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肾母细胞瘤患儿血液中p73基因的转录表达、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二者之间关系。方法收集4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为病例组,以健康体检或因其他原因就诊的性别、年龄匹配的15例(排除肿瘤等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甲基化特异性PCR(USP)法检测p73基因转录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病例组中p73基因的表达及甲基化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p73基因的甲基化对其转录表达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中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3.2±0.9)高于对照组(1.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p73基因甲基化阳性率(20%)低于对照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中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大于非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且大于对照组中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P〈0.01);非甲基化p73mRNA的相对表达量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10)。结论。肾母细胞瘤外周血中p73基因启动子的异常甲基化是其基因表达调节方式之一,并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发生甲基化的p73基因在肾母细胞瘤中有可能充当癌基因的角色,转录水平的过度表达与其甲基化状态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Kaiso和P120ctn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80例鼻咽癌、20例正常鼻咽粘膜上皮标本中Kaiso和P120ctn的表达情况。结果Kaiso和P120ctn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与在正常鼻咽粘膜上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iso和P120ctn的表达与鼻咽癌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Kaiso与P120ctn的表达情况与鼻咽癌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鼻咽癌生物学特征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占位性病变的B超与病理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临床B超检查结果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0例乳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临床B超检查乳腺增生患者9例、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患者46例、乳腺癌患者5例。病理结果乳腺增生患者9例、乳腺增生伴纤维腺瘤患者48例、乳腺癌患者3例。临床B超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6﹪(58/60),误诊率为4%(2/60)。符合率与误诊率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B超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的符合率高,作为临床检查乳腺占位性病变的重要辅助检查手段,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B超对输卵管妊娠的诊断与治疗价值,以期提高移位妊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由于急性腹痛、短期闭经和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症状在我院进行检查,并经过B超检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则结合B超检查进行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B超检查的结果,并比较对照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对疑似输卵管妊娠的患者采取B超检测后,结合手术病理诊断,89例予以确诊,B超诊断率为98.8%,可以有效显示患者子宫和输卵管的声像资料,采取对照治疗后,借助B超检查进行手术的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7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B超检查能够有效提高输卵管妊娠的诊断效率,并且有机结合腹部B超与阴部B超检查技术,还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孕期对孕妇进行B超筛查对出生缺陷进行预防的重要价值意义。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前来我院妇产科进行B超筛查出的32例胎儿畸形进行回归性的分析总结。结果使用B超对胎儿畸形进行筛查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6.9%(31/32),一旦孕妇在中期进行产检时做超声筛查能够极大可能的尽快发现畸形胎儿,从而能够尽早的终止妊娠,做到优生优育。而对于前来进行B超检查却没有筛查出的畸形胎儿的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当地的超声仪精度的超声医师技术水平有限。结论使用B超筛查来避免出生缺陷,该方法简便、实用、安全、经济、而且检查结果能够快速得出,有利于及早的阻止妊娠。但是对于部分的乡镇医院由于超声仪的仪器的检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且其医师的诊断水平有待提高,提高超声筛查的符合率,从而保障进行优生优育1。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程过程中B超诊断胎头位置异常在临床的应用价值及推广意义。方法对926例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行B超检查,检出68例胎头位置异常,指导妇产医生立即做出无损害干预纠正异常的胎头位置,或立即行剖宫产终止分娩。结果通过产程中行持续地B超检查,及早发现胎头位置异常现象68例,立即行人工无损害干预后,成功阻止24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24/27,88.9%),19例枕前位发展成持续性枕后位(19/24,79.2%),另外果断对3例高直位、3例面先露胎儿行剖宫产终止分娩减轻母儿损伤。结论产程中利用B超对胎儿状态、位置进行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减少胎头位置异常引发的头位难产,提高生产安全行,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应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充液结肠在分娩时的应用价值。方法86例住院产妇临产前至少行一次经腹B超检查(最短时间为产前10min;最长时间产前6h)。结果依据B超诊断胎儿充液结肠产妇,在先后入院后4d内均正常分娩。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NF-κB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癌旁肺肿瘤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NF-κB在NSCLC中阳性表达率(77%(48/62))显著高于癌旁非肿瘤肺组织(45%(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B阳性表达率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解剖学位置、肿瘤最大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NF-B的高表达,且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增殖、侵袭、转移有关。NF-κB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p53过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78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癌组织中EGFR和p53的表达。分析EGFR和p53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EGFR和P5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5%和71.8%,EGFR和P53双阳率为32.1%;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p53的阳性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者均与结直肠癌的发病年龄、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上相关(P〉0.05);EGFR和P53双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关系密切(P〈0.05)。结论EGFR和P53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EGFR和P53可作为临床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筛选高危转移患者的有效指标;并可以为临床提供针对EGFR和突变型p53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简介:p90核糖体S6蛋白激酶(rihosomalS6kinase,RSK)为Ras信号转导通路下游途径的重要调控因子,对Ras通路起调控作用。近年发现RSK家族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RSK家族与恶性肿瘤的关系作简要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