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性健康教育对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改变患者健康行为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出 125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 93.65%比对照组的 79.03%高,且观察组患者在自我监测血糖、自我足部护理、健康饮食和作息、每日适当运动四个方面的比例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促使其主动采取健康行为,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西省脂肪肝患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比例,探讨其对脂肪肝发生和进展的影响,为脂肪肝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江西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机关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员工、离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并经B超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1270例纳入病例组,并选取其中非脂肪肝体检人员15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脂肪肝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饮食搭配、饮酒、饮茶等。比较两组对象对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正确认识的比例。结果病例组患者对体质量认识、饮食搭配、保健饮料、体胖认识、长寿方式、饮食习惯、主要能量来源、脂肪肝认识的正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脂肪肝的发生与人们对脂肪肝相关知识是否正确认识有关。若能正确了解脂肪肝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性,并采取对于的干预措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可控制危险因素的出现,从而可预防脂肪肝的发生或延缓其病情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医学院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及需求,为开展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为高等院校开展相关教育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运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医学院随机抽取500个非医学类专业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急救电话的知晓率达到了99%,不同性别、年级、生源地的非医学类大学生对急救电话的知晓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有72%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急救知识希望学会自助互救技能,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因素对颈椎伤伤员的搬运知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对象对现场急救相关知识的总体得分较低。结论非医学类大学生现场急救知识和技能总体知晓率低,有接受相关培训的意愿,高校应尽快开设相关课程以满足学生需求。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案例学习法(CBS)联合以问题为基础带教模式(PBL)对实习护士专科知识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对120名进入临床实习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观察组采用CBS联合PBL带教模式,带教老师围绕教学内容对实习护士进行引导,将问题贯穿于整个实习带教中。于培训前后分别采用理论、操作测试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CTDI-CV)对其评判性思维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专科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CTDI-CV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CBS联合PBL带教模式能够提高实习护士专科知识掌握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一种较理想的护理临床带教方法。
简介:摘要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口腔健康已成为众多中小学校关注的对象,口腔健康对学生们的健康和生命质量有重要作用。目前龋病仍是学生口腔常见病和防治重点。防治的关键是提高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程度。学校是口腔保健宣教的重要场所,促进学校口腔卫生是开辟未来几腔健康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提高全民族口腔健康水平的基础。目的为了了解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程度及口腔健康现状,发挥学校在口腔预防、保健、宣传、教育工作中的特殊优势我们对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白鹤铺镇中学进行了基础调查。方法采用整体群抽样法对白鹤铺镇中学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他们的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结果该中学学生们口腔健康现状较好但是口腔健康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学生们缺乏口腔健康保护意识。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全面分析健康教育对产妇乳腺炎相关知识掌握度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在某院接受诊治的400例分娩产妇,按照分段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均分为甲(n=200例)、乙(n=200例)。给予两组产妇常规护理干预,乙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产妇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乳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的乙组产妇相关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的甲组,P<0.05;且乙组乳腺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可帮助产妇掌握更多与乳腺炎相关的知识,同时降低了疾病的发生率,预后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新疆沙湾县职业人群对布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生活及工作行为习惯,为防治布病提供有力参考。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我县肉品交易市场内的120名职业人群进行调查,调查信息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职业人群的对布病防治的总知晓率为25.22%,职业人群有食用半生不熟的牛羊肉制品情况、不戴乳胶手套的习惯、工作后不洗手直接食用食品的情况、手上有伤口直接接触牛羊及其制品的情况、工作中无使用口罩的习惯等5种可能感染布病的高危行为习惯,其所占比例分别为1.67%、90.00%、30.83%、75.00%、97.50%。结论我县职业人群布病的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生活及工作中的习惯存在较高比例的高危行为,需大力加强健康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及评价急救知识宣教在急危重症患者院前急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治疗的89例急危重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分别为44及45例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急救知识宣教,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及急救知识认知度等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急救知识认知度均较低且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急救知识认知度高于且并发症发病率、病死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给予急危重症患者急救知识宣教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病率,提高治疗效果并提升患者急救知识认知度,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2~2016.12该院15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按护理方案的不同平分为常规、研究组,人数为78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传统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并将两组健康知识与自理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健康知识与自理能力评分为(87.64±8.32)分、(4.62±0.05)分;常规组为(80.45±8.67)分、(2.37±0.4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延续护理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提升自理能力,具备临床意义与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护理对子宫肌瘤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42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2例同期子宫肌瘤患者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在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方面,对照组的达标率为81.0%,观察组的达标率为95.2%,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方面,对照组为79.2%,观察组为92.9%,观察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临床路径护理的干预方式,对于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作用巨大,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知识掌握的程度及培训效果。方法2017年3—5月,选择江西省人民医院的45名非内分泌科护士,对其进行为期1周的糖尿病专科理论及技能操作实践培训。培训结束后,45名护士对本科室的其他护士进行糖尿病知识和专科技能操作的规范指导。在世界健康基金会中国糖尿病教育项目组提供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的基础上出题,对45名护士培训前和培训1个月后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评分。培训前和培训1个月后,对45名护士所在科室(除外门诊、保健门诊、手术室)的45个病区进行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评分。结果45名护士培训1个月后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及血糖监测相关知识评分,45名护士培训1个月后所在科室的45个病区床旁血糖监测管理质量、胰岛素使用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均P〈0.05)。结论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糖尿病护理的系统培训,提高了其糖尿病专业知识水平及技能,同时提升非内分泌病区糖尿病专项护理质量,能使更多的非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得到及时、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措施对糖尿病住院病人健康知识与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而实验组则采取无缝隙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hPBG)的改善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身体各项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数据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糖尿病病人住院期间采用无缝隙护理措施,能够增强患者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