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根据临床实验结果来分析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和预后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划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为选取范围,并在该时间范围内选取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纳入标准选取ONT≤4.5h的患者120例进行观察研究。根据ONT分为0-0.3h组(A组)和3.0-4.5h(B组)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静脉rt-PA使用后的24小时内过程中按照2013、2018年AH A、ASA急性脑梗死早期管理指南中急性脑梗死静脉rt-PA溶栓管理共识予监测血压、心率及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A组患者舒张压和收缩压、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A组患者心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性轻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早期使用静脉溶栓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疾病症状和神经功能评分,从而促进患者的恢复情况,该方法在临床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值得使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对老年卒中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132例老年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6例)和对照组(n=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质量控制管理。观察组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结果:在患者自理能力改善程度方面,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差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脑卒中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的老年卒中患者的护理中,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较高,且患者的术后心理和生活状态恢复效果良好,值得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 对CT在脑肿瘤卒中和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选择了某医院2021年1月-2021年9月收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5例,其中脑肿瘤卒中患者为实验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实施CT扫描的方式来进行鉴别诊断,并对两组患者的脑出血和脑灌注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脑出血量要少于对照组,另外,在脑灌注程度上来说,实验组也要轻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CT影响诊断鉴别,可以对脑肿瘤卒中和高血压脑出血进行准确的诊断,但是,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的诊断特异性更强,所以,在临床诊断中有着很好的诊断鉴别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加强脑卒中护理质量的控制管理,从而改变老年卒中患者结局,于临床中推广最佳的护理服务方案。方法:抽选100名老年卒中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提供常规护理服务,以及实验组50例开展护理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结果:实验组老年卒中患者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老年卒中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较高,护患关系更加的和谐,护理实践工作可以走向更大的成功。结论:脑卒中护理质量的控制管理是势在必行的,该方案的临床推广可以改变老年卒中患者结局,并且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促进老年卒中患者快速康复,提升医院整体形象,对于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0年2月—2021年7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104例,其中,男61例、女43例,年龄46~81(62.7±12.3)岁。患者均接受急诊脑CT灌注成像检查,获取核心梗死面积,以及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峰值时间(TTP)等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患者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脑组织间CBF、CBV、MTT、TTP值的差异。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2018》为金标准,分析CT灌注成像AIS患者的检出率。入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状态。治疗后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按照预后评估结果进行分组观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IS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104例AIS患者中,经CT灌注成像检查显示梗死区及半暗带血流异常者共96例(检出率为92.31%)。CT灌注成像检出的96例中,mRS评分评估预后良好者69例、预后不良者27例。脑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分别与健侧对应部位的正常脑组织相比,CBF、CBV值降低,MTT、TTP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预后不良组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及高脂血症比例、NIHSS评分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参数MTT、TTP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T灌注参数CBF、CBV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核心梗死面积、发病至溶栓时间、高脂血症,NIHSS评分,以及缺血半暗带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CBF、CBV、MTT、TTP等均是AIS患者预后的预测因素(P值均<0.05)。结论CT灌注成像检查可快速反映脑部组织灌注损伤情况,对AIS患者的及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CT灌注成像血流动力学参数可有效反映AIS患者溶栓治疗后受累血管再通情况,为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肺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转归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天津市宁河区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合并肺癌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及基线临床资料。主要转归指标为缺血性卒中发病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临床转归,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3~6分定义为转归不良;次要转归指标为缺血性卒中发病后90 d内的出血事件,包括出血性转化和咯血。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男性25例(68%),女性12例(32%);年龄(72.6±8.0)岁;23例(62.2%)转归良好,14例(37.8%)转归不良。单变量分析显示,转归不良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以及Ⅳ期肺癌、其他病因型脑梗死、中重度卒中、前循环+后循环脑梗死、双侧脑梗死、多发性脑梗死的患者构成比显著高于转归良好组,而轻度卒中、Ⅲ期肺癌、静脉溶栓的患者构成比显著低于转归良好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基线NIHSS评分[优势比(odds ratio, OR)1.34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219~1.586;P=0.018]、Ⅳ期肺癌(OR 1.180,95% CI 1.088~2.187;P=0.042)、重度卒中(OR 1.216,95% CI 1.008~2.136;P=0.037)、多发性脑梗死(OR 1.508,95% CI1.005~1.516;P<0.001)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静脉溶栓治疗(OR 0.572,95% CI 0.262~0.802;P=0.001)与转归良好独立相关。此外,静脉溶栓患者的出血性转化和咯血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静脉溶栓患者(P均<0.05)。结论基线NIHSS评分较高、多发性脑梗死及晚期肺癌与肺癌合并缺血性卒中患者转归不良相关;静脉溶栓治疗与转归良好相关,尽管也会增高出血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护理中采取规范化健康教育的效用价值。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12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经诊断均为脑卒中病症,采取摇号方式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两组,前者沿用常规护理模式,后者在此基础上展开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治疗配合度、满意度以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经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相对较优,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提升(P<0.05)。结论:对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而言,规范化健康教育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配合度,对其心理状态的改善也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相比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中关于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诊断方法以及相应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内收治的12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并发的6例作为对照组。就此对两组患者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原因、胎盘早剥诱因以及临床相关特征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高症为诱发子宫卒中的主要因素,且观察组的发生率低于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胎盘早剥因素中以胎膜早破、子癫前期以及低置胎盘较为常见,但对比结果无较大差异(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对应的阴道出血、胎动减少、板状腹发生例数更高,胎盘早剥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与治疗,帮助患者改善母婴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