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据文献报道1,重症手足口病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2006年马来西亚和2008年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手足口病流行,并出现一些合并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的手足口病,由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正确护理,尤其是重症病例,这对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手足口病相关的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及护理水平。
简介: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对2010年6月至7月我院手足口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好发于2~5岁的学龄前儿童(54.67%),发热者62例(82.67%);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皮疹,以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者为多(42例,56%);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分别为27例(36.00%)和36例(48%);CK-MB和cTnI升高分别为47例(62.67%)和13例(17.3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分别为70例(93.33%)、50例(66.67%)、57例(76%)。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对异常者提高警惕,筛查出重症(倾向)患儿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托幼园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辖区内所管辖的8所托幼园所按照随机抽样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4个)和对照组(4个),研究时段为2019年4月-2019年9月。结果: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经过健康教育后教师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儿童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方面的卫生习惯较好,两组数据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手足口发病率为2%,对照组为10%,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托幼园所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提高教师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降低儿童手足口发病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手足口病(HFMD)发病情况,积极探讨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疾控中心监测系统中选取4487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收集全部患儿临床资料,对其易发年龄、时间、院隔离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2010年小儿手足口病215例,2011年325例,2012年1140例,2013年819例,2014年1988例;≤4岁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高于>4岁发生率,5~7月份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率高于其他月份,居家治疗和门诊留观治疗患儿比例高于住院隔离治疗(P<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发生率逐年上升,好发于4岁以下患儿,好发时间为5~7月份,多数选择门诊留观治疗,应根据小儿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患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与蔓延,有效降低死亡率,确保患儿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