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CD4+CD25+调节T细胞(CD4+CD25+Treg)是调节性T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类,Treg可以通过IL-2、TGF-β1等促炎症细胞因子调节Th17/Treg平衡,调控Th17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自身免疫反应。本文将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疾病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 简介: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具有特殊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它所介导的免疫抑制在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近年来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机制及免疫耐受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 标签: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CD40单克隆抗体(5C11)对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新鲜的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GM-CSF和IL-4细胞因子法诱导培养未成熟DCs,经不同刺激方式(5C11、β-葡聚糖、5C11+β-葡聚糖)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2、IL-6、TNF-α、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结果β-葡聚糖能够显著诱导CD40在DCs表面的表达(P<0.05),联合5C11后,其他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进一步显著上调,尤其对DCs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子CD83的上调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以诱导DCs大量分泌IL-12、IL-6、TNF-α等促炎因子,对发挥DCs功能的关键因子IL-12的分泌表现出协同效应(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38 MAPK、p44/42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且磷酸化时间提前,维持时间也延长(P<0.01)。结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并提高DCs的免疫功能,为肿瘤DCs疫苗的制备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β-葡聚糖 树突状细胞 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近年来,CD20单克隆抗体作为一种快速起效的靶向B细胞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然而,长期临床应用免疫调节药物引起的相关感染风险不容小觑,亟需制订相应防范策略。通过上海市多家医院神经内科、感染科和影像科专家共同讨论,对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最新临床研究进行荟萃分析,并总结其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应用经验,形成CD20单克隆抗体感染风险管理策略的上海专家指导建议,内容包括感染风险的筛查、识别、预防和监测,为指导临床上安全、有效地应用CD20单克隆抗体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抗CD20单克隆抗体 神经免疫相关疾病 感染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为CD123阳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通过单克隆筛选技术获得能稳定分泌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将杂交瘤细胞扩增后腹腔注射至Balb/c小鼠腹腔内,收集腹水并处理、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测定抗体效价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验证;RT-PCR法获得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嵌合抗原受体,包装病毒后感染T细胞制备CD123 CAR-T细胞,通过功能实验初步探讨6E11 CAR-T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的能力。结果①获得1株稳定分泌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并获得其可变区序列。②6E11单克隆抗体对CD123蛋白亲和性高,解离常数(Kd值)为2.10 nmol/L,特异性识别CD123阳性细胞且与CD123阴性细胞无交叉反应。③成功构建了CD123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T细胞后获得了靶向CD123的CAR-T细胞(6E11 CAR-T),感染效率大于60%。④6E11 CAR-T能明显杀伤CD123阳性靶细胞MV4-11,效靶比1∶1时6E11 CAR-T细胞对MV4-11细胞的杀伤比例明显高于Vecor-T细胞[(98.60±1.20)%对(20.28±6.74)%,P<0.001],但对CD123阴性靶细胞K562没有明显杀伤作用。⑤MV4-11细胞可以显著激活6E11 CAR-T,但对Vecor-T细胞无明显激活作用[(26.33±3.30)%对(1.17±0.06)%,P<0.001]。⑥6E11 CAR-T与MV4-11细胞共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Vecor-T组[IL-2:(92.90±1.51)pg/ml对(6.05±3.41)pg/ml,P<0.001;TNF-α:(1 407.20±91.95)pg/ml对(7.86±0.85)pg/ml,P<0.001;IFN-γ:(5 614.60±170.17)pg/ml对(8.42±2.70)pg/ml,P<0.001],但与K562细胞共培养后,两组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⑦6E11 CAR-T在与CD123阳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原代细胞共培养过程中被显著激活,且能有效杀伤原代AML细胞。结论杂交瘤细胞株6E11能稳定分泌高效特异的CD123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表达人CD123的细胞,也能应用在靶向人CD123蛋白的肿瘤免疫治疗中,以6E11 Ig可变区序列为抗原识别区的CD123 CAR-T细胞,具有明确的体外抗白血病活性,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白血病 髓系 急性 CD123 嵌合抗原受体 抗原识别区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山西白求恩医院风湿免疫科诊治的1例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肥厚性硬脊膜炎患者进行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本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背痛、肌肉疼痛,实验室检查髓过氧化酶抗体、核周型-ANCA抗体阳性,影像学提示硬脊膜肥厚,脊髓受压,相应水平疗效更佳。经激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治疗后复发,联合托珠单抗治疗后,患者症状迅速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当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较差时,可选用生物制剂。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肥厚性硬脊膜炎 治疗 生物制剂
  • 简介:本研究通过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的水平,Ⅳ期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CD127lo/-Treg高于Ⅱ期大肠癌患者(P<,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36例大肠癌患者及3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的变化

