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股关节骨关节病的关节镜治疗效果,总结可以改善股关节骨关节病病患临床效果的主要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2014年03月-2015年03月在我院骨关节外科接受诊治的60例股关节骨关节病病患,分成两个小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接受关节镜治疗。结果2组病患在治疗效果之间明显表现出差异(P<0.05)。结论基于股关节骨关节病病患而言,关节镜治疗有助于提升病患治疗效果,所以可推广。

  • 标签: 髌股关节骨关节病 关节镜 治疗
  • 简介:目的本研究对因膝关节前内侧关节炎进行Oxford单髁置换的中国患者前瞻性收集数据和术中观察股关节情况,并探讨这一结论的正确性。方法研究包括本单位从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连续进行的50例(45例患者)单髁置换病例。术前记录膝关节疼痛的部位,放射学检查发现的股关节退变用Ahlback系统分级。对于术中观察到的股骨滑车软骨磨损情况用Weidow5级分级系统记录,其将软骨状况从无磨损到全层磨损分为0至Ⅳ级。在术后1年随访是用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膝关节评分系统和自我满意度评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前放射学检查发现17膝(34%)存在股关节退变。术中观察发现27膝(54%)存在股骨滑车软骨面磨损,其中19例(38%)位于滑车沟偏内侧,6例(12%)位于滑车沟中央,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共有3例(6%)全层软骨磨损,2例(4%)位于滑车沟偏内侧,1例(2%)位于滑车沟偏外侧。不论是放射学发现的股关节退变还是术中发现软骨磨损病例与股关节相对正常病例相比,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术前放射学发现的股关节退变和术中发现股关节软骨磨损均不能作为Oxford内侧单髁置换的反指征。因外侧股关节退变的相关数据较少,对这类患者选择单髁置换时应慎重。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单间室 髌股关节 疗效
  • 简介:摘要股关节炎是膝骨关节炎的一种类型,是造成膝前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了解股关节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对于预防、治疗股关节炎,防止其进展为膝骨关节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查阅了中外相关文献,旨在阐述股关节解剖结构与运动生理学特点,从髌骨位置、股骨滑车、Q角、髂胫束、内侧股韧带等静力结构异常和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膝周肌肉协同收缩率等动力结构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股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髌股关节炎 生物力学 病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骨针钢丝环扎加前“8”字结扎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均来自我院2010年7月-2014年10月期间的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9例,年龄为15岁-59岁,平均年龄约为37.4岁左右。车祸外伤者38例、跌落伤者22例;左侧髌骨骨折28例,右侧髌骨骨折32例;横形或斜行骨折42例,粉碎性骨折18例。通过对这选取的60例髌骨骨折患者,选用胸骨针钢丝环扎加前“8”字结扎手术内固定治疗,进而观察骨折断端的愈合情况,包括骨折愈合时间的观察;髌骨关节面的平整程度以及膝关节功能的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通过随访12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80天,其中优35例、良2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到96.7%。结论胸骨针钢丝环扎加前“8”字结扎内固定术治疗髌骨骨折,操作简单、能够达到良好的解剖复位、符合生物力学水平、起到了坚强内固定的要求,同时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对髌骨周围的软组织及血运破坏较小,对损伤的软组织的修复及骨折愈合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胸骨针钢丝 环扎 髌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中,对下脂肪垫保留,并予以原位缝合对早期手术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至2017年237例(283膝)行初次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对术后切口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09例(124膝)保留下脂肪垫(保留组),128例(159膝)切除下脂肪垫(切除组)。分别观察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72 h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AKS)的膝评分、术后关节功能、切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随访2年前痛的发生率。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72 h内疼痛评分、AKS评分、关节功能、前痛发生率两组间无差异。保留组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伤口术后持续渗血超过3 d)的患者2例(1.6%),切除组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患者13例(8.2%),两组术后出现切口并发症的概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4,P<0.05),单、双侧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间保留组分别为(84±15)min和(144±13)min,切除组分别为(74±13)min和(133±15)min,保留组明显长于切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侧t=5.746,P<0.05,双侧t=6.463,P<0.05)。结论膝关节骨关节炎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切开原位缝合下脂肪垫的方法,可较完整保留脂肪垫,且不影响手术操作,虽然增加了手术时间,但明显降低了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脂肪组织 疼痛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经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效果。方法 本次总计纳入72例研究对象,均为本研接受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各36例。对照组接受经下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则接受经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对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研究不同入路髓内钉固定治疗效果差异。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膝关节评分较高,骨折愈合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胫骨骨折选择经上入路髓内钉固定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良好恢复,可降低术后感染、愈合畸形和关节疼痛发生率,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经髌上入路 髓内钉固定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经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与传统克氏针贯穿固定远指间关节治疗闭合性性锤状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6年9月至2019年1月我科对闭合性性锤状指60例,根据固定远指间关节的不同方法分为外架组(不经关节面的克氏针外架)32例,传统组(克氏针贯穿固定远指间关节)28例。记录手术时间,随访观察切口愈合情况,有无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和甲床畸形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及1年采用Crawford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患指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如期拆线,未发生切口及针道感染、克氏针松动、甲床畸形等并发症。患指Crawford功能评估:术后3个月优良率外架组75.0%、传统组53.6%,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优良率外架组93.8%、传统组85.7%,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外架治疗性锤状指不损伤关节,早期临床疗效更好,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整体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锤状指 克氏针外架
  • 简介:目的观察自体半肌重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2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行膝关节检查,发现伴随有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各1例,选择骨--骨重建前、后交叉韧带。胫骨内侧鹅足肌腱部位游离半肌进行内侧副韧带重建术。结果12例手术后伤口Ⅰ期愈合。6个月内10例膝关节稳定,应力位拍片内侧比健侧张开均〈5mm,挤压螺钉位置良好。11例关节屈曲0°-120°,1例伴股骨外髁骨折者关节活动度90°。结论自体半肌移植重建内侧副韧带损伤能提供足够的张力,达到坚强固定和关节囊缝合目的。

