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体外模拟创面炎症微环境的可行性。方法(1)取10只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在背部中线两侧用打孔器各取直径1.0 cm的圆形全层皮肤组织,制作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形成全层皮肤缺损创面48 h后,取距创缘2 mm内创面组织,制作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取2种组织匀浆上清液,调整总蛋白质量浓度为1 mg/mL,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样本数为6。(2)取原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并培养至第3代,培养48 h后提取正常外泌体。另外取第3代hUCMSC,分别加入总蛋白质量浓度为30、50、100 μg/mL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和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培养48 h后,提取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取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粒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9和CD63表达。(3)取1 d龄C57BL/6小鼠乳鼠20只,分离培养原代成纤维细胞(Fb)和第3代Fb,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Fb,培养2 h,利用细胞爬片法结合免疫荧光法观察波形蛋白的表达。(4)取第3代Fb,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每组4孔。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其余7组依次加入实验(2)中制备的正常外泌体,30、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和30、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8组细胞活力。(5)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每组4孔,并分别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采用细胞划痕试验检测培养6、12、24 h细胞迁移率。(6)取2个批次第3代Fb,同实验(4)进行分组及处理,但不设置对照组,每组3孔,并调整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10 μg/mL,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培养48 h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TGF-β3、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mRNA表达。对数据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结果(1)伤后48 h,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TNF-α含量为(116±3)pg/mL,显著高于正常皮肤组织匀浆上清液的(97±5)pg/mL,t=3.306,P<0.05。(2)hUCMSC正常外泌体、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均呈典型茶托样;3种hUCMSC外泌体粒径为30~150 nm,均在外泌体正常粒径范围内;3种hUCMSC外泌体CD9和CD63均呈阳性表达。(3)原代细胞轮廓清晰,呈突起的纺锤形、不规则多角形或细长条状;第3代细胞形态与原代细胞相近。培养2 h,细胞中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细胞鉴定为Fb。(4)培养48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为(137.4±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正常外泌体组的(107.5±2.4)%、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13.3±3.2)%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的(104.0±2.0)%、(101.9±1.5)%,P<0.01, 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103.4±2.2)%、(102.5±1.4)%],P<0.01。(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 μg/mL时,培养6、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 h,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以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0 μg/mL时,培养6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培养12、24 h,3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3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外泌体组及50、10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6)外泌体终质量浓度1 μg/mL时,7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1、TGF-β3、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23、1.537、1.653,P>0.05)。外泌体终质量浓度为10 μg/mL时,培养48 h,7组细胞TGF-β1、α-SMA mRNA表达量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87、1.308,P>0.05)。5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细胞培养48 h TGF-β3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外泌体组、50 μg/mL正常蛋白刺激外泌体组及30、100 μg/mL炎症蛋白刺激外泌体组(P<0.05)。