  • 标签: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CD4Cr细胞表达的腺苷CD39和CD73在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及与叉头蛋白3(FoxP3)、GATA结合蛋白3(GATA3)和维A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mRNA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对屋尘螨过敏的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间歇状态和轻度持续哮喘组(间歇.轻度组)29例,中重度组25例]和45名健康志愿者.通过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并比较研究对象外周血CD4+T细胞中CD39、CD73、FoxP3、GATA3和ROR-γtmRNA水平。结果:CD39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间歇-轻度组(P=0.000),间歇.轻度组明显高于中重度组(P=0.001)。CD73mRNA水平正常对照组明显高于间歇-轻度组(P=0.001),哮喘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哮喘组CD4+T细胞表达的CD39mRNA与FoxP3mRN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r=0.607。P=0.000),与GATA3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505,P=-0.000),与ROR-γtmRNA无显著相关性(r=-0.287,P=0.054)。哮喘组CD4+T细胞表达的CD73mRNA与FoxP3和ROR-γtmRN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r=0.110,P=0.450;r=-0.227,P=0.138),与GATA3mR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286,P=-0.040)。结论:CD4+T细胞表达的CD39和CD73在过敏性哮喘免疫反应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 标签: 过敏性哮喘 CD4+T细胞 CD39 CD73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micropapillarycarcinoma,IMPC)的干细胞表型,从干细胞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角度探讨IMPC高侵袭、高转移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原因。方法选取术前未经放化疗治疗患者的IMPC82例和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ductalcarcinomanototherwisespecified,IDC—NOS)80例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技术检测两组肿瘤组织中CD44^+/CD24^-/low(CD24^-)和CD24^+的表达、定位和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定量资料采用Student’s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Mann-WhitneyU检验、Kruskal—Waliis检验、x^2检验或校正x^2检验。两组之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结果(1)IMPC组肿瘤细胞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48.8%,40/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31.3%,25/80例)(x^2=5.180,P=0.023)。(2)53.7%(44/82例)的IMPC微细间质组织内见单个散在的CD44^+/CD24^-/low肿瘤细胞,且该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Vimentin及α—SMA阳性,E—Cadherin阴性。IDC—NOS间质内罕见CD44^+/CD24^-/low肿瘤细胞。(3)IMPC微乳头结构中CD44^+/CD24^-/low与间质内的CD44^+/CD24^-/low阳性表达细胞呈明显正相关(r=0.516,P〈0.001),并且IMPC微乳头结构及间质中CD44^+/CD24^-/low阳性表达在有无淋巴管侵犯和有无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即有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结外软组织浸润者CD44^+/CD24^-/low阳性表达率较高。(4)IMPC组中CD24^+细胞阳性表达率79.3%(65/82例),明显高于IDC-NOS组(60.0%,48/80例)(x^2=7.126,P=0.008),且IMPC中淋巴结转移阳性组CD24的表达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4,P=0.003)。结论IMPC肿瘤细胞中干细胞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 干细胞 CD44+/CD24-/low CD24+ 上皮间质转化
  • 简介:Usingtwo-colourflowcytometry>200antibodiessubmittedtothe8thInternationalWorkshopofHumanLeukocyteDifferentiationAntigens(HLDA8)havebeenanalyzedfortheirreactivitywithrestingandactivatedCD203c+basophils.Fourantibodieseithernon-reactiveorweaklyreactivewithrestingbasophilsexhibitedanincreasedreactivitywithbasophilsactivatedbyanti-IgE-mediatedcross-linkingofthehighaffinityIgEreceptor(FcεRI).TheseincludeantibodiesagainstCD164(WS-80160,cloneN6B6andWS-80162,clone67D2),aswellastworeagentswithpreviouslyunknownspecificitiesthatwereidentifiedasCD13(WS-80274,cloneA8)andCD107a(WS-80280,cloneE63-880).Theactivationpatternsfollowedeitherthe'CD203c-like'or'CD63-like'activationprofile.TheCD203cprofileischaracterizedbyarapidandsignificantupregulation(ofCD13,CD164,andCD203c),reachingmaximumlevelsafter5-15minofstimulation.The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specificinhibitorWortmannininhibitedtheupregulationofthesemarkerswhereas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TPA)inducedarapidandFcεRI-independentupregulationwithin1-2min.IntheCD63profile,maximumupregulation(ofCD63andCD107a)wasdetectedonlyafter20-40min,andupregulationbyTPAreachedmaximumlevelsafter60min.Insummary,ourdataidentifyCD13,CD107a,andCD164asnovelbasophil-activationantigens.Basedontimekineticsofupregulation,wehypothesizethatmoleculesofthe'CD203cgroup'andthe'CD63group'arelinkedtotwodifferentmechanismsofbasophilactivation.

