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经导管介入封堵与经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在ASD患者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式的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1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导管介入封堵组手术时间WMD=-18.50,95%CI(-30.82,-6.19),P=0.003和住院时间WMD=-2.24,95%CI(-2.81,-1.67),P<0.00001更短,手术并发症更低RR=0.33,95%CI(0.22,0.49),P<0.00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7,1.02),P=0.6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ASD。但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有着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II-III级10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罗哌卡因组(R组)1%罗派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布比卡因组(R组)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及不良反应相似,但R组起效慢,维持时间短,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人单侧下肢手术安全有效,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与应用等剂量单纯罗哌卡因相比,能否更为安全、有效地用于急诊剖宫产术。方法2014年5月—2014年9月在本院进行急诊剖宫产的单胎产妇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和单纯罗哌卡因组,产妇左侧卧位下于L3-4间隙用针内针方法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别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或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注入。记录患者麻醉前、给药后心率、血压、呼吸变化,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硬膜外追加局麻药、使用升压药、术中疼痛、肌松不满意情况,记录新生儿体重、出生1min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麻醉平面复合芬太尼组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P<0.01),麻醉起效时间复合芬太尼组长于单纯罗哌卡因组(P<0.05),血压麻醉后较术前降低(P<0.01),给药后5min、7min单纯罗哌卡因组低于复合芬太尼组(P<0.01,P<0.05),呼吸频率复合芬太尼组给药后较术前降低(P<0.01,P<0.05),使用升压药单纯罗哌卡因组高于复合芬太尼组(P<0.01),关腹痛单纯罗哌卡因组高于复合芬太尼组(P<0.05),皮肤瘙痒复合芬太尼组高于单纯罗哌卡因组(P<0.01),呼吸频率、运动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阻滞与等剂量单纯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麻醉效果更加确切,产妇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关腹时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镇痛更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3月诊治的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47例,行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随访1年,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变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再出血情况、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显著增加,而总胆红素、血氨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腹腔内出血1例、右侧胸腔内出血1例、腹膜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4%。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再出血发生率为4.3%。死亡1例,死亡率为2.1%。结论急诊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术是治疗重度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术后并发症少且再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更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造影(TVS-CEUS)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经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43例,对所有患者术前行TVS-CEUS与TVCDS,并将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对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TVCDS检测出患者32例,其中Ia期7例,Ib期14例,II期6例,III期5例,诊出率74.4%。TVS-CEUS检测出患者39例,其中Ia期11例,Ib期15例,II期7例,III期6例,诊出率90.7%。TVS-CEUS诊出率高于TVCD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阴道超声造影检测结果对病灶的前后经、左右经、上下经的描述相较于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更符合病理检查金标准。结论阴道超声造影术前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均高于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更适宜于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48例,在外科手术切除胆囊风险大的前提下采取CT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造瘘术治疗,通过对比术前、术后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有37例患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1例患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48例患者均1次置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引流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3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3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例不能耐受手术者无症状长期置管,11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于引流后3-4周行胆道造影未见梗阻后拔管治愈。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胆囊造瘘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急性重症胆囊炎的首选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单纯经腹超声与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收治110例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妇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将所有的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其中55例对照组的患者单纯使用经腹部超声进行检查,其余的55例实验组患者联合使用经阴道超声检查。结果对照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仅为74.54%,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50%,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53.33%;观察组患者子宫腺肌病确诊率为90.91%,合并巧克力囊肿确诊率为87.50%,合并子宫肌瘤确诊率为确诊率为80.00%,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对照组的动脉阻力指数与动脉搏动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使用联合经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腺肌病临床诊断率较高,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炎通过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4.02±1.02)天,抗感染治疗时间为(3.22±1.12)天,胃肠减压时间为(2.28±0.28)天;患者的治愈率为100%(25/25),25例患者中,有1例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相对于手术前,患者手术后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等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所提高,组内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导引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中的有关物质检查方法。方法HPLC法。结果本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度高。结论本方法适合于盐酸利多卡因眼用凝胶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0例ASA1-2级拟行择期剖宫产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与布比卡因组(B组),每组100例。均于L2-3间隙穿刺,腰麻给药量分别为R组0.5%等比重盐酸罗哌卡因2.5ml(12.5mg),B组等效剂量0.5%布比卡因1.6ml(8mg),观察胎儿娩出后评分、产妇血压、心率改变及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结果两组胎儿娩出后评分正常,R组仰卧位低血压及心率减慢发生率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差异,R组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比重罗哌卡因腰麻对剖宫产产妇术中生理功能干扰小,运动神经阻滞时间短,仰卧位低压综合征发生率低,可减少麻醉并发症发生机会,提高剖宫产手术麻醉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选择在本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镇痛药仅给予0.2%罗哌卡因,观察组镇痛药给予0.1%罗哌卡因联合0.0002%舒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VAS评分。结果在分娩方式方面,对照组产妇2例需要器械助产,占10.0%,观察组产妇1例需要器械助产,占5.0%,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VAS评分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镇痛方式,不会对产妇分娩方式有过大影响,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于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与术后镇痛,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罗哌卡因的使用浓度分别为0.25%与0.20%,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罗哌卡因具有确切效果,其中0.20%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