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97.5%,对照组为8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较高,二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度颅脑外伤合并胸外伤的临床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颅CT检查中使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时,不同扫描中心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图像质量以及剂量降低率的影响。方法视头部模体外耳孔为等中心,开启ODM并通过调整床高分别在外耳孔及其上下2、4、6 cm为扫描中心时进行CT螺旋扫描;扫描范围为颅顶至颅底。每次扫描双眼表面各放置3个热释光剂量计(TLD),计算平均值作为眼晶状体辐射剂量;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每次扫描后关闭ODM进行重复扫描,计算各扫描中心下ODM对剂量值的降低率。在开启ODM的各组图像中勾画感兴趣区(ROI)并评估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各扫描中心,CTDIvol和DLP相对等中心的最大变化率分别为2.46%、2.43%;眼晶状体剂量随扫描中心上移(即检查床下降)而增大,等中心上方6 cm为扫描中心,眼晶状体剂量相对等中心增加了39.02%,等中心下方6 cm为扫描中心相对减少了35.91%。各组扫描中心下,ODM对CTDIvol和DLP的降低率分别为7.95%~8.61%、7.91%~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为18.09%~26.14%,等中心下方4 cm为扫描中心时降低率最高,等中心次之(24.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3,P<0.05)。随扫描中心上移,眼晶状体区域SD不断减小,SNR不断升高,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39.79;脑实质区域SD、SNR分别为6.85~7.96、3.08~4.19,等中心处CNR最高为244.79。结论头颅CT检查中应用ODM技术时,扫描中心偏差对眼晶状体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同时影响ODM对眼晶状体剂量的降低率。因此,在头颅CT扫描推荐将外耳孔作为扫描中心。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究头颅 MRI 、 CT 在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 2018 年 6 月开始本实验,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 80 例 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 2019 年 6 月结束观察。将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 n=40 ,采取不同的诊断方式,观察组为头颅 MRI ,对照组为 CT 诊断。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中, 1 例漏诊, 1 例误诊,诊断准确率 95.0% ,对照组中 6 例漏诊, 4 例误诊,诊断准确率 75.0% ,两组患儿的诊出率差异显著( P < 0.05 )。结论:对 小儿病毒性脑炎患者结合使用头颅 MRI 进行诊断,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诊断结果,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进展,并且能够通过头颅 MRI 观察到患儿的病灶具体位置、病变情况等,有助于预后治疗的开展,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探讨头颅CT灌注成像(CTP)技术对缺血型或出血型烟雾病(MMD)患者行间接血流重建术(indirectrevascularisation)的总体疗效评价。方法47例缺血性或出血卒中起病并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MMD患者,采用颅骨多点钻孔术(MBHT)、脑-颞肌贴敷术(EMS)、脑-颞肌-动脉贴敷术(EDAMS)、脑-硬脑膜-动脉贴敷术行间接血流重建术。并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分别行头颅CT灌注成像检查,分别对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进行定量和定性检查分析,并对手术前后及随访的CBF、CBV、TTP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MD患者术前与术后早期(1周)CTP各参数比较,额颞叶CBF、CB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TTP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CTP与术后1周比较,额、颞叶rTTP、rCB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缺血型MMD患者术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CT灌注成像作为一项快速简便的脑血流状况的检测技术,能反映脑微循环信息的功能成像,尤其是其TTP等时间参数对区分缺血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能显示早期细微的缺血变化,MMD间接血流重建术后侧支血管的形成和脑血流的改善远早于造影上新生血管的形成,可以解释间接血流重建术后早期在造影可见的吻合血管出现之前就出现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该检查有助于判断MMD脑缺血的部位和程度、选择手术侧别和手术方式,更为了解间接血流重建术后缺血程度是否改善提供较客观的评判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时间内在我院出生且被确诊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8例患者作为缺血缺氧性脑病组,同时选取同时期的在我院出生但未合并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38例患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的患者均需要采取头颅CT检查。结果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者中不同胎龄新生儿的CT值数据具有显著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健康对照组与缺血缺氧性脑病组患者的CT检测值等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头颅CT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可以有效地对颅内出血做出定性、定量诊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新生儿低剂量头颅CT扫描的图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怀疑颅脑病变需行CT检查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成常规剂量和低剂量组2组。对比两种剂量扫描产生的CT吸收剂量指数(CTDIw);盲法评判两组扫描剂量的图像质量。结果(1)低剂量扫描组的CTDIw吸收剂量仅相当于常规剂量的17.7%;(2)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以较好为主,较常规剂量组稍差,但未出现不合格图像,不影响诊断。结论采用120kV、90mAs左右的低剂量对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既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能减少辐射剂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长期饮酒与老年脑萎缩发生的关系及头颅CT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老年患者30例,其中长期饮酒患者和非长期饮酒患者各15例,对所有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将两组患者的脑萎缩发生率和头颅CT差异进行对比。结果长期饮酒组患者发生老年脑萎缩发生率为87%,非长期饮酒患者老年萎缩发生率34%,长期饮酒患者患老年脑萎缩概率明显高于非长期饮酒组(p<0.05);长期饮酒组患者前角指数、侧脑室体部指数、侧脑室体部宽度低于非长期饮酒组,脑室指数、第三脑室宽度和哈式值高于非长期饮酒组(p<0.05)。结论老年脑萎缩的发生与长期饮酒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