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肿瘤人工关节假体的首例应用是1940年Moore等[1]为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植入的股骨上端金属假体。直到植入后2年患者因心力衰竭死亡,该假体一直未发生无菌性松动。由于术后复发率高,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当时并未被广泛接受[2],肿瘤人工关节假体也较少。20世纪下半叶,放化疗的进步为原发骨肉瘤及转移瘤的保肢治疗创造了条件[3-5]。肿瘤人工关节假体的应用才逐渐广泛。

  • 标签: 假体无菌性松动 人工关节假体 肿瘤型 相关因素 原发恶性骨肿瘤 保肢治疗
  • 简介: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指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中央肺癌较为有效、安全和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术式可有效切除肺癌组织,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为患者术后恢复及综合治疗提供有效的肺功能保障,同时减少术中及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明显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全肺切除率。本文就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在中央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肺肿瘤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适应证 并发症 生存期 生活质量
  • 简介:CO2激光显微外科手术已得到了头颈外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尤其应用于早期声门喉癌,其复发率低,喉部保存率高,术后生活质量佳。本文就早期声门喉癌的定义,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喉癌的适应证,术后疗效,与放疗、开放性手术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CO2激光 前联合 早期声门型喉癌 复发率
  • 简介:目的检测华南地区伊立替康联合方案治疗晚期直肠癌患者UGTlA*28基因的多态性,观察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用于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华南地区晚期直肠癌患者共214例,给予伊立替康联合5-FU/LV方案化疗,并进行UGTlA*28基因多态性测定,观察患者疗效和不良反应n结果167例(80.29%)患者为TA6/6纯合野生基因,40例(19.23%)患者为TA6/7杂合突变基因,l例(0.48%)患者为TA7/7纯合突变基因nTA6/6野生基因和突变基因患者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31.20%和20.O%(P=0.191),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90.78%和74.29%(P=0.008)nTA6/7及TA7/7突变基因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时严重延迟性腹泻和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分别为9.76%、9.76%,高于TA6/6野生基因的5.39%和3.59%。结论UGTlA*28不同基因对伊立替康治疗晚期直肠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均有差异。

  • 标签: UGT1A*28 伊立替康 晚期结直肠癌 疗效及不良反应 华南地区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在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老年直肠癌手术患者58例,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宣教,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自我效能、相关知识缺失率、各项术后恢复指标、负性情绪、满意度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一般自我效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项知识缺失率比较中,观察组除“手术形式知识”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术后恢复指标(首次肛门排气以及排便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伤口拆线时间、首次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除拆线时间外,其余各项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院前1d比较HAMD、HAMA、满意度,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精准宣教”的个性化快速康复外科配合家庭“O2O”宣教模式,能提高患者的一般自我效能,弥补相关知识的缺失,使病人能够对疾病有正确认识、有效控制疾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在加快康复速度的同时,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值得继续研究。

  • 标签: 直结肠癌 精准宣教 快速康复外科 家庭“O2O”
  • 简介: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L(helicobacterpyloriL—form,Hp—L)感染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胃癌BGC-823细胞与Hp—L以不同比例(1:20、1:100、1:500)共培养,以不加Hp—L为对照组,在不同时段进行以下实验: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噻唑氮蓝(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基因(skp2)、抑癌基因(p53)和核增殖指数(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Hp—L作用BGC-82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分裂增多,增殖旺盛,瘤巨细胞增多,出现明显的生长加速现象;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显示,Hp—L对胃癌BGC-823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FCM检测可见,lip—L影响胃癌BGC-823细胞周期的分布,使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免疫组化可见细胞中Skp2、p53和Ki-67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以上作用均呈细菌浓度和作用时间依赖性。结论:Hp—L可促进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上调skp2、p53和Ki-67蛋白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L型 SKP2 KI-67 P53 胃癌BGC-823细胞
  • 简介:随着检查手段的丰富、新型抗癌药物的快速研发以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发展,乳腺癌(breastcancer,BCa)的检出率和治愈率已显著提高,总死亡率正逐年下降。然而,Bca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异质性,即使临床分期或病理类型相同,采用同种治疗方案治疗时,

