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膀胱肿瘤的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尤其是60至70岁的年龄段。吸烟是膀胱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膀胱肿瘤治疗的早期,护理的迅速介入对于缓解患者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至关重要。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掌握病情的发展趋势,提高治疗的整体效果。深入了解膀胱肿瘤的护理,有助于建立更为科学、全面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及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原因,探讨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膀胱及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患者共80例,针对其发病因素的不同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32例患者在前列腺手术前主诉均为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并在术后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膀胱痉挛症状,对其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膀胱痉挛症状均得以缓解,护理满意度为95.33%。结论对膀胱及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不仅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80例,对该80例患者行膀胱癌术后给予膀胱灌注治疗,在此过程中对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包括灌注前护理、灌注中护理及灌注后护理。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及复发的例数。结果8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明显的焦虑、紧张等情绪,6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情绪,其余患者均保持了较好的心情状态;出现血尿2例,排尿苦难3例,膀胱有坠落感1例,总不良发应发生率为7.5%。结论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灌注治疗中给予优质的综合护理能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膀胱灌注方法在膀胱癌术后的临床应用比较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膀胱癌术后化疗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2例,其中对照组在药物灌注后立刻将导管拔除,药物在膀胱内的保留时间为尿液在膀胱内积累至排出的时间间隔,观察组患者在药物灌注后则是结合注入10ml生理盐水的气囊将尿管固定,然后外接引流袋,同时将尿管夹闭,然后至药物灌注时间后将尿管拔除,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尿道狭窄情况以及膀胱刺激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以及尿道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2.4%,对照组患者的膀胱刺激征以及尿道狭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16.7%,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膀胱癌患者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中进行置管留置能够显著减少灌注后相应的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临床接受度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的 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9.2-2020.2 月内收治的 60 例 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 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 治疗 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30 例,采用 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和观察组( 30 例, 采用微创手术治疗 )。对两组患者在 治疗 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 。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具有一定效果,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出血量,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 ( P < 0.05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膀胱癌合并膀胱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后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情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好临床效果,所以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在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化疗患者62例作为样本。将患者分为延续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实施延续护理。结果护理后,延续组患者SAS(20.70±1.04)分、SDS(22.56±0.67)分、SF-36(97.00±2.58)分、依从性100%、满意度96.77%、并发症发生几率19.35%,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将延续护理应用到膀胱肿瘤术后膀胱灌注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采用腹腔镜下膀胱全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的10例膀胱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并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10例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7.8±1.6)h,平均出血量为(386.5±23.6)mL,患者无1例出现并发症,病情比较稳定,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是临床一种疗效确切的理想的膀胱替代术,手术损伤小,恢复较快,充分的术前准备以及精心的术后护理以及患者恢复期代膀胱功能性训练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探讨。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42例膀胱癌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对象,随机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进行研究,实验组患者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进行治疗(21例),而对照组患者则给予膀胱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21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的的临床治疗效果要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恢复速度快,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造瘘对幼鼠膀胱功能的影响及病理生理机制。方法80只SD雌性幼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膀胱造瘘组、假手术组(这2组包括术后第1、3、5天组),对照组(包括术后第1、3、5天对照组)和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大鼠。膀胱造瘘组行膀胱造瘘,假手术组不放置造瘘管,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对造瘘组幼鼠术后第1、3、5天亚组分别行清醒膀胱测压,收集排尿间隔(VI)、排尿量(VV)、残余尿量(PVR)、膀胱容量(BC)、最大膀胱压(Pves.max)、膀胱充盈末期压(Pves.thr)、膀胱顺应性(△C)。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幼鼠自由排尿,收集VV、PVR、BC。尿动力学检测后取膀胱进行HE染色和炎症评分(HIS)。药物干预组应用不同剂量山莨菪碱干预,观察VI、VV、PVR,BC、Pves.max、Pves.thr变化情况。结果膀胱造瘘术后,随时间延长,VV、VI、BC、△C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VV[(1.408±0.033) mL]、BC [(1.411±0.032) mL]比较,造瘘组术后第1、3天的VV[(0.288±0.059) mL、(0.598±0.154) mL]和BC[(0.292±0.059) mL、(0.601±0.154) mL]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对照组比较,造瘘组术后第5天的VV、PVR、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HE染色显示,造瘘组术后第1、3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天HIS均>4分,造瘘组术后第5天和假手术组术后第3、5天HIS均<2分。造瘘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第1、3、5天的HIS均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显示,幼鼠BC与HIS呈负相关(r=-0.880,P<0.001)。应用山莨菪碱0.2 mg/kg后,造瘘术后第3天幼鼠的VI、VV、BC较用药前显著增加[(643.500±65.889) s,(1.073±0.110) mL,(1.076±0.110) mL比(367.938±77.697) s,(0.612±0.129) mL,(0.617±0.129) mL,均 P<0.05],而PVR、Pves.max、Pves.thr较用药前无显著变化。结论幼鼠膀胱造瘘术后近期尿动力学的异常变化与损伤性急性膀胱炎症有关,术后第5天随着膀胱急性炎症的消退膀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山莨菪碱在0.2 mg/kg剂量可有效缓解膀胱造瘘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状。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膀胱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膀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08月-2016年08月我院收治101例膀胱结核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异烟肼注射液灌注辅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镜检查、膀胱刺激症状、尿常规等有效率分别为90.19%、74.51%、86.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8%、44%、48%,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1.96%低于对照组的10%,两组具可比性(P<0.05)。结论在治疗膀胱结核患者中,采用灌注异烟肼注射液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