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对偏头痛患者实施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效果观察。方法:从2020.9-2021.9在我院治疗偏头痛的患者中选择7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治疗方式的差别,对其分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35例。常规组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研究组实施阿司匹林和尼莫地平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在护理之的心理状况比较,2组之间差异较小(P>0.05);经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负面心理都有所改善,并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偏头疼治疗中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的效果。方法:偏头疼患者取样74例,顺序编码分组,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06月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39例)和尼莫地平治疗(常规组,35例),比较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观察偏头疼发作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比常规组77.14%(27/35)高,不良反应率2.56%,VAS (2.27±0.42)分,比常规组17.14%、(3.45±0.87)分低,偏头疼持续时间(2.98±0.84)h/次,发作频率(5.92±1.20)次/月,比常规组(5.17±1.40)h/次、(9.35±2.74)次/月少,P<0.05。结论:偏头疼治疗中联用阿司匹林与尼莫地平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度,优化用药效果,减少患者偏头疼持续时间和发作频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及对风险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10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均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体检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为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为24%,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疗效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还能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细节护理在妇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半年内,在我院妇科就诊的患者随机抽取132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将两组患者根据不同的风险护理方案分为两组,每组66例,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的风险护理方案),另一组为观察组(实施的是细节护理)。最终对比两组患者对此次风险护理的满意度以及风险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此次风险护理总满意率为72.42%;对照组患者通过常规风险护理后出现不良风险的患者,风险发生率为19.99%,死亡率为7.43%。观察组患者对此次风险护理总满意率为93.74%;观察组患者通过常规风险护理后出现不良风险的患者,风险发生率为3.25%,死亡率为0%。结论:对妇科患者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风险管理后,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和患者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还增进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系,且提升了护理的总有效率,降低了护理的无效率,和患者的死亡率,以及不良风险的发生率,使更多的患者痊愈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基本目的是为了探究细节护理管理方法在妇科护理过程中的有效应用,以及对于风险时间的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了对照实验的基本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工作,本文选择了某医院接受治疗的2020年3月到2021年3月间妇科收治的患者88例,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进行分组实验的工作。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法的方法,在实验护理结束之后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和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风险发生概率比对照组低,并且实验组的临床医患沟通效率、输液环境、护理质量等多方面的满意程度均高于对寨组,验证了细节护理管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论:临床妇科护理过程中采用细节护理管理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妇科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不断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减少医护纠纷,将护理工作的有效率大大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栓素B2(TXB2)水平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中心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PCI术后6个月MACE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33例、未发生组103例,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PCI术前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HIF1α、NT-proBNP、TXB2水平及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13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6个月发生MACE 33例,发生率为24.26%。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组血浆HIF1α[(31.54±5.26)ng/L]明显低于未发生组[(37.18±6.94)ng/L](t=4.286,P<0.05),NT-proBNP[(1 246.83±243.71)μg/L]和TXB2[(125.13±20.16)ng/L]均明显高于未发生组[(876.92±173.04)μg/L、(95.73±18.24)ng/L](t=9.617、7.835,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发生MACE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2.67 ng/L、1 018.27 μg/L、112.19 ng/L;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70%(23/33)、98.06%(101/103),特异度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血浆HIF1α、NT-proBNP及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高于血浆HIF1α、NT-proBNP、TXB2单独检测的AUC(Z=2.007、1.991、2.217,均P<0.05)。结论血浆HIF1α、NT-proBNP、TXB2三者联合检测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多元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平均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元护理干预,对护理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率不齐、急性心梗死和心力衰竭这几项常见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护理应用效果更好,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元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心率不齐、急性心梗死和心力衰竭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护理效果,本院今后将优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多元护理干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强化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的方式对医院不良事件的发生及医务人员的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尚未开展强化高警示药物安全管理阶段的患者100例,设置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我院在2020年4月-2021年4月中已经开展了强化高警示药品安全管理阶段的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同时选择50名医务人员对比两阶段的药学知识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低于对照组的17%,同时,管理后医务人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管理前,以上数据对比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开展强化高警示药品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在药物使用中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加强医务人员对药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值得在医院管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烟台市中心血站参与无偿献血的4 943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层分配法分为常规组2 614例和研究组2 329例。常规组献血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献血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观察比较两组献血者的采血护理质量、不良反应率及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干预后,研究组采血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研究组献血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站采血护理过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显著减少献血者头晕、面色苍白等不良反应,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脑梗死后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右佐匹克隆的治疗效果及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选择分组对照法理论进行实验指导,研究时间为2019年4月-2020年9月,研究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我科室建档登记63名患者,组别为研究组(n=31)与常规组(n=32),比较两组睡眠改善情况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三周后研究组睡眠质量评分为(9.27±1.22)分明显低于常规组(11.00±1.34)分,失眠改善明显(P<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脑梗死后失眠患者进行右佐匹克隆治疗后,患者睡眠情况改善表现较好,临床无明显用药安全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