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改造后的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母语为汉语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激活层面,以及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实验1考察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是否自动激活,实验2探究学习阶段不同熟悉度的非目标词在测验阶段以翻译对等词呈现时能否出现长时重复启动效应,从而检测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的语义层面能否激活。结果发现:非熟练中英双语者语言理解转换中非目标语言不管为中文还是英文,都能自动激活,但激活层面会受到词汇熟悉度的影响;当非目标语言为二语时,熟悉度高的二语词能激活到语义层面,熟悉度低的二语词只能激活到词汇层面;当非目标语言为一语时,不管词汇熟悉度高还是低,都能够激活到语义层面。
简介:一、“社会整合”的内涵社会整合(socialintegration)是一个被广泛探讨的概念,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社会体系和行动理论的演进》(1977)一书中,把社会整合概念的含义规定为:(1)社会体系内各部分的和谐关系,使体系达到均衡状态;(2)体系内已有成份得到维持。以对抗外来的压力。帕森斯还认为,一个社会要达到整合的目的。必须具备这样两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一要有足够的社会成员作为社会行动者受到适当的鼓励并按其角色体系而行动;二是使社会行动控制在基本秩序的维持之内.以免形成离异或冲突的文化模式。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社会整合”,就是“借以调整和协调系统内部的各套结构,防止任何严重的紧张关系和不一致对系统的瓦解的过程”,它“既能够使社会维持其作为社会系统的完整性,又能够使社会进入更高级的适应能力”。而“社会整合”概念在费孝通主编的‘社会学概论》一书中则被解释为:“使整个社会关系表现得结构完整,活动有条不紊,各方面配合默契,整个机体运转灵活,生动活泼。简单地来看,可以将“社会整合”理解为促使社会成员协调一致,形成凝聚力,保障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以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行为过程。
简介:德裔社会学家诺贝特.爱理雅斯的《文明化进程》是礼仪研究领域的名著。本文介绍了它的基本观点,指出了它的不足之处,并在三种新的社会理论的视角下,重新审视了该理论和礼仪研究。爱理雅斯认为,西欧社会在中世纪末以后经历了一个”文明化”的过程,即人们更能够克制自我,言行举止更为谦恭有礼,其原因有二,一是国家对暴力的垄断,二是社会相互依赖性的增强。这一理论在文明化进程的一般性、历史起源及真实性等三个方面都存在着缺陷。礼仪研究和三种新社会理论可以在如下的条件下相互增益:福柯式的权力重新获得主体,公民社会有必要关注非政治动机,而自我认同则可以突现其历史性和日常性的一面。
简介:孔学的一个基本思想原则是“损益”,对传统思想的“损益”,是为了宗法等级制度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损益”思想原则对我国封建社会有极大影响。孟子、荀子损益孔子思想,发展了儒学,董仲舒适应封建大一统的客观需要,对孔学损益而非改铸。宋明理学仍是传统儒学的损益,它在理论上增益新的内容,却减少了民主性的精华。“损益”原则的长期发展,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特点。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学的损益,有维护旧制度,又作某些改良的总倾向。封建后期,儒学虽在思辨方面对中国哲学发展有巨大影响,但某些进步因素和民主性精华已丧失。直到五四运动,才彻底反对宗法制度,完全摆脱孔学“损益”观的束缚。但几千年传统思想的力量异常强大,至今仍有反封建思想的艰巨任务。由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已不存在,儒学失去了依据,不能再予“损益”,今日再提倡新儒学也是行不通的。对于历史上的孔学“损益”原则,要科学地、历史地分析;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同真正的变革是不相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