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在2020年为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很多家庭的破碎。但是感染新冠病毒尽可能早的发现并采取治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延续患者生存的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新冠,SARS-Cov-2)的首次报道与2019年的12月末,此后其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性质的新型传染疾病。患有新型冠状肺炎的患者虽然总体的死亡率不高,但是其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重症患者,造成死亡风险的大大提高。眼前对于早期阶段筛查患者发展情况的方式处于较为起步的阶段,这样的问题会导致生产生活受到进一步的影响,为此本文对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判断(新冠)肺部感染类疾病的视觉监测方法进行研究,由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相关概念入手,进而展开检验方式内容及检验训练模型的具体论证,同时使用具体效果的验证确保其有效性。

  • 标签: 深度卷积神经网络 肺部感染 视觉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100例患者临床资料,以肝癌诊断的常规标志物血清甲胎蛋白(AFP)为对照,采用四格表诊断试验的方法分析血清NLR诊断肝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00例肝癌患者中,高NLR(≥1.70)者比例为56%(56/100),高于AFP阳性者比例44%(44/1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8,P=0.08)。AFP阳性患者中,低NLR与高NLR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59、4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1,P=0.048),且高NLR是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1.232,95% CI 1.055~1.438,P=0.008)。结论NLR联合AFP检测可提高肝癌的术前诊断率。高NLR是影响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肿瘤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脑电图(EEG)分型、全面无反应性量表(FOUR)评分在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判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aEEG监测、EEG分型以及FOUR评分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分析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结果aEEG、EEG分型、FOUR评分对预后判断结果与随访结果的Kappa值分别为0.628、0.468、0.569。aEEG、EEG分型、FOUR评分以及三者联合的灵敏度分别为78.79%、75.76%、66.67%、87.88%,特异度分别为84.31%、72.55%、78.43%、90.2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47%、64.10%、66.67%、85.29%,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0%、82.22%、78.43%、92.00%,准确度分别为82.14%、73.81%、73.81%、89.29%。联合检测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明显高于EEG分型(均P<0.05);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明显高于FOUR评分(均P<0.05)。结论aEEG、EEG分型、FOUR评分对重型颅脑外伤性昏迷患者预后判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aEEG的有效性略高于EEG分型、FOUR评分,并且三者联合预测的有效性高于单一指标预测,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aEEG 脑电图分型 FOUR评分 重型颅脑外伤 昏迷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阐明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在乳腺癌的化疗敏感性和术后复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GEO公共数据库GSE25066、GSE32603共2个系列,提取临床数据包括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病理评价、术后随访复发与否及复发时间,提取如下18个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基因的表达水平:CD44、CD24、EPCAM、CD49f、PROM1、CD61、ALDH1A1、CD10、ALDH1A3、ABCG2、RANK、CD47、CD166、SLUG、SOX2、SXO9、SOX10、MYC。GSE25066共488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组(n=99)和癌组织残留(RD)组(n=389),分别利用Logsitic、lasso、COX回归分析每个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与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另外纳入包含完整随访资料病例418例,分为复发组(n=111)和未复发组(n=307),分析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与肿瘤复发的相关性;GSE32603系列包括16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基因表达结果,分析化疗前后标志物表达水平变化,明确化疗对干细胞的富集作用。结果化疗敏感性相关分析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44(OR=0.78,95%CI:0.63~0.98)、SLUG(OR=0.80,95%CI:0.68~0.93)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负相关,CD24(OR=1.18,95%CI:0.97~1.47)与化疗敏感性呈正相关。在复发相关性分析中,证实CD44+(OR=1.22,95%CI:0.98~1.51)、CD24low(OR=0.94,95%CI:0.79~1.11)、SANI2(OR=1.17,95%CI:1.00~1.37)高表达者复发率高。随着化疗进展,MME、CD49f、SOX10、MYC和SOX9标志物呈现富集过程(P<0.05)。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CD24-以及SLUG可以用于预测新辅助化疗疗效、肿瘤治疗后复发,是研究乳腺癌干细胞比较稳定的标志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复发 化疗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急性左心衰竭发作时血淀粉酶异常增高的临床研究及对判断预后情况的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血淀粉酶情况划分为50例对照组(血淀粉酶未升高)和50例实验组(血淀粉酶升高),在2018年01月至2019年06月期间完成收集。评比两组临床研究情况及对判断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 CT 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嗅觉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 方法 : 选择 2018 年 6 月至 2020 年 1 月, 我院接收的均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方案 的 100 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对比其术前、术后 6 个月嗅觉 VAS 评分、 T&T 嗅觉阈值、以及鼻窦 CT 嗅区评分。 结果 :观察组嗅觉 VAS 评分( 2.41±1.07 )、 T&T 嗅觉阈值评分( 1.56±0.73 )、嗅裂后区( 1.03±0.15 )、嗅裂前区( 1.14±0.17 )等指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 :实施多层螺旋 CT 诊断方案,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具有准确判断预后的效果。

  • 标签: 多层螺旋 CT 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 嗅觉评估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四维有限元骨承载力分析的方法,对于长管骨骨折术后患者采用双腿平行CT扫描、双腿几何建模、有限元分析的方法,通过与健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对比分析,根据时间轴上的变化趋势,判断目标骨段骨愈合的程度,辅助诊断长管骨的骨愈合、骨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方法选择2014年到2017年间,临床诊断骨延迟愈合的26例病例进行了系统随访。在骨愈合不同阶段的CT数据进行三维建模,材料赋值,建立下肢长管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仿真计算目标骨段承载受力状况,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单轴压缩实验的仿真,分析双腿目标骨段的受载荷情况。结合米塞斯应力最大值及载力-位移曲线下总面积进行比值分析,作为观察骨愈合程度的指标,对于临床诊断进行二次修正,并观察最终临床愈合结果。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2~4年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年。临床诊断骨延迟愈合完整病例26例,对26例病例采用有限元骨承载力分析法共分析54次,修正诊断为:6例(23.1%)病例判定骨愈合;16例(61.5%)病例判定骨愈合不良;4例(15.4%)病例判定骨不连。利用米塞斯应力最大值及载力-位移曲线下总面积进行比值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法得到P=0.170,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存在非随机相关性。结论采用有限元骨承载力分析的技术,可以三维定量分析骨折端的骨愈合程度,结合时间轴上变化规律的描述,可以给骨不连和骨延迟愈合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诊断依据。该方法也较好的观察到,高能量损伤的骨愈合过程难以按照经典骨愈合理论的进程演变,通常其骨愈合所需的时间更长,但能显示出其缓慢的愈合趋势,应用前景广阔。

  • 标签: 骨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骨愈合 骨承载力分析
  • 简介:摘要:结合事故案例本文简要论述了电气化铁路变配电所常见故障类型及处理原则,介绍了电气化铁路变配电所常见故障的判断方法,提出了电气化铁路变配电所常见故障的处理方法。

  • 标签: 电气化铁路 供电设备 故障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PETCO2判断孕产妇脊椎-硬膜外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的准确性。方法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孕产妇50例,足月妊娠,年龄25~40岁,体重65~90 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放置鼻氧管,一孔用于吸氧,吸入氧浓度29%,氧流量2 L/min;一孔用于采样,连接PETCO2监测仪,连续监测PETCO2。平静仰卧位5 min后,记录SBP及PETCO2作为基础值(SBP0和PETCO2-0)。麻