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快速康复理念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26例,随机分成甲(常规护理)、乙(快速康复理念)组,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乙组 VAS评分、护理满意度均优于甲组( P<0.05)。结论 于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后实施快速康复理念护理,效果确切,值得推荐。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例临床失败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1年7月至2012年9月行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患者38例(50髋),男28例,女10例,平均年龄31.9岁。经5年随访,失随访3例5髋,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分别对其行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期和中日友好医院分型,并行Harris评分。术后使用Harris评分对其行临床效果评价,并行影像学检测。数据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截止到末次随访,随访病例中19髋行关节置换,Harris评分低于70分但未行关节置换3例。其中ARCO Ⅱ期(4/18,其中ⅡB和ⅡC各2髋),ARCO ⅢA(15/24)、ARCO ⅢB(3/3)期临床失败率分别为22.2%、62.5%、100.0%,检验值为10.03,似然比值11.54,线性相关卡方值9.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7、0.03、0.02)。中日友好医院分型L2型(2/3)、L3型(19/25)、(C+L1)(1/17)型患者临床失败率分别为66.7%、76.0%、5.9%,检验值为20.32,似然比值23.38,线性相关卡方值19.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分期和分型是术后临床失败的危险因素。术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2.21分。结论本次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应用于股骨头坏死病例的治疗中,对ARCOⅢ期,中日友好医院L2、L3型(坏死累及外侧柱)患者术后临床失败率较高,适合ARCO Ⅱ期,中日友好医院分型L1型和C型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抗阻训练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在下颈髓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收治的78例下颈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自制的复合序贯排痰技术进行呼吸系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呼吸抗阻训练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进行抗阻吸气训练和呼气训练。比较两组排痰量、肺功能改善程度(FVC、FEV1、PEF、MEP)及住院期间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4周训练后,观察组术后第5天排痰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VC、FEV1、PEF、MEP 4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抗阻训练联合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能促进下颈髓损伤术后早期痰液的排出,改善肺功能指标,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益精填髓升白汤治疗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与益精填髓升白汤,对照组给与重组人粒细胞因子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升白细胞疗效,体力状况ECOG评分及治疗后的白细胞计数。结果 观察组升白细胞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70%(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活髓切断术治疗儿童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后的临床有效率。方法:时段:2017年04月至2020年01月,收集本院接治的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开展研究,共收入82例,采取分别抽样法分组,即采纳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41)和活髓切断术的观察组(n=41),对比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和失败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56%)及并发症发生率(85.36%)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和对照组手术成功率(82.93%)相比,观察组(97.56)更高,P<0.05。结论:实施活髓切断术治疗方案,对恒前牙外伤冠折露髓患儿具有降低继发根尖周炎性病变及牙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手术成功率,疗效确切,在临床中值得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神经炎症在阿尔茨海默病(AD)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需要小胶质的参与。髓样细胞触发受体2(TREM2)基因错义突变是AD的危险因子,其编码的是小胶质细胞表面的单通道跨膜受体,通过与TYRO蛋白酪氨酸激酶-结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调节下游通路。TREM2受体参与小胶质细胞的多种功能,如增殖、迁移、吞噬等。当TREM2在基因水平或表达水平发生异常时,影响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另外,TREM2能够与β淀粉样蛋白寡聚物结合,并且和Tau蛋白也有关联。这些均表明TREM2参与AD的病理过程,但是具体发挥怎样的作用尚存在争议。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急性肺不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治疗患者 4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例患者在 24 h内复张 ,10例在 48 h内复张 ,5例在 72 h后复张 ,31例肺不张患者肺复张痊愈 ,9例好转 ,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能迅速明确诊断 ,有效清除血、痰和气道分泌物 ,缩短病程 ,是治疗术后急性肺不张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肺不张 ;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berbronch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atelecta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acute atelectasi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25 patients recovered within 24 hours, 10 within 48 hours, 5 after 72 hours, 31 patients with atelectasis recovered, 9 improved and no accidents occurred. Conclusio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is of great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acute atelectasis. It is a simple,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acute atelectasis.
