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手足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及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重症病例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受累和急性循环呼吸衰竭,3岁以下发病率高。手足分布广泛,无明显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据文献报道1,重症手足有3次大的流行1975年保加利亚、2006年马来西亚和2008年我国台湾地区。2014年安徽省阜阳市爆发手足流行,并出现一些合并脑炎、肺水肿和肺出血的手足,由于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因此积极治疗、正确护理,尤其是重症病例,这对降低手足病死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手足相关的诊治和护理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防治及护理水平。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预防 控制 诊断 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手足1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儿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预后良好。结论手足可防可治,为提高治愈率应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特别是早期识别危险症状,可改善预后。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分析手足病患者临床特点,探讨其防治。方法:对2010年6月至7月我院手足病房收治的临床诊断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登记,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手足病好发于2~5岁的学龄前儿童(54.67%),发热者62例(82.67%);所有患者均有典型的皮疹,以同时出现于手足口腔者为多(42例,56%);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升高分别为27例(36.00%)和36例(48%);CK-MB和cTnI升高分别为47例(62.67%)和13例(17.33%);胸片、心电图、脑电图异常分别为70例(93.33%)、50例(66.67%)、57例(76%)。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手足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开展必要的辅助检查,对异常者提高警惕,筛查出重症(倾向)患儿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临床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我院从2008年11月至2009年5月共收治小儿手足148例,通过精心护理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

  • 标签: 手足口病 护理
  • 作者: 李旭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乐山市市中区妇幼保健院四川乐山614000)【中图分类号】R82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47-01一到夏秋时节,手足口病就开始在小儿间流行起来,孩子得病后会出现发烧出疹的症状,不仅孩子很痛苦,家长也跟着着急。如果没有及时的救治,或者病情太过严重,则可能发生危险的情况,出现生命危险。随着夏天的到来,北京市在5月份就发出了儿童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的预警,提醒家长们进行防护措施,注意宝宝的个人卫生,同时有条件者还可以接种疫苗。那么手足口病到底是什么呢?它的发病原理是什么?如果小儿得了手足口病,我们该怎样治疗?下面我们就本篇文章给大家详细介绍手足口病。1手足口病1.1发病原理手足口病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在我国以柯萨奇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手足口病多发病在潮湿闷热的季节,这是因为肠道病毒属于RNA病毒,宜在湿热的环境中生存,并不易被胃酸及胆汁灭活,同时对外界抵抗力较强。手足口病易发生于6个月大至5岁内的儿童,三岁时更是常见,这可能是由于儿童的抗体较弱,自身免疫力低从而挡不住病毒侵袭有关。1.2手足口病传播途径人肠道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来看就是人类,而且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传染的主要途径是口部、粪便传播,其次传播是接触了手足口病人呼吸道分泌物或者被疱疹液污染的物品。1.3临床表现手足口病有两种类型,普通型和严重型,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为普通型,症状较轻,无需治疗就能自行恢复。手足口病的一般表现为,儿童感染病毒后会在两天后开始病情发作,初期发病症状和呼吸道感染相似,有发热的症状,但也有些孩子不会出现发热的情况,同时伴有流鼻涕、咳嗽、吃东西困难的症状表现。典型的特征表现是会长出疱疹,长出部位在口腔、手足部、臀部、膝盖后的菱形凹陷处,一般呈圆形扁平凸起,有较厚的表皮,里面还有浑浊的液体,皮纹和长径方向一致,大小不一,四周皮肤泛红,同一个婴儿身上手足口皮疹不一定会完全出现,症状不典型时,可能只会出现在小儿身上的某些部位。1.4手足口病普通型一般表现为发烧、流涎、食欲不振、伴有咳嗽,口腔内舌体或脸颊黏膜可见散发性的疱疹,会有疼痛感,手足和臀部也会出现斑丘疹。普通型多数一周内痊愈。1.5手足口病重症型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则要注意小儿可能发展成重症。连续高烧不退,体温始终在39度以上;出现了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手足的发病特点进行探讨与研究,并且提出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的诊断与治疗措施,控制小儿手足的蔓延。方法通过对本医院收治的50例手足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与分析,对患儿的病情发展趋势以及所呈现出的临床特点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患儿在胸片、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中出现问题。结论小儿手足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常见的临床症状有手足和皮肤疱疹以及口腔溃疡。早期的发现与隔离治疗是控制传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小儿 手足口病 特点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55例手足轻者和恢复期的家庭护理方法。通过探讨轻者手足及恢复期的小儿家庭护理,促进患儿康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近几年来,我镇在手足过程中,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工作,把健康教育作为手足的主要手段来抓。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及时向广大民众传播手足知识,从而实行群,有效控制手足病疫情。最近几年,虽然全镇每年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散发的手足病例出现,但由于我们对手足措施较为得力,所以每次疫情都能得到及时控制,从未出现暴发流行,亦无死亡病例发生。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手足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手足口病防控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在托幼园所手足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辖区内所管辖的8所托幼园所按照随机抽样分成2组,分别为观察组(4个)和对照组(4个),研究时段为2019年4月-2019年9月。结果:行健康教育的观察组,经过健康教育后教师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较高,儿童在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等方面的卫生习惯较好,两组数据对比,P<0.05。干预后观察组儿童手足发病率为2%,对照组为10%,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在托幼园所手足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效果显著,可提高教师和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并降低儿童手足发病率。

  • 标签: 托幼园所 手足口病防控 健康教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手足(HFMD)发病情况,积极探讨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0年1月~2014年12月我疾控中心监测系统中选取4487例小儿手足病患者,收集全部患儿临床资料,对其易发年龄、时间、院隔离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结果2010年小儿手足215例,2011年325例,2012年1140例,2013年819例,2014年1988例;≤4岁小儿手足发生率高于>4岁发生率,5~7月份小儿手足发病率高于其他月份,居家治疗和门诊留观治疗患儿比例高于住院隔离治疗(P<0.05)。结论小儿手足发生率逐年上升,好发于4岁以下患儿,好发时间为5~7月份,多数选择门诊留观治疗,应根据小儿手足流行特点及患儿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与蔓延,有效降低死亡率,确保患儿健康成长。

  • 标签: 小儿手足口病 预防和控制措施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手足是通过肠道病毒造成的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之一,在5岁以下儿童中更容易出现此疾病,容易导致患儿发热,并出现手、足皮疹等情况,偶尔还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导致儿童出现流涕、头痛、咳嗽等症状。做好对手足的预防与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健康,因此也是相关护理的重点研究方向。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护理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