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检测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的机房建设和辐射防护设备安装。方法:评估DSA机房建设基本情况,对新购置安装的AlluraXperFD20型DSA设备性能、机房辐射防护和屏蔽措施进行检测,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放射卫生标准对人员和设备防护设施是否有效进行分析。结果:经检测,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08-0.18μSv/h范围内,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DSA设备性能合格,机房辐射安全装置、通风装置检测结果良好;DSA机房防护设计和安全防护措施合理有效。结论:科学合理的机房设计和设备配置、合理的屏蔽措施以及严密的安全防护设施可有效控制DSA的辐射危害。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对手机辐射的认知情况,为开展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长沙市9所高校450名在校大学生对手机辐射知识的认知状况。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12±3.11)岁。手机使用习惯调查,60.5%的学生睡觉时有把手机放枕边的习惯,学生走动时打电话习惯比较常见(t=18.11,P=0.00);对手机辐射危害的意识调查,98.84%的学生不知道知道电磁辐射的安全限值,“信号弱时、刚接通时以及通话时手机辐射大”问题的知晓率72.0%,担忧手机辐射危害的学生达82.5%;手机辐射相关知识具体得分上,理科生高于工科生和文科生,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12.67,P=0.00)。结论应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大学生对手机辐射危害的认知,以改变大学生不正确的手机使用行为。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本院2023.6-2024.1收治的50例进行肺部CT检查的患者,将使用低剂量CT检查的患者作为低剂量CT组,使用常规剂量检查作为常规剂量组,各25例,对比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图像质量评分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CT组差异不明显,P>0.05;DLP、CTDIvol、ED值低剂量CT组都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结论 肺部低剂量CT和常规剂量CT图像质量差异不大,但辐射剂量更低。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2021-2022年在本单位噪声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检查中纯音听阈测试结果分析潜在的听力异常的分布特点。方法:利用卡方检验登统计学方法将本单位2021-2022年1390名噪声作业的纯音听阈检查结果按照不同维度对行业、年龄、工龄等进行统计分类。结果:采矿业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的人数比例较其他行业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岁以上年龄组与40岁以下的年龄组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发生率得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年以下工龄组与6年以上工龄组间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大于40dB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噪声作业中,采矿业、制造业作为重点行业,对于40岁以上年龄段和/或6年以上工龄的的噪声作业劳动者可以作为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测的关注对象。
简介:目的:探讨电离辐射知识宣传培训干预对基层医务人员电离辐射知识认知的影响。方法:选用问卷调查方式,对西安市地区10个乡镇卫生院基层医务人员共计181人进行电离辐射知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临床应用、日常防护、辐射危害和紧急处理5部分,选用Likert3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对医务人员进行电离辐射防护知识培训;干预措施后进行二次问卷调查及评分,对比培训前后问卷调查评分情况。结果:培训干预前,基层医务人员电离辐射知识整体认知水平状态平均分为(28.09±13.17)分;培训干预后,平均分提高至(49.79±10.35)分,宣传培训干预前后电离辐射知识整体认知51~60分、41~51分和36分及格以上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795;P〈0.05)。宣传培训干预后临床应用和基本知识得分略有提升,但无显著差异;日常防护、辐射危害和紧急处理得分分别提升至(11.39±0.35)分、(10.62±0.78)分和(8.65±1.22)分,宣传培训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t=1.87,t=1.56;P〈0.05)。结论:电离辐射防护知识宣传培训等认知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电离辐射防护意识,对提高日常防护意识及行为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简介:目的评估移动式加速器术中放射治疗(IORT)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状况,为IORT临床应用中的辐射安全提供指导。方法以某医院拟用的1台MOBETRON移动式加速器及其场所为研究目标,确定IORT的工作负荷及场所外围人员的年剂量管理目标值,估算极端情况下IORT室外围的辐射水平和人员所受的剂量,核算IORT治疗场所的辐射屏蔽。结果该IORT治疗室在仅采用相当于普通X射线诊断装置的屏蔽条件下,治疗室外与靶不同距离关注位置的剂量率为:东墙外35~78μSv/h;南墙外89μSv/h,西墙外70~84μSv/h,北墙外75~106μSv/h;IORT室楼下普通治疗室64μSv/h,室顶外围空间为45μSv/h。估算出年累积出束5h时场所外围职业人员的年剂量最高为0.53mSv,公众所受年剂量低于0.1mSv,均满足剂量管理目标值的要求。加速器IORT设备及场所设置有相应的安全联锁、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可有效制约设备运行照射时人员误入和误留IORT室的风险。结论在普通手术室中施行移动式加速器IORT时,在工作负荷极小的条件下采取针对低能辐射的屏蔽防护可达到剂量管理目标要求,但应相对固定IORT场所,并根据工作负荷和剂量率控制要求对治疗室增设相应的屏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优化及辐射剂量的控制。方法将本院接收的疑似胸痛三联征患者62例纳入至本次试验中,根据不同管电压将其平均分组两组,分别是31例,两组均接受CT检查,研究组A管电压设置为100KV,研究组B管电压设置为120KV,对两组冠状动脉评分及各血管断面平均CT值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A与研究组B冠状动脉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干及主动脉血管断面平均CT值方面,研究组A较研究组B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将胸痛三联征扫描方式应用胸痛三联征检查中,在确保增强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低剂量对比剂,此外,利用低管电压实施扫描,减少辐射剂量,不仅可以控制对比剂及辐射量,同时有助于提升诊断效果,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展开对CT检查技术的优化以及辐射剂量的控制实验,来探究这一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胸痛三联疾病的临床医学价值。 方法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从我院历年来收治过的胸痛患者中选取急性胸痛,并且可能存在胸痛三联征的患者作为实验研究的对象,本次实验选取的是我院2019年2月间到2020年4月间收治过的36例患者,并想患者进行随机的划分,最终分成两组,一组是100KV,而另一组自然而然是120KV,两组均采取常规的扫描模式以及诊断方法,不同的是两组患者的低管电压不同。在采取治疗后,分别对两个小组的肺动脉主干、降主动脉以及右冠起始部的各项CT值进行测量,并就图像信息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的数据结果与实验结论。结果 检测后得到的图像呈现出肺动脉主干以及降主动脉图像没有差异的现象,但是除这两项外其余的各项都具备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结论 实验数据和结果表明,在优化了CT技术的基础上,对辐射剂量和对比剂量进行控制,可以有效的治疗胸痛三联征,从而实现较高的临床医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