  • 标签: 乳腺肿瘤 分子分型 治疗 个体化
  • 简介:目的前期研究表明,膜TNF-α较分泌TNF-α具有更强和更广的细胞毒作用,本研究拟进一步研究两TNF-α介导胞毒效应的差异。方法采用对两TNF-α反应性不同的HL-60为靶细胞;MTT法检测两TNF-α对HL-60的胞毒活性;RT-SSCP法检测p53基因;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水平,反映NF-kB活性的变化。结果TM-TNF可以有效杀伤HL-60,S-TNF则不能。S-TNF诱导HL-60的NF-kB活性升高,TM-TNF则不能诱导HL-60的NF-kB活性升高。同时我们发现HL-60细胞的p53基因是突变的。结论HL-60细胞对S-TNF胞毒作用耐受,对TM-TNF敏感;此种差异可能在于TM—TNF能够有效抑制NF-kB的激活,进而下调突变p53基因,最终导致其抗凋亡效应减弱,杀伤效应增强,其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 标签: 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α 膜型肿瘤坏死因子 胞毒效应 P53基因 NF-KB
  • 简介:目的腹腔镜辅助手术和多重管理方案(即加速康复程序,EnhancedRecoveryProgram,ERP)极大地改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并改善了临床治疗结局。然而,腹腔镜手术尚未成为世界范围内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标准,大量有着良好开腹手术技术的外科医生仍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究竟传统开腹手术辅助ERP能否与腹腔镜辅助的微创治疗匹敌?这一问题还存在争议。EnROL(EnhancedRecoveryOpenversusLaparoscopic)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解答上述问题。资料和方法该研究为Ⅲ期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可择期手术的成年直肠癌患者(年龄≥18岁),按1∶1随机分配至腹腔镜组或开腹组,两组均应用快速康复多重管理程序(ERP)进行围手术期管理。通过纳入中心、肿瘤部位(结肠或直肠)、年龄组(〈66/66~75/〉75岁)再进行分层分析。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使用多维疲劳量表MFI-20评价),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患者其他不适情况及身体机能(简表SF-36)。术后7天或更早出院之前,受试患者和结局评估人员都不知晓治疗情况。手术质量及病理评估由中心负责人员进行盲评。该研究在英国临床伦理委员会南部牛津中心B注册,注册号为No.07/H0605/150。结果研究从2008年7月开始,至2012年4月结束,共在英国的12个中心纳入204例病人(其中腹腔镜组103人,开放结合ERP组101人)。腹腔组的切除范围[(6.8±3.7)vs.(18.4±7.5)cm]以及术中出血量[(115±152)vs.(257±290)ml]较开腹组减少,但手术时间[(182±69)vs.(135±54)min]相对延长,总体手术相关损伤评分[(31.2±6.0)vs.(31.8±6.0)]没有明显差别。两组病人术后1个月的机体疲劳感评分无显著差异[MFI-20(12.28,95%CI:11.3~13.1)vs.(12.05,95%CI:11.2~13.1);P=0.93]。然而,腹腔镜组的中位

  • 标签: 结直肠癌 EnROL 快速康复 腹腔镜手术 随机对照试验 结局指标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目的:本文通过对12例采用颞浅动脉逆行插管灌注化疗治疗的鼻NK/T细胞淋巴瘤病例进行研究,对化疗疗效、毒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方法:12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5岁。病理确诊为鼻NK/T细胞淋巴瘤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临床确诊为鼻NK/T细胞淋巴瘤4例。10例患者因累及面部中线两侧,故采用双侧颞浅动脉插管颌内动脉灌注化疗。方案采用顺铂(Cisplatin)13—25mg/m^2,d1-5,d29-33;足叶乙甙(Etopside)100mg·d-1,d1-5,d29-33;平阳霉素(Pinyangmycin)10mg/d,d1-5,d29-33;甲环亚硝尿(Me—CCNU)100—150mg/d,d1;强的松(Prednisone)25mg/m^2,d1-14。所有患者采用颞浅动脉插管灌注完成了一周期化疗。第56天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经动脉灌注化疗一周期后,CR:6例,PR:4例,NC:2例。本组患者毒性反应以血液毒性为主。无因毒性反应影响治疗或因毒性反应退出治疗者。结论:PDD+Vp16+PYM+Me—CCNU+PED动脉内插管灌注化疗治疗鼻NK/T细胞淋巴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鼻型NK/T细胞淋巴瘤 动脉灌注 化疗
  • 简介:肺泡Ⅱ上皮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维持肺泡表面张力,增殖分化成肺泡Ⅰ上皮细胞对损伤和疾病时的肺进行修复等,对维持肺泡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在肺纤维化和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对肺泡Ⅱ上皮细胞的形态结构、转分化及与肺纤维化和肺肿瘤关系研究现状分别加以阐述。

  • 标签: 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肺纤维化 肺肿瘤
  • 简介:目的:筛选LuminalB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基因。方法收集10例LuminalB乳腺癌患者,均行DA方案新辅助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完全病理缓解(pCR)组(n=3)和非完全病理缓解(npCR)组(n=7)。采用人基因表达谱cDNA芯片从10例乳腺癌患者中筛选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基因,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结果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相比,上调基因231个,下调基因195个;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的基因357个,下调的基因544个;npCR组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相比,上调基因143个,下调基因101个;pCR组与npCR组癌旁组织比较,上调基因98个,下调基因67个。pCR组与npCR组癌组织比较,筛选出6个与肿瘤有关的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为CYP4Z1、FGFL6、BCAR4,下调基因为FABP4、S100B、ALPH1L1。荧光定量PCR进一步验证显示,两组mRNA表达差异的基因为CYP4Z1和BCAR4,pCR组两种基因表达均显著低于npCR组(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LuminalB乳腺癌低表达BCAR4和CYP4Z1的患者新辅助治疗选择采用DA方案化疗更有可能获得pCR。

  • 标签: LUMINAL B 局部晚期乳腺癌 新辅助化疗 基因芯片检测
  • 简介:目的:探讨分化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趋势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01例分化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01例患者中除失访13例外,余患者5年生存率为93.8%,10年生存率为84.8%。在随访期内,术后颈部复发率为3.59%。结论:分化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存在着不恒定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采用合理的区域清扫术对减少复发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部 淋巴结 转移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分化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损伤 低钙血症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LuminalA乳腺癌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与绝经的相关性,进一步认识该类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35例LuminalA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及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的表达水平(高表达(H)〉50%;低表达(L)≤50%),比较ER、PR的不同表达分组在绝经前后患者中的差异及ER、PR间的相关性。结果绝经前LuminalA乳腺癌ER—H/PR-H表达最常见(63.8%);ERH/PR—L表达在绝经后患者中最常见(51.1%),在绝经前少见(17.0%)。ER、PR的相关性在绝经前比绝经后更明显(P值:0.003VS.0.047)。结论绝经前后的LuminalA乳腺癌患者存在ER、PR的不同表达的差异性分布,体内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引起差异的原因。

  • 标签: LUMINAL A型乳腺癌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绝经
  • 简介:目的观察血小板交叉配输注对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测定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用SEPSA交叉配的方法给既往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悬液.结果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输注血型配合的血小板后,1hCCI、24hCCI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用SEPSA交叉配方法选出血型配合的血小板输注,可逆转血小板输注无效状态.

  • 标签: 交叉配型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酶联免疫吸附法 出血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外软组织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typefibromatoses,DT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方法通过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例腹壁外DT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命名、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结果DTFT有以下形态学特点:肿瘤由增生的长梭形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常排列成连续的束状结构;梭形细胞核小,深或浅染,核无异型性,淡染者有小核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软组织,本例累及肋骨。免疫表型:vimentin(+),灶状SMA,actin—pan,Survivin,bcl-2(+);特染:magson三色呈绿色。结论腹壁外DTFT与腹壁者类似,是一种以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局部侵袭中间性肿瘤,主要与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 标签: 纤维性肿瘤 纤维瘤病 韧带样瘤
  • 简介:目的检测人乳头瘤病毒L1(HPVL1)壳蛋白在各级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同时探讨其在HPV单感染和多重感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宫颈活检且高危HPV阳性的250例患者,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联合非同位素标记核酸分子杂交技术行HPVL1壳蛋白检测。HPVDNA分检测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结果HPVL1壳蛋白在正常或宫颈炎、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SCC)4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1.6%、52.8%、22.2%、0,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单与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29.7%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L1壳蛋白在≤35岁、36~49岁及≥50岁3个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5.5%、27.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L1壳蛋白阳性率在HPV感染中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加重而下降,可作为宫颈上皮内病变进展的1种预测标志物。HPVL1壳蛋白与HPV感染亚型以及单或多重感染无明确相关性。

  • 标签: HPVL1壳蛋白 人乳头瘤病毒 单型感染 多重感染 宫颈上皮内病变 宫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