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腹腔镜胆囊造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4例行老年腹腔镜胆囊造术的患者,平均将其分为A组与B组,各27例,分别对其实施围手术期护理与常规护理。结果A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行老年腹腔镜胆囊造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可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 腹腔镜胆囊造瘘术 围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在小儿冠状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用70例冠状动脉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采用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的35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将采用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的3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对小儿冠状动脉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降低了辐射对患儿身体的损伤,保证了诊断的安全性。

  • 标签: 低剂量双源CT血管成像 小儿冠状动脉瘘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在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类型和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动脉瘤203例患者(其中破裂动脉瘤45例,未破裂动脉瘤158例)中发生围手术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11例患者(13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的11例患者接受13枚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为5.4%(11/203),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例);未破裂动脉瘤组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3.8%(6例)。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术后支架血栓形成1例,发生率均为2.2%;术后再出血2例,发生率为4.4%;麻醉诱导期出血1例,发生率为2.2%。未破裂动脉瘤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支架相关缺血各3例,发生率均为1.9%;无麻醉诱导期出血和术后再出血。随访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2分2例,3分1例;8例患者死亡,总病死率为3.9%。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动脉瘤围手术期可发生支架相关缺血、动脉瘤术中及术后出血等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导致重残甚至死亡,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并发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经导管碎栓溶栓预防和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例动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精心的护理,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并至少完成1次血液透析治疗,2例患者需在原血管切除狭窄部位重新造术,所有患者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动静脉血管内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使能有效清除动静脉血管内血栓,使即时再通率高,临床应加强动静脉血管内经导管碎栓溶栓治疗的护理工作。

  • 标签: 内瘘血栓 碎栓溶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探析。方法选取动静脉患者5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调查对象,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6~73岁,平均年龄为(60.5±5.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9例,年龄为38~70岁,平均年龄为(62.3±4.9)岁。其中慢性肾病肾炎有15例,糖尿病肾病16例,多囊肾10例,不明原因9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显效15例,显效率为60%,有效为9例,有效率为36%,无效为1例,无效率4%;对照组显效10例,显效率为40%,有效为8例,有效率为32%,无效为7例,无效率28%。观察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能帮助患者较快的恢复身体,医疗效果明显,有助于患者的病情好转,能有效的达到医疗目的。

  • 标签: 动静脉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失功的原因,并总结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透失功的患者3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动静脉失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结果①急性闭塞共11例,6例患者发生于透析结束后,患者均存在透析后低血压,回家后发现震颤减弱或消失,口处有疼痛感;3例患者由于低血糖反应、腹泻后发现闭塞;2例患者由于造侧肢体受压时间较长而发生闭塞;经溶栓治疗以及介入取栓、球囊扩张、支架等措施,有9例患者再通,2例患者处理无效,给予重建术;②20例为慢性闭塞,由于吻合口狭窄或血管瘤形成导致血栓形成。17例患者再行动静脉吻合术,再次动静脉手术则在同侧肢体更高位置行动静脉吻合10例,另外2例行对侧肢体动静脉吻合术。3例患者因为局部血管条件差,无法再次行造术,改为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2例患者改为腹膜透析。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失功的影响因素众多,护理人员应分析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保证动静脉的质量,提高患者透析的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1.动静脉的使用寿命及质量直接关系到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如何保护好透析患者的血管是血液透析护士的一项重要工作.非热康谱是台湾某公司生产的一种修护的远红外线治疗仪,其通过辐射方式传递热,热量能达到深层组织,温度稳定持久,是修护的最佳装置.台湾各大医院及90%以上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已造福台湾5万多名透析患者,解决了透析医疗长期以来的难题,在英国、美国、韩国、法国、瑞典、立陶宛、土耳其等国洗肾室投入使用,并获得高度评价2.我院从2014年3月引进非热康谱治疗仪,对患者动静脉进行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 标签: 透析患者 非热康普红外线治疗仪 内瘘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动静脉维护的疗效,评价其维护动静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使用动静脉作为血管通路1年以上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透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ml+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天,连续用1周为1个疗程,每3个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不采用其他任何抗凝剂(除透析时常规使用肝素外),共同观察5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性指标(的血流量、彩超检测血管内径、血栓形成率等)和安全性指标(出血、过敏反应、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结果]1第1~5年,治疗组血栓形成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第3~5年,治疗组口内径、动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及静脉端穿刺处血管内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ALT、AST、出血、过敏反应、凝血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预防和减少动静脉血栓形成,同时防止血管纤维化和穿刺处的瘢痕形成,使血管保持弹性,降低狭窄的发生率,有效维持动静脉的正常功能;长期间歇性使用疏血通注射液维护动静脉是安全的。

  • 标签: 疏血通注射液 动静脉内瘘 慢性肾衰竭
  • 简介:目的荟萃分析胸主动脉修复术(TEVAR)中左锁骨下动脉(LSA)封闭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管重建LSA的并发症发生率,分析TEVAR术封闭LSA的转归。方法检索2009年1月1日至2016年2月1日的相关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对象进行分组和评价,并用软件ReviewManager5.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EVAR术中LSA封闭与未封闭的患者术后颅神经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之后脊髓缺血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TEVAR术中选择LSA封闭患者术后左上肢缺血的发生率高于LSA未封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VAR术中封闭LSA选择血管重建患者术后颅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封闭LSA选择不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VAR术中封闭LSA不增加术后颅神经症状,但增加脊髓缺血的风险;封闭LSA对左上肢血流动力学有影响,能够引起左上肢无力,麻木或不对称的冰冷等症状,但没有引起不可逆的缺血性损害;LSA血管重建能降低封闭LSA术后出现的颅神经症状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左锁骨下动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5±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 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2015年9月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37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探究护理效果,总结护理体会。结果本次研究中的37例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后均治疗成功,有2例患者出现患肢的缺血性再灌注综合症,经相关药物治疗痊愈。结论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采用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能提升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围手术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纳入2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开展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Cooley优良率为92.86%(13/14),较对照组的78.57%(11/14)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和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围手术期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下肢动脉栓塞 围手术期 效果
  • 简介:摘要镜甲状腺手术和开放甲状腺手术的切除效果是相同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手术的入路不同,手术可以避免颈部瘢痕而保持了颈部美观,对于有美观要求的患者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 标签: 内镜 甲状腺 手术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的疗效、安全性及治疗方法进行评价。方法针对息肉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有蒂而采取恰当的结肠镜息肉切除方法。结果治疗结肠息肉80例切除603颗息肉,均全部切除且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选择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各种息肉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摘除,镜下治疗息肉是安全有效的,是结肠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案。

  • 标签: 结肠息肉 内镜治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37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资料,对本组患者的固定术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接受1~2年随访,优良率达到95.6%,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无骨折不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3±2.1)周。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实施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促进踝关节功能良好恢复,预后良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内固定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颅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中得到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颅脑动脉瘤栓塞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本组患者分为采取临床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与实施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栓塞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栓塞治疗成功率为85.7%高于对照组69.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为16.3%低于对照组2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动脉瘤栓塞介入治疗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栓塞治疗成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颅脑动脉瘤 栓塞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