答题准确率分别为67.3%和37.07%。访谈结果显示该专业学生对于英美文化学习意识薄弱,知识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该调查表明空乘专业学生加强英美文化尤其是交际文化的认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课堂内外需要重视的目标,本文亦对此做了思考和探究。

  • 标签: 空乘专业 英美文化 认知
  • 简介:摘要幼儿艺术教育多种多样,幼儿园音乐教育就属于其中典型的一部分,它指幼儿园为幼儿们开设的音乐教育活动,意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的审美能力。幼儿园音乐的教育目的就是在于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培养幼儿们的情绪集中能力,促进幼儿听觉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音乐教育也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力,从而促进孩子们的思维形成与发展。本文旨在研究幼儿园音乐教育对幼儿的认知发展影响进行深入探究。

  • 标签: 幼儿园音乐教育 幼儿 认知发展
  • 简介:本文从阅读模式和图式理论出发,对图片在语篇理解中的功能进行了论述。图片的功能分别为:有促进语篇阅读理解的情感因素功能,有增强语篇阅读理解和记忆保持的认知因素功能。

  • 标签: 图片 语篇理解 情感功能 认知功能
  • 简介: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一背景理论,拟从认知的角度对英语隐现构式和汉语隐现构式中的消失类动词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英语使用者注重通过隐现类构式中的消失类动词来表达某已存在的实体从存在到消失的过程,而汉语使用者则更加注重通过消失类动词来表示从某一时/空框架中移出,并已处于另外一未知时/空框架内的实体,即,实体移出的结果,而非移出的过程。正是英语和汉语使用者对这两类构式不同的认知过程导致了这两种构式中消失类动词在使用上的不同。

  • 标签: TtFG构式 GtF构式 消失类动词 认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