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后早期及校正胎龄足月时头颅超声检查结果与神经发育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生后24 h内入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生体重<1 500 g且存活出院并规律随访早产儿的临床及辅助检查资料。早期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生后0~14 d,观察指标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PVH-IVH)(分为无、Ⅰ°、Ⅱ°、Ⅲ°、Ⅳ°)和脑室旁白质回声(分为正常、轻度增强/轻度病变、显著增强/病变)。校正胎龄足月头颅超声的检查时限为校正胎龄37~44周,观察指标为脑室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和脑室增宽。神经发育以随访期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估。应用SPSS 16.0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有200例早产儿符合入选标准,胎龄(30.1±1.9)周,出生体重(1 203±186)g。住院期间完成头颅超声检查的中位数是3次,完善Gesell发育筛查的月龄为(11.8±4.0)月,校正月龄为(9.7±4.0)月,大运动能区发育商低于适应性、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四个能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PVH-IVH Ⅲ°/Ⅳ°、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与大运动落后相关(P<0.05),其中PVL与五个能区发育商低均相关(P<0.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以大运动落后最为突出。生后早期头颅超声提示Ⅲ°/Ⅳ° PVH-IVH、脑室旁白质病变,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脑室增宽均为校正中位年龄9.7个月大运动落后的危险因素。其中,校正足月头颅超声提示PVL者神经发育全面预后不良。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研究8例确诊的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患者的临床表现、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弥散像特点。结果8例患者除不同程度的皮层功能及运动功能障碍外,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增多、周期性三相波及磁共振弥散像皮层“彩带样”密度增高影为其特征性改变。其中磁共振弥散像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脑电图联合头颅磁共振弥散像检查提高了对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的检出率。
简介:应用多普勒技术对50例确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进行了检查,结果30例异常。其中25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双侧颈动脉血流量对称性偏低,管径及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部分改变,主要表现为低幅慢波,经治疗后症状改善,多普勒复查正常,说明CT正常不能否定脑缺性血管病的存在,CT不能代替多普勒检查,另5例主要表现为双侧颈动脉血流量不对称,其中3例为双侧血管经狭窄,CT提示全脑萎缩,脑电图呈低幅慢波;另2例CT提示左颞后顶区,右枕外侧区梗塞,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表现相应部位慢波灶达6~7级。CT异常者,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多普勒检查和脑电图及临床症状变化不大,故多普勒检查对监测脑动力循环有一定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短暂性脑缺血患者的头颅CT血管造影(CT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出结果,分析头颅CTA与MRA联合用于缺血后卒中预测的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1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全部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头颅CTA与MRA检查,观察患者入院时的颅内动脉狭窄情况,参照相关标准,记录患者缺血后卒中发生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得到曲线下面积(AUC),检验各影像学方法单独与联合检查用于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后卒中的价值。结果101例患者在住院治疗1周内经诊断发生缺血后卒中15例;入院当天,经CTA、MRA结果显示,住院7 d内发生卒中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狭窄率均高于未发生卒中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MRA单独与联合检出狭窄患者的卒中发生率高于未检出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结果显示,CTA、MRA单独联合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后卒中发生的AUC分别为0.875、0.897、0.900,均>0.850,预测价值均理想,且以联合预测的AUC值最高,较单独预测价值高。结论入院时头颅CTA与MRA检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动脉狭窄情况可以用于缺血后卒中风险预测,尤以联合预测价值更高。
简介:目的:探讨散发型Creutzfeldt-Jakob病(sCJD)的临床、脑电图、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例sCJD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改变和头颅磁共振DWI异常信号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脑电图均有特征性改变-周期性同步放电(periodicsynchronousdischarge,PSD),反复多次动态检查有利于提高阳性率;DWI病变主要分布于皮层及纹状体,DWI对于早期发现特异的皮层和基底节高信号优于传统磁共振的T1WI、T2WI及FLAIR技术.结论:脑电图及头颅磁共振DWI技术具有无创、快捷优点,有助于sCJD早期诊治.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颅MR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具有典型的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共计50例,无典型的高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共计50例,两组新生儿均通过头颅MR进行检查,对比两组新生儿头颅MR异常情况。结果经过对两组新生儿的观察和对比发现,观察组的头颅MR异常发生情况发生率更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较为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在不同病期的头颅MR异常情况发生率也存在着不同,组内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针对新生儿出现的高胆红素脑病采取头颅MR进行检查,能够增强诊断的效果,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探究活动性脑出血诊治过程中应用头颅双能量CTA成像的价值。方法:基于2023.5-2024.5中随机选择脑出血患者共计76例,对比分析融合碘图诊断法、非线性融合图诊断法诊断活动性脑出血的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融合碘图诊断法、非线性融合图诊断法的敏感度为94.4%、66.7%,其特异性是96.6%、93.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将2008年5月-2010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运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叶、顶叶及颞叶外伤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伤后2年内随访,生存73例(89%),其中59例(72%)预后良好,中度残疾7例(0.9%),重度残疾残4例(0.49%),植物生存3例(0.36%),死亡9例(10%)。结论颅脑外伤采用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顶颞部重型损伤,基本能够彻底清除血肿及损伤周围坏死脑组织,降颅压效果满意,疗效显著,降低了颅脑外伤的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