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2010年7月26日~8月2日,海东大部(平安、乐都、民和、循化四县区)连续8d出现了30℃以上的高温天气,其中,7月27日~30日连续4d,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均超过35℃。7月30日,乐都、民和最高气温达37.8℃,其中民和创历史最高气温极值。7月下旬至8月上旬,因持续高温少雨。导致平安、乐都、民和等地区遭受较严重的干旱灾害。针对这次高温、干旱天气灾害,海东市气象台及时发布各类预报预警信息,同时,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调查、评估灾情,并及时上报灾情。由于高温天气预报准确,预警发布及时,为当地政府及农业部门掌握旱情发展趋势、指挥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在今后的预报服务工作中,量身打造移动气象参谋——“掌上气象”APP客户端,进一步提高直通式气象服务的时效,推出“海东气象微农”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实现天气预报预警、农事活动指南、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三农政策宣传等系列服务,使海东气象服务手段进一步得到拓宽。
简介:为了从蛋白质分子生物学方面研究白菜型冬油菜不同抗寒品种低温逆境及恢复条件下相关蛋白的响应机制,揭示大田生产中冬油菜抵御突发骤变低温伤害的抗寒机理,以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为材料,在培养箱培养至幼苗五叶期时,模拟北方寒旱区冬油菜返青期倒春寒环境,运用双向电泳结合质谱技术,分析其幼苗在低温(4℃)-恢复(20℃)-低温(4℃)-恢复(20℃)过程中存在的蛋白及其差异表达量。研究表明低温胁迫与恢复过程中,有2个蛋白点发生了显著差异的丰度变化,它们分别是半胱氨酸型氧化还蛋白过氧化物酶(定义为1号蛋白)和一种未知蛋白(2号蛋白)。且不同抗寒性品种存在2种不同蛋白的差异表达机制,1号蛋白在抗寒性较弱的天油2号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抗寒性较强的陇油7号中此蛋白在第一次低温胁迫后消失,而出现了另外一种未知蛋白(蛋白2),且在低温胁迫恢复过程中也表现出上调-下调-上调的变化趋势,并且表达量高于天油2号中的蛋白1,因此,这种未知蛋白2可能是陇油7号抗寒性强于天油2号的原因之一。
简介: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降雨强度、坡度及地表覆盖3因素对花岗岩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起始产流时间随降雨强度和坡度的增加而有所提前,而地表覆盖能延缓起始产流时间;2)在不同降雨强度和坡度条件下,径流率从产流初期开始都快速增加,7~10min后达到稳定,且随着降雨强度和坡度增加,径流率也显著增加;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产沙率明显增大,且降雨强度越大,坡度对产沙率的影响越明显;4)降雨强度和径流总量、产沙总量之间相关性极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9;5)地表覆盖具有良好的减沙作用,其减沙效益超过90%.
简介:以脱氮假单胞杆菌为供试菌,通过外源添加氧化应激诱导剂甲萘醌,测定了维生素B12发酵过程中代谢特征参数,应用Logistic、Luedeking—Piret和Luedeking—Piret修正模型建立了氧化应激状态下菌体生长、产物积累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方程,采用Origin90软件对其进行非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动力学模型参数。研究结果发现:甲萘醌可以加快菌体生长、加速总糖消耗,但对维生素B12合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拟合结果表明甲萘醌能够有效降低菌体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提高总糖的比消耗速率、降低维生素B12合成的比生成速率,延缓稳定期出现的时间,且拟合相关系数R^2均达到90%,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本研究实验条件下脱氮假单胞杆菌的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和底物消耗过程,为接下来深入研究不同氧化应激状态下的菌体代谢变化特征提供参考。
简介: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制造的电热式温湿度自控烤烟箱,研究了烘烤过程中烟叶淀粉、淀粉酶和淀粉同工酶的变化,及对色素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阶段,淀粉急剧降解,48h后基本趋于稳定;淀粉酶活性从烘烤开始逐渐升高,并于36h前后达到一高峰,随后降低,在叶片水分40%~45%和环境相对湿度70%以上时,淀粉酶活性高,淀粉降解快,淀粉酶活性升高和淀粉相对降解量呈动态正相关(rNC89=0.7517*,r云烟85=0.4479),在叶片水分含量降至10%左右时,淀粉酶仍保持较高的活性,但降解量很小,含量几乎趋于稳定.淀粉同工酶电泳胶板上明显可见3条酶带A、B、C,初步确定为a-淀粉酶、β-淀粉酶、R-淀粉酶;β-淀粉酶活性最高,且同工酶活性和生理生化酶活性测定结果相一致.烘烤过程中淀粉和色素降解规律相同,数量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rNC89=0.9649**,r云烟85=0.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