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消化内科患者消化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内2019年1月~2020年1月的接收的消化内科的病患160例,按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60名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的患者人数均为80人。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肠胃消化功能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胃动力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4h胃排空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治疗消化内科的病患具有积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还可以避免不良事件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消化功能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进行护理工作中发生不良事件原因,并针对性研究解决策略。方法:选择2023年1月—2023年12月时间段发生的276例护理不良事件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发生原因、类型做深入探讨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为制度执行力差、工作流程技术不规范、护理人员水平不足,护理人员素养不足等。结论:要打造安全的医疗护理体系必须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加强专业水平、改革管理制度,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不良事件 护理 对策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在降低患者术中不良事件中的作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方法:实验组实施了严格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包括加强护士培训、完善操作流程、优化手术室环境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1. 术中不良事件发生:实验组患者的术中不良事件发生为8.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8%(P<0.05)。2. 患者满意度: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8%(P<0.05)。3. 护士工作满意度:实验组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为85.6%,高于对照组的67.2%(P<0.05)。结论:通过实施严格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这表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应进一步强化护理安全管理,不断完善相关措施,以期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的医疗服务。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管理 术中不良事件
  • 简介:目的:分析总结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椎间盘假体的使用安全提出建议。方法:对2012~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MAUDE数据库中153例人工椎间盘假体有关伤害病例报告和1994~2015年96篇涉及不良事件的国内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工椎间盘假体不良事件主要表现为沉陷、移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结论:监管部门和有关单位应加强风险意识,健全监测相关的工作制度,保障公众用械安全。

  • 标签: 人工椎间盘假体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风险因素 文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对护士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中各种方法,找到一种各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结果在护理中发生不良事件后坚持使用人性化管理的方式来处理,有利于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信心、让其得到充分尊重及理解。结论实施人性化管理可以避免处理不当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中 人性化管理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骨科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和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在我院诊治的骨科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以上内容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大幅提升了护理质量,促进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明显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科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方位干预对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1-2022.12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根据护理不同分组,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干预,结合应激反应、不良事件引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前应激反应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检查后应激反应指标分别为MDA明显较低、SOD明显较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引发不良事件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护理中进行全方位干预,降低应激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增加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全方位干预 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 应激反应 影响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事件的热度较高。阿司匹林被誉为最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又称“乙酰水杨酸”。是一种有效的解热镇痛剂,是急性风湿热时首选药。在小儿使用时的副作用较大。它对胃的刺激作用可增加胃溃疡出血和穿孔的发生,且已被认为可加重哮喘的症状,甚至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剂量过大可产生水杨酸中毒综合征,其特征是换气过度、神态不清和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已有明确的证据表明,给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感染的小儿服用阿司匹林有发生Reye综合征的危险,以肝脏和脑功能失调为特征,自八十年代初期第一例报道Reye综合征与阿司匹林的使用有关后,已不再作为儿童退热的常规用药,而同时Reye综合征的发生和病死也大大降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可能排除流感的可能性,因此不主张应用该药。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还有凝血障碍与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 标签: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适用人群 药理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管理中实施PDCA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将院内医疗器械作为分析目标,共计200件,入组后采用数字随机形式分组,分为管理组、常规组,管理组采取PDCA管理、常规组应用常规管理,对比两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结果:管理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与常规组对比,管理组发生偏低(P<0.05)。结论:医疗器械应用PDCA管理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在老年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时间范围为2020年7月——2021年9月,研究对象为我院精神科70例老年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组,研究组(n=35)采用风险管理;对比组(n=35)采用常规管理。收治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护理安全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经风险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为2.9%,低于对比组;护理安全质量评分为(91.18±3.66),高于对比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精神科 风险管理 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有效探究肿瘤患者在化疗治疗中出现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其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2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乳腺癌患者共计58例展开心血管不良事件探索,进而统计化疗过程中如新癌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异常、肌钙蛋白T升高以及BNP水平升高等异常情况。结果:根据化疗治疗结果来看,心电图异常有52例、心脏超声异常有20例,BNP及肌钙蛋白数值超过正常范围的共有6例。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随着辅助化疗的进行,心血管毒性增大,不良事件发生也就增加,在临床中应当重点关注心血管不良事件,找出高危因素尽早治疗。

  • 标签: 肿瘤患者 心血管不良事件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老年精神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院的精神病患者120例,依据时间分组,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老年精神科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管理 老年人群 精神科 不良事件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对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胸外科患者80例,均进行置管,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计数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道管理,观察组采用基于问题导向管道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患者术后康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管道不良事件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置管、下床活动及出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能显著减少管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基于问题导向实施管道管理 管道不良事件 常规管道管理 术后康复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质量管理工具的实施应用对住院患者不良事件改进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其中2022年1月-12月未实施质量管理工具,2023年1月-12月在住院患者护理中实施质量管理工具,在实施前后各选取15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结果:实施质量管理工具后,住院患者不良事件发生降低,P<0.05。结论:在住院患者护理工作中采用质量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 标签: 质量管理工具 住院患者 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原因。方法:样本抽取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0月,地点为我院,均为接受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患者,样本数量180例,详细记录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进而明确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180例患者在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为8.89%,集中表现为过敏反应、神经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以及血液系统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等;通过进行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的年龄偏高、过敏体质、不规律饮食、情绪波动以及服药期间饮酒均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有关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期间的不良反应表现多样,且诱发原因较多,在此类药物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宣教,确保患者的规范化用药,提升其用药安全性。

  • 标签: 头孢菌素类药物 不良反应 类型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医院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从本院2023年3月-2024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择200例,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组,其中先入院的100例纳入对照组,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接受临床医生的常规用药指导;后入院的100例纳入研究组,除临床医生的用药指导外,还接受医院药师的药学服务。观察两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算不良反应总体发生,并将结果在组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为5.00%,对照组为25.0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用药过程中,强化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够有效提升用药安全性,减少患者用药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医院 药师 药学服务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集束化护理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分析研究其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 例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分组研究,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n=51)与对照组(n=51),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此为基础实施集束化护理,对两组干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术后不良心脏事件并发症为5.88%,与对照组19.61%相比,相对更低(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自觉症状、心理功能、日常生活各项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8%,与对照组80.39%相比,相对更高(P<0.05)。结论 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可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术后心脏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心血管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心血管外科中选取20名护士,参与到心血管外科发生的8例不良事件的案例分析中,然后对这20名护士进行集中培训,观察培训前后不良案件的发生,调查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分析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心血管外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培训前不良事件26件,主动上报17件,上报为68%,培训后不练时间19件,主动上报16件,上报为84.21%,P

  • 标签: 心血管外科 不良事件 案例分析 护士培训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应用 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模式下, 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100 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5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推行 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模式,对比两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住院时间和院外生活质量。 结果: 观察组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较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院外生活质量较高,住院时间较短,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有助于降低 神经内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恢复速度。

  • 标签: 安全健康教育提示卡 神经内科 护理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