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 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意外伤害收住PICU的患儿。分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特点与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死亡的危险因素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其阈值。结果(1)意外伤害患儿253例,占同期PICU住院总数的5.2%。男137例(54.2%),女116例(45.8%),平均中位年龄45(19,96)个月。前3位病因依次为坠落伤82例(32.4%)、交通意外70例(27.7%)、异物39例(15.4%)。死亡22例,病死率8.7%。(2)死亡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低于存活组(P<0.05),总住院时间较长(P<0.00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PRISM Ⅲ)组间差异显著(P均<0.001)。死亡组患儿入PICU时血乳酸明显升高(P<0.001),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低于存活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P均<0.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RISM Ⅲ评分预测意外伤害患儿死亡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987(95%CI 0.976~0.999,P<0.001),阈值11分,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100%和95.7%;血乳酸的曲线下面积为0.886(95%CI 0.810~0.961,P<0.001),阈值为3.1 mmol/L,敏感度85.7%,特异度77.3%;凝血酶原时间的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 0.730~0.941,P<0.001),阈值为13.9 s,敏感度86.6%,特异度72.7%。结论近3年本院PICU收治意外伤害主要为坠落伤、交通意外和异物损伤。入院时PRISM Ⅲ评分、血乳酸和凝血酶原时间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的实施对预防术中意外低温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共计64例,按抽签方式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本院常规性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两组各32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对比后发现,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之后,患者术中的浅低温发生率、切口感染率以及低氧血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预防术中意外低温的护理模式中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措施,护理效果较为理想,既提高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实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流程优化在降低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意外风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04-2020.10本院收治的小儿急诊患者80例,以硬币投掷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流程优化,对比两组患儿静脉输液时意外风险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意外风险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观察组家属满意度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小儿急诊静脉输液时,极易发生意外风险,而护理流程的优化,有效降低意外风险发生,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儿痛苦,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前深孔台阶爆破是露天煤矿石方剥离爆破中普遍采取的爆破方法。然而,深孔台阶爆破时又普遍存在大块率偏高和残留根底等问题。大块率是评价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块率高直接影响铲装作业效率,增加挖掘机械设备磨损,同时增加二次破碎的工程量和爆破成本,影响矿山的生产和安全。根底率也是评价爆破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根底率偏高造成平台底面凸凹不平,不但影响本次爆破石方铲装,而且也会影响下一爆破循环正常进行。因此,分析产生大块和根底的部位和原因,提出解决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病理穿刺活检是胸部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导引设备不断更新和穿刺针的改进,经皮穿刺活检技术进步并得到广泛临床应用。精准医学时代,肿瘤基因组学推动了分子病理学发展,使得穿刺活检临床需求日益增大。2017年5月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发起并启动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工作,共识于2018年发表于《中华医学杂志》和Thoracic Cancer,后续在中国抗癌协会继续教育部支持下,在不同地区、医院进行了10次规范化培训和推广工作,在指导并推动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实践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技术操作和临床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不断适应我国医疗领域发展需求,结合共识推广的应用体会及反馈建议,共识制定小组进一步更新文献证据和研究进展,完成了共识更新工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7.3-2021.6期间治疗的14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临床治疗的资料,对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时,实施的护理措施主要是穿刺护理和预防治疗时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结果:应用护理措施的14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其中9例患者的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完好,并且没有发生并发症的症状,其中1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在使用1年后出现了内瘘闭塞情况,其中另外2例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患者在使用3年后出现了内瘘闭塞情况,这3例患者又重新进行了人造血管动静脉内瘘,另外2例患者因为其他疾病死亡。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患者穿刺的成功率,降低患者治疗时的痛苦,采取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