  • 标签: CD13 CD107a CD164 嗜碱细胞 抗原 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梅毒发病的特点,提高对梅毒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对38例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梅毒患者男女比例为1∶1.92,年龄主要集中在21~40岁,传播途径以卖淫嫖娼及其他非婚性接触为主.一期梅毒9例(23.68%),主要表现为生殖器部位的硬下疳;二期梅毒29例(76.31%),以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斑疹样皮损为主.其中5例被误诊,误诊率为13.16%.结论:早期梅毒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为减少误诊,漏诊,提高对早期梅毒临床皮肤损害的认识,并对高危人群的梅毒血清学筛查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早期 梅毒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喉创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喉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行低位气管切开术。结果38例均存活,28例均顺利拔除气管套管。结论喉创伤应按病情轻重程度进行早期处理。

  • 标签: 喉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睾丸扭转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睾丸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经手术探查,患侧行睾丸切除或睾丸复位固定,健侧睾丸固定。结果38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为睾丸扭转,5例初诊误诊。10例患侧睾丸切除。28例睾丸保留,其中1例萎缩。结论对于青少年患者阴囊急症,首诊医生应高度警惕睾丸扭转,可疑时立即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避免延误诊治。及时手术探查是提高睾丸成活率的关健。

  • 标签: 睾丸扭转 早期诊断 手术 成活
  • 简介:星期天,眯眯眼妈妈在收拾屋子的时候,发现了一副扑克牌,顺手把它交给小笔头和格格妹,让他们玩儿。起初,小笔头和格格妹都觉得没意思,但是键盘爸爸握出的具有挑战性的要求激发了他们的“斗志”。

  • 标签: 扑克牌 星期天 挑战性 格格 斗志
  • 简介:肩难产是产科的一种紧急情况,凡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被嵌顿在耻骨联合上方,用常规助产方法不能娩出胎儿双肩,称肩难产。有专家报道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15%-0.3%^[1]。20多年来,肩难产的发生率有所上升,这与胎儿体重增加有关。临床上有时很难预测肩难产,一旦发生,常使无经验的助产者惊慌失措,在慌乱中造成新生儿产伤,

  • 标签: 临床分析 肩难产 助产方法 新生儿产伤 耻骨联合 体重增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对比分析。方法对38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别采用liss钢板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对这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12~16月的随访,均愈合。Liss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要优于解剖钢板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HSS)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liss钢板组优良率为85%解剖钢板组优良率为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标签: 股骨远端骨折 liss钢板 解剖钢板
  • 简介: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特点,虽然发病率不高,但其可危及母婴生命.而其诊断的迟早、处理是否及时与母婴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我院1998年1月~2003年12月间发生的胎盘早剥38例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胎盘早剥 母婴 诊断 严重并发症 临床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一些疾病的流行状态发生了改变,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术前传染病检测中,梅毒检验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到2016年2月在我院进行梅毒检验的患者38例,通过回顾其检验方法,采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实验(TRUST)及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进行检测,所有被检标本均设阴性、阳性、空白对照各两份,阳性标本做两次复查。结果梅毒抗体(TP)阳性率为6.43%。结论输血及手术前患者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较高,进行术前梅毒检测对患者、医务人员及控制院内感染都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梅毒 检验分析 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