  • 标签: 半腱肌 内侧副韧带损伤 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锚钉治疗38例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下极撕脱骨折患者38例,采用5.5mm锚钉进行治疗,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观察和随访,随访时间为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58例完全获得随访6~32个月,平均18个月。38例患者中有35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3例患者出现了关节强直。治疗的优良率达92.11%。治疗过程中未发现髌骨下极骨折分离移位及韧带切割滑脱的情况。结论采用锚钉治疗下极撕脱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复位并固定骨折,方法简便易行,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标签: 髌骨下极撕脱骨折 锚钉 临床疗效
  • 简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根据推算,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人数已达1500万[1]。目前公认股关节炎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股关节炎。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br〉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2.5%[3]。低位髌骨是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而导致股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探索低位髌骨引起股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股关节炎及减轻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髌股关节 髌骨 髌骨脱位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刀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脂肪垫损伤的疗效。方法60例下脂肪垫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激光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对照理疗组各30例,对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0天后的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患膝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均有减轻,但治疗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针刀结合半导体激光治疗下脂肪垫损伤可获得满意而稳定的疗效。

  • 标签: 髌下脂肪垫损伤 针刀针灸疗法 半导体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股关节骨关节病的适应症、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股关节骨关节病关节镜治疗38例,通过综合病史、体检、X线摄片及关节镜检查决定手术方案。结果关节镜下检视股关节骨关节病可获得早期、全面的诊断、并可根据病因采取不同的关节镜下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关节镜下检视股关节有利于早期全面诊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关节镜下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恢复快、可重复、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股关节骨关节病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髌股关节骨关节病 关节镜 微创治疗
  • 简介:背景:股关节置换术对于仅侵犯膝关节前间室的单发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当其需要行翻修手术时,是否会影响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仍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回顾先期行股关节置换术后再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结果。方法:我们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10例患者共12膝失败的股关节置换进行了翻修,翻修原因,包括单发的进行性胫股关节炎(6膝)、单发的股关节轧住和轨迹不良(3膝)以及两者同时存在(3膝)。这些患者在股关节置换术后进行翻修术的平均时间为4年,每个膝关节均使用了后稳定型假体,未使用加长柄、填充垫或结构性骨移植物。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了临床及影像学随访,其中包括美国膝关节学会临床及功能评分(KSS)。术前我们就对这些失败的股关节置换术进行了评估,并获得了术前KSS评分。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1年,平均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从术前的57分和51分分别增加至术后的96分和91分。在最近的随访中,没有临床和影像学证据表明这些患者存在股关节轨迹不良、松动和磨损。结论:基于我们对本组患者的小样本短期随访经验,股关节置换失败后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不会影响其结果。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失败后 临床评分 功能评分 随访时间
  • 简介:摘要股关节骨关节炎(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PFOA)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一种重要亚型,人群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既往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诊疗指南主要针对胫股关节骨关节炎制订,而近年来PFOA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PFO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本指南制订小组由骨科临床专家组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指南制订方法,通过多轮针对临床医生的在线问卷调研确定指南中需要定义的重要临床问题;而后针对PFOA领域已发表的相关系统评价、临床试验以及观察性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并对相关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经过多轮德尔菲法投票确定指南的推荐意见及其推荐强度;最终形成了12条推荐意见,涵盖PFOA的诊断(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改变)、非手术治疗(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修复性手术和重建手术)等管理措施。本指南旨在为我国PFOA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脑黄瘤病(CTX)是由CYP27A1基因突变导致的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文中新报道3例CTX患者的临床表型和CYP27A1基因突变类型,进行家系分析和文献回顾。3例CTX患者均存在CYP27A1基因2号外显子c.379C>T(p.Arg127Trp)突变,且均为复合杂合突变,有2例患者为比较罕见的外显子合并内含子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本文丰富了CTX患者CYP27A1基因突变类型,提示CYP27A1基因检测引物也应涵盖包括内含子区更全面的基因序列。

  • 标签: 脑腱黄瘤病 CYP27A1基因 外显子 内含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垂直直肌分级断术治疗小度数垂直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第一眼位小度数[≤10三棱镜度(PD)]垂直斜视的12例成年患者资料,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48±8)岁,病程(15±7)个月。所有患者除外颅脑疾病和眼眶及眼外肌异常。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测量第一眼位斜视度数及双马氏杆试验测量主观旋转斜视角度。根据检查结果行鼻侧或颞侧上直肌或下直肌分级断术。观察术后第1天与末次随访时垂直斜视度数与旋转斜视角度的变化及垂直直肌断比例与垂直斜视矫正度数的关系。垂直斜视度数以M(Q1,Q3)表示,统计学分析主要采用Friedman检验(Bonferroni校正)及线性拟合分析。结果患者随访时间为(7±3)个月。术前第一眼位垂直斜视度数为7.00(5.25,7.75)PD,术后第1天为1.00(1.00,2.00)PD,末次随访时为1.50(1.00,2.00)PD,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患者术后旋转斜视角度无明显变化。线性拟合分析显示垂直直肌断比例为50%~90%可矫正5~8 PD的垂直斜视(R2=0.72;P<0.001)。结论垂直直肌分级断术能够有效改善小度数垂直斜视。

  • 标签: 斜视 腱切断术 眼球运动 动眼肌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