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汉墓中可见大量以庖厨场面为题材的画像,其典型者如山东诸城凉台东汉墓出土画像石中的庖厨图(图1),场面盛大而井然有序,是汉画庖厨图中的精品,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郑州新密打虎亭村汉壁画墓中室北壁则有彩绘的宴乐场景,场景宏大,绘制精美。汉墓画像中,庖厨图似乎是必备的内容,究竟有何寓意?或许,对庖厨图最直接的理解就是在表达"去饥饱食"的愿望。从古至今,吃饭问题始终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食物相对匮乏的古代社会,饥饿与疾病是人们最主要的两大自然死因。人一日不食则饥,"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 标签: 汉墓 吃饭问题 耳无闻 国家一级文物 汉画 汉壁画墓
  • 简介:宗教信仰在历史上经历过从禁锢到自由,然后发生自由异化,再到相对自由(限制)的变迁过程。鉴于目前我国宗教领域的规范状况,宗教信仰自由的具体限制规定存在合法性问题。纵观世界各国宪法文本,通常以国家法律、公序良俗、公共利益、政治因素等原则性事项确定宗教信仰自由的界限,其正当性来源于保障权利、维护秩序、规范行为的法治理念,并在近代宪政发展历程中为诸多国家所继受。我国宗教信仰自由界限的合理构造,应当消解政治属性,确立法律保留,理顺政教关系,细化公共利益与公序良俗。

  • 标签: 宗教信仰 自由 限制 宪法文本
  • 简介: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吉祥观念深深植根于民众的内心,吉祥文化的核心是传达人们趋吉避凶的愿望。表现在河湟地区的口传文学中,河湟民众以祭祀、祝福、禳解等行为方式来祈求福瑞吉祥,充分表达了人们祈福求吉、追求美好生活的迫切心愿。

  • 标签: 河湟 民间信仰 吉祥文化 口传文学
  • 简介:杭州城隍又称浙江城隍,其人物原型被指为明初浙江按察使周新。数百年来当地人认为周新是由永乐皇帝敕封成神的。文章通过对明代史料的还原与考证,指出永乐年间周新并没有被敕封成城隍神,在其死后十数年至29年间才被杭州民间拥戴为城隍神并替代了旧神。其背景之一在于,明初制定了禁止城隍塑像的政策,原有城隍神无甚名气,无法突破禁令,而改换成符合儒教价值观的周新后,不但塑像能够成功,也与省城地位匹配。背景之二是,由于明代的高层政区(省)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区域共同体,省级长官主祭治所所在地的坛庙日渐成为习惯,于是出现了省城隍神的思想与实践,而周新也就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首位省城隍神。

  • 标签: 城隍庙 城隍神 浙江城隍 杭州城隍 省城隍神 省域意识
  • 简介:新时期,加强公安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需要创设新的方法。通识教育为大学生寻找适当的信仰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教育为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注入了真实意义;理论教育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升了理论境界;环境教育为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了重要条件。

  • 标签: 公安院校 大学生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 简介:苦难,是史铁生作品重要的内容之一。他一生的创作都在为自己、为人类寻找承担苦难勇敢生存的路径。他从圣经、佛经、西方后现代主义、科技文化等诸多人间智慧中探求苦难的来源与超越之法,圣经中约伯的苦难经历与信仰给他带来很大的亮光与鼓舞,他高度赞美约伯的信心,充分肯定约伯的信仰是真正的信仰,约伯对其深远影响的哲思妙语散见于多部作品中。详细梳理史铁生的后期作品,发现他对约伯的信仰及对基督教的苦难观并未完全接纳,晚年建立起来的“昼信基督夜信佛”的个人信仰整合选择,属于私人信仰范畴。

  • 标签: 史铁生 约伯 苦难 信仰
  • 简介:文章以近百余年(1910—2015)来,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藏文中与西方净土信仰相关文献之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梳理,并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敦煌藏文文献 西方净土 研究综述
  • 简介:谈及羌族的宗教或图腾,学界似已成定论,或谓原始宗教、多神崇拜,或谓羊图腾.结合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材料看,尚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羌族的宗教源自于原始宗教,但经过数千年的不断演进,已经比较成熟,且基本具有一神教或制度化宗教的特征.基于此,羌族“羊图腾”的惯常观点需要再思考,白石既是天神的象征,也是与羌族有着血缘、族源关系的图腾.

  • 标签: 羌族 天神信仰 白石崇拜 图腾崇拜
  • 简介:本文通过田野调查,对河湟当地民间禄马信仰的内容及相关民俗活动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河湟禄马信仰作为中国纸马信仰文化的一种地方化表述,是地方及民族文化系统中的活态民俗事象,是围绕农业生产生活而展开的具有河湟多元民族文化特征的禄马信仰文化活动。

  • 标签: 多元民族文化 河湟禄马 信仰 纸马
  • 简介: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现方式和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点和落脚点。当今世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影响最为直接、最为深刻的就是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一方面,它给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带来种种矛盾和挑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信仰也在文化全球化中实现着新的推进。我们要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寻找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对待文化全球化应该持有的正确回应态度,最终形成全球化时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 标签: 文化全球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化
  • 简介:钱理群主张以"立人"为中心的语文教育观,重视文学启蒙教育,大力提倡经典阅读和建立多元化的经典阅读观,提出借鉴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的中小学国文改革的设想,以及"多学科合作"、"老中青三结合"等阅读教学原则,在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以及中小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站在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立场上,表达了对中小学语文教育事业发展深深的期待和忧思。

  • 标签: 钱理群 语文教育 思想轨迹
  • 简介:11月27日,位于九龙江畔的古月港龙海海澄天后宫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两岸民俗文化交流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台湾北港朝天宫常务董事公关蔡铭唐先生率台湾北港朝天宫中和跃进圣母会、芦州合玄道堂、四湖新溪尾候天宫、三峡石仙、北海圣口宫、板桥九天山、无极龙凤宫、虎尾天后宫、中坜仁海宫、大雅永兴宫等10家宫庙代表80人莅临海澄天后宫进行民俗文化交流。

  • 标签: 民俗文化 天后宫 交流会 中华文化 两岸 妈祖
  • 简介:信仰的非知识特征,决定着以知识论的形式切入信仰教育的诸多困境。从本质而言,知识本身蕴含着一定的悖论,即知识能够复制、分享和传递,但由于抽掉鲜活的主观体验而丧失“现场感”。为此,在现代语境下,信仰教育迫切需要在知识性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人文内涵,展现思想魅力,开辟一条转“识”成“智”、由“智”入“德”的崭新路径。通过知识性学习形成思想信仰,再由思想信仰升华为理论认同,这不仅符合当前政治性人格的养成规律,也是知识分类背景下信仰教育的一个可能进路。

  • 标签: 知识性教育 信仰教育 现代性 转识成智
  • 简介:宗教体验对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转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它与生存辩证法的最终性质密切相关。毋庸置疑,克尔凯郭尔生存哲学的理论旨趣,就是为个人与上帝的沟通创造先决条件。因此,针对二者间关系的性质该如何定位等问题,理应在人神互动的层面予以解答。作为生存哲学的最高形态,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指向直接体现为人神之间的辩证运动。

  • 标签: 上帝 理性 冒犯 辩证法
  • 简介:儿童忽视是当前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1994~2014年国内期刊上刊发的关于儿童忽视研究的论文,分别从数量与时间分布、来源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题分布、参考文献分布等维度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儿童忽视研究来源期刊质量高,但分布较窄;研究者虽多,但离散分布明显,核心作者集合虽已形成,但集合较为单一;研究合作智能较高,但研究机构单一化明显;研究主题较窄,且偏态分布明显。因此,注重研究主题的开放性、实践研究的系统性和理论研究的本土化,提高多学科背景研究者及多样化研究机构的合作性,是未来研究的基本走向。

  • 标签: 儿童忽视 研究特征 计量分析
  • 简介:2015年8月4日,江苏省盐城市政协原副主席徐超,因犯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2年6个月。被纪委和司法机关审查了一年多的他,终于尘埃落定,龟缩高墙,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 标签: 副主席 市政协 盐城 堕落 安宁 有期徒刑
  • 简介:在国际人权法律文件以及各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普遍被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得到了确认和保障.《欧洲人权公约》第9条也规定个人享有思想、良心和宗教信仰自由.欧洲人权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展出了判断一项国家行为是否侵犯个人宗教信仰自由的五个审查步骤,分别是:1.审查当事人的申诉是否落入《欧洲人权公约》第9条权利的保护范围;2.国家的行为是否构成对申诉人该权利的侵害;3.国家的行为是否是符合国内法的规定;4.此行为是否追求合法正当的目的;5.此行为是否是民主社会中所必须的.本文聚焦于前两个步骤,重点讨论在欧洲人权法院的判例法系统中如何界定宗教信仰自由的保护范围,以及何者可构成对一项基本权利的干预.

  • 标签: 宗教信仰自由 基本权利 欧洲人权法院
  • 简介:从人类四大文明的角度来检视,不难发现中华文化最早由鬼神信仰发展出人文精神,这个枢纽蜕变来自夷夏两大部族文化的长期冲突与融合。夷夏两种文化自新石器时期即可看出不同的发展倾向,并常通过激烈的军事冲突确立彼此共主与宾服的关系。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周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源头,其表现就在人们尽管依然有天命的信仰,却不再迷信鬼神,更相信人自身的奋勉与否,才是任何事情成败的关键因素,中华文化的理性化历程由此展开。

  • 标签: 人文精神 鬼神信仰 德性天命观 血统天命观 理性化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