简介:[ 摘要 ] 病人接受全身麻醉后肺不张的发生率可高达 90% 以上 【 1 】 ,术后肺不张的发生对病人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严重时甚至可造成病人严重缺氧乃至死亡。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研究对全身麻醉后肺不张发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和目前较为常用的诊断肺不张的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减少并及时诊断肺不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骨三相显像)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术前诊断的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骨科的265例进行骨不连治疗的患者资料,男151例,女114例;年龄19~64岁,平均39.7岁;骨不连部位主要为胫骨(113例)和股骨(72例)。收集患者术前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术前核素扫描结果。以术中病理观察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各项血液学检测指标与核素扫描的敏感性、特异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Youden指数,以及核素扫描结果结合单项及多项血液学检测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AUC及Youden指数。结果核素扫描与术中病理比较敏感度80.7%,特异度73.3%,AUC 0.770,Youden指数0.540。核素扫描若结合1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核素扫描与CRP结合,为0.683,此时敏感性为98.0%,特异度为70.3%,其Youden指数0.848。核素扫描若结合2项血液学检测指标,最大AUC是与WBC、ESR结合,为0.895,此时敏感性为94.3%,特异度为67.3%,Youden指数0.616;三组数据AUC均超过0.880。核素扫描结合3项血液学检测指标后,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79.7%,AUC为0.925,Youden指数为0.762。结论血液学检测指标结合核素扫描可作为低毒性感染性骨不连诊断的可靠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白细胞介素(IL)-1β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通过酶序贯消化法获得大鼠椎间盘髓核细胞,并将细胞分为正常组、IL-1β组(20 μg/L)、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IL-1β+12.5、25.0、50.0 μmol/L白藜芦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实验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量,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白藜芦醇低、中、高剂量组与IL-1β组比较,细胞活力(0.396±0.040、0.435±0.043、0.517±0.052比0.362±0.036,t=5.856、6.437、6.893,P均<0.05)显著提高;细胞早期[(15.23±1.53)%、(9.54±1.05)%、(3.56±0.36)%比(18.63±1.86)%,t=5.587、6.394、6.885,P均<0.05]及晚期凋亡率[(14.29±1.43)%、(8.34±0.83)%、(4.39±0.44)%比(19.56±1.96)%,t=5.136、6.483、6.679,P均<0.05],TNF-α(3.63±0.36、2.89±0.29、1.96±0.20比4.56±0.36,t=5.436、6.135、5.378,P均<0.05),IL-6(2.98±0.29、2.16±0.22、1.86±0.19比3.78±0.38,t=5.842、5.689、6.234,P均<0.05) mRNA表达量及p-NF-κB p65(0.29±0.03、0.169±0.01、0.065±0.01比0.66±0.06,t=5.632、6.137、6.841,P均<0.05)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结论白藜芦醇通过降低NF-κB活性抑制IL-1β诱导的椎间盘髓核细胞增殖及炎性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伴骨相关髓外(EM-B)和骨外髓外(EM-E)病变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并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9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诊治的80例伴髓外病变的NDMM患者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80例累及髓外的NDMM患者中伴EM-B者51例,伴EM-E者29例。与EM-B组相比,EM-E组β2-微球蛋白水平(5.82 mg/L对3.99 mg/L,P=0.030)、乳酸脱氢酶水平(256 U/L对184 U/L,P=0.003)、1q21扩增发生率(78.6%对53.1%,P=0.035)、肿瘤细胞Ki-67增殖指数(50%对25%,P=0.002)升高,CD56阳性率(14.3%对66.7%,P=0.057)和治疗总有效率(60.0%对82.3%,P=0.034)降低。EM-E组和EM-B组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14.5、49.5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分别为9.0、18.0个月。与EM-B组患者相比,EM-E组患者的OS、PFS时间均明显缩短(P值分别为0.035和<0.001)。在接受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两组PFS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3)。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部分缓解(PR)是EM-E组患者OS、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31、0.005);ISS-Ⅲ期、诱导治疗后最佳疗效未达PR为EM-B组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44)。结论伴EM-E的NDMM患者与伴EM-B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前者的预后明显较后者差,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改善EM-E组患者的PF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合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选择2019年9月23日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被诊断为CML合并MM的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为女性,年龄为70岁;确诊为CML 18年,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13年,处于完全分子学缓解(CMR)期。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本例CML合并M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疗效。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结果①对本例患者的相关检查结果如下。入院后患者相关实验室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免疫分型、二代测序技术检测、M蛋白水平、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尿免疫固定电泳结果示:血红蛋白(Hb)值为59 g/L,血小板计数为71×109/L;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分别为45.46、0.35、0.44 g/L;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呈阳性;浆细胞占有核细胞细胞的比例为30.5%;19.1%为单克隆浆细胞;PRDM1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53.7%);M蛋白水平为46.8 g/L;在电泳条带的γ区,可见单克隆IgGκ条带;在电泳条带的γ区,可见单克隆轻链κ条带。2019年9月26日对其行全身骨显像组合检查结果示,左第6肋骨、L3椎体骨代谢增高。患者符合有症状MM诊断标准,系IgGκ型,诊断为CML合并MM。②患者自2019年9月26日开始,接受VR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方案治疗MM,继续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治疗过程中,其出现肺部感染、腹泻、消化道出血、皮疹等不良反应,并且血小板计数显著减低,遂停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来那度胺,延缓应用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相关症状均好转。2019年10月4日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为V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疗MM,继续采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无明显不良反应。2019年12月3日血常规检查结果示,患者Hb值为107 g/L,血小板计数为195×109/L;IgG、IgA、IgM水平分别为2.83、0.02、0.37 g/L;M蛋白检测结果呈阴性,血清及尿免疫固定电泳结果未见异常;骨髓细胞形态检查结果未见浆细胞;骨髓免疫分型可见0.07%的单克隆浆细胞。本例患者MM疗效评估为完全缓解(CR)。根据BCR/ABL(P210)融合基因定量结果评估CML疗效为CMR。随后对其继续予VD方案治疗MM,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ML。截至2020年3月8日,其MM疗效仍为CR,CML疗效仍为CMR。结论CML合并MM少见,患者接受VRD、VD方案及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疗效良好,但甲磺酸伊马替尼可能增加硼替佐米导致的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由于本研究结果仅为针对1例患者病例资料的回顾性分析获得,因此本研究对该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治疗结果研究,尚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研究进一步验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CEBPA基因突变的家族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征、病因及转归,提高对家族性白血病的认识。方法调查一个伴CEBPA基因突变AML家系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征、转归及预后并绘制家系谱。对先证者采集骨髓及口腔黏膜细胞,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采集外周血,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共有10人诊断为AML,其中男4例,女6例,中位年龄9(3~48)岁。10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4例未进行治疗,1例患者化疗后生存3年复发死亡,1例采取中药及支持治疗生存2年后死亡。4例患者生存,1例接受化疗患者生存达15年,3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至随访截止,生存时间分别为6、9、28个月。对先证者及8名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进行基因测序,发现5例存在胚系CEBPA TAD p.G36Afs*124突变,其中4例确诊为AML,1例随访至今未发病。结论伴CEBPA基因突变的家族性AML多在儿童及青壮年期发病,具有完全或接近完全的外显率,通过积极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儿童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2006年9月至2019年7月初诊CBFβ/MYH11阳性AM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生存率。结果33例患儿中男19例,女14例,中位年龄9(1~15)岁。初诊白细胞41.8 (3.17~212.12)×109/L。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100%。5年无事件生存率为76.1%±8.0%,5年总生存率97.0%±3.0%。治疗缓解后分子学复发11例,中位复发时间12(3~21)个月,1例发生血液学复发。分子学水平持续阳性7例,1例发生血液学复发。分子学持续阳性组无事件生存率较持续阴性组低(30.0%±23.9%和100.0%±0%,χ2=7.274,P=0.007)。结论儿童CBFβ/MYH11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总体生存率较好,监测CBFβ/MYH11转录本水平可指导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