结论小鼠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预处理对hUCMSC外泌体的总蛋白含量无影响,低浓度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刺激所得的hUCMSC外泌体能够上调Fb的增殖和迁移能力,但炎症创面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的炎症介质含量过低,不足以有效启动间充质干细胞抗炎及组织修复旁分泌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创面测量中的准确性及实用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2019年1至8月诊治的慢性创面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0~76岁,其中术后愈合不良创面9例,糖尿病足创面6例,压疮4例,肿瘤创面1例。分别采用传统的透明膜勾边法和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对20例创面面积进行测量。对2组创面面积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应用Spearman简单相关分析、Bland-Altman评价以及变异系数,对HaiMed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与传统测量工具相比,在创面面积测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97,P=0.060),2种方法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998,两者一致性好。Bland-Altman评价示所有散点均落于95%一致性界限内,HaiMed系统准确性可靠。透明膜勾边法组变异系数最小0.41%,最大4.03%,平均1.67%;HaiMed组变异系数最小0.15%,最大2.31%,平均0.60%,HaiMed系统较传统测量方法有更高的稳定性。结论HaiMed难愈性创面人工智能辅助系统测量创面面积准确性高、稳定性好,尤其对于浅表创面,可进行简便快捷的创面评估,是一套新型、可靠的创面测量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碳素光治疗对烧烫伤创面杀菌、消炎、镇痛与促进创面愈合的疗效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在研究和观察的过程中,选取前来我院就医的烧烫伤患者(包括创面过敏、皮肤糜烂、溃疡)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总例数为 86例,研究选取的时间为 2017年 6月 ~2019年 8月。随机分为观察组 43例烧烫伤患者使用 TSG-1碳素光治疗机进行治疗,对照组 43例烧烫伤患者使用水凝胶创伤冰敷,观察和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创面疼痛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TSG-1碳素光治疗机对烧烫伤患者的过敏症状以及创面疼痛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使用和进一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聚乙烯醇和聚氨酯负压材料用于治疗Ⅲ度烧伤切痂创面的效果与特性差异。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Ⅲ度烧伤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聚乙烯醇组(男13例、女17例)和聚氨酯组(男14例、女16例)各30例,年龄分别为(34±7)、(35±6)岁,烧伤总面积分别为4.20%(2.23%,4.90%)、3.89%(2.18%,4.76%)体表总面积(TBSA)、切痂面积分别为2.70%(1.97%,3.42%)、2.87%(2.12%,3.34%)TBSA。患者入院后立即对Ⅲ度烧伤创面行清创术,每日碘伏换药1次。伤后第3天行切痂术,彻底止血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2组患者分别选取相应的泡沫材料及配套设备行负压治疗,负压值设置为-19.9 kPa,持续负压治疗1周。记录负压材料安装时间。负压治疗1周,记录去除泡沫材料的最大拉力,评估泡沫材料与创面的粘连度;记录去除泡沫材料过程中创面出血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创面肉芽组织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D31表达反映血管化情况。检测泡沫材料负压治疗1周与使用前的回弹系数R1/R0比值,记录负压治疗1周内创面渗液引流量,以此表示泡沫材料对创面渗液的引流能力。负压治疗1周,记录创面细菌定植情况、异物残留情况、皮缘湿疹率。对数据行χ2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聚氨酯组患者的负压材料安装时间为(14±3)min,明显短于聚乙烯醇组的(18±3)min(t=2.788, P<0.01)。(2)负压治疗1周,聚乙烯醇组患者去除泡沫材料的最大拉力为(6.4±0.4)N,明显低于聚氨酯组的(16.7±0.8)N(t=12.010, P<0.01)。(3)负压治疗1周,去除泡沫材料过程中,聚乙烯醇组患者的创面出血量为(20±3)mL,明显少于聚氨酯组的(59±3)mL(t=50.200,P<0.01)。(4)负压治疗1周,HE染色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增生厚度为(2.3±0.6)mm,明显高于聚乙烯醇组的(1.6±0.4)mm(t=6.667, P<0.01)。负压治疗1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中的微血管管腔数量明显多于聚乙烯醇组;蛋白质印迹法显示,聚氨酯组患者创面的肉芽组织中CD31蛋白表达量(1.00±0.05)亦明显高于聚乙烯醇组(0.42±0.03,t=10.490, P<0.01)。(5)聚乙烯醇组患者泡沫材料回弹系数R1/R0比值为0.39±0.19,明显低于聚氨酯组的0.52±0.16(t=2.975, P<0.01)。负压治疗1周内,聚乙烯醇组患者泡沫材料创面渗液引流量为(1 258±444)mL,明显少于聚氨酯组的(1 658±580)mL( t=3.003, P<0.01)。(6)负压治疗1周,聚氨酯组患者创面的异物颗粒残留数量为(14.14±0.37)个,明显多于聚乙烯醇组的(3.36±0.15)个(t=26.200,P<0.01);2组患者的创面细菌定植水平、皮缘湿疹率相近。结论聚氨酯泡沫材料安装操作方便,相对不易干结皱缩,引流创面渗液能力强,在促进创面血管化和组织增生方面优于聚乙烯醇泡沫材料;对需要保护深部组织、重要器官的创面及炎性水肿明显、污染严重的创面可优先选择该材料。聚乙烯醇泡沫材料不易与创面粘连,减少创面出血和异物残留方面优于聚氨酯泡沫材料;在创面植皮术后固定促使皮片成活、大面积烧伤植皮术前创面床准备及存在深部创腔或窦道等情况下可优先选择该材料。2种泡沫材料在细菌定植和皮肤湿疹防治方面均有待改进。
简介:目的 观察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前及愈合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微管失稳剂oncoprotein18stathmin(Op18)基因的表达。 方法 提取临床深Ⅱ度烧伤愈合前与愈合后不同时期增生性瘢痕中的总RNA,以GADPH基因表达为内参照,采用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上述基因表达水平。 结果 与正常组织比较,伤口愈合前Op18基因表达显著降低(P<0.05),愈合后表达迅速增高(P<0.05),在4~32个月增生性瘢痕中Op18基因稳定高表达。 结论 在伤后早期Op18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与细胞增殖、组织修复的需要相适应,在增生性瘢痕组织中通过Op18基因高表达来抑制瘢痕增生
简介:目的:评价银离子敷料与磺胺嘧啶银乳膏用于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与愈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深Ⅱ度烧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银离子敷料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创面愈合和瘢痕的生长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和色素沉着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瘢痕生长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银离子敷料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创面感染与愈合的疗效优于磺胺嘧啶银乳膏,能促进患者创面愈合和瘢痕生长。
简介:目的拟建立稳定的大鼠烫伤创面感染模型,以便于进行相关防治研究.方法(1)取50只SD大鼠,使用恒温恒压烫伤仪,以底面积4.5cm2、质量0.5kg的80℃圆柱形烫头垂直接触大鼠脊柱左右两侧皮肤,致伤4、6、8、10、12s(每种致伤时间10只大鼠,左右侧烫伤时间相同)制作烫伤模型.伤后24h,观察创面大体情况,记录左侧创面愈合时间,取右侧创面组织行组织学观察,根据结果筛选浅Ⅱ度、深Ⅱ度创面致伤时间.(2)另取36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浅Ⅱ度组、深Ⅱ度组,每组18只,按照前述方法与选定的致伤时间分别制成浅Ⅱ度、深Ⅱ度烫伤创面.伤后即刻在2组大鼠一侧创面分别接种0.1mL含1×10^9、1×10^7、1×10^5CFU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ATCC27853的菌液(每种菌量6只大鼠),在另一侧创面涂抹等体积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接种细菌后24hHE染色观察创面炎症反应情况;接种细菌后1、2、3、5、7、14d进行革兰染色及生化反应鉴定菌种,检测并计算痂下细菌含量;记录2组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对数据行t检验.结果(1)根据大鼠创面愈合时间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筛选出烫伤6s和8s分别为浅Ⅱ度和深Ⅱ度创面的致伤时间.(2)浅Ⅱ度组大鼠仅接种1×10^9CFU细菌的创面有少许炎性细胞浸润;深Ⅱ度组接种1×10^9、1×10^7CFU细菌创面均有炎性细胞浸润,前者浸润更明显.(3)创面细菌鉴定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浅Ⅱ度组创面接种各种菌量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绝大多数低于1×10^5CFU/g;深Ⅱ度组创面接种1×10^9CFU细菌后14d内,痂下细菌含量均高于1×10^5CFU/g并呈持续上升趋势.(4)浅Ⅱ度组接种1×10^9、1×10^7、1×10^5CFU细菌的创面与生理盐水对照创面愈合时间相近(t值分别为1.26、0.29、1.07,P值均大于0.05);深Ⅱ度组接种1×10^9CFU细菌创面愈合时间[(22.5±1.0)d]较生理盐水对照创面[(19.4±1.6)d]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电烧伤创面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全身治疗与保守治疗对32例高压电烧伤患者进行全面诊断,创面处理。结果23处创面行皮瓣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14处、5处、4处。67处创面行皮片修复,愈合优、良、差者分别为44处、13处、10处。一期修复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43处,延期修复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24处。高压电组皮瓣修复16处,皮片修复53处,低压电组皮瓣修复7处,皮片修复14处。延期修复组皮片愈合明显优于一期修复组(P<0.01),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压电烧伤致残率离,并发症多,应加强易伤人群的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410例慢性创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回顾性分析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31日收治的慢性创面患者410例的年龄、病因、创面特征等信息,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创面中最主要类型是创伤性溃疡[144例(31.1%)],其次是压力性溃疡[95例(23.2%)]和血管型溃疡[80例(19.5%)]。低龄组(<60岁)以创伤性溃疡最为常见,高龄组(≥60岁)以压力性溃疡最为常见,比较两个年龄组的创面病因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794,P<0.001),创面感染与愈合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3,P=0.005)。病原学检测显示革兰阳性菌构成比最高。不同治疗方式对慢性创面的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69,P<0.001),采取手术方式治疗的患者治愈率最高为59.3%。结论410例慢性创面中高龄组压力性溃疡较多见,感染会影响慢性创面的转归,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外科手术干预是治疗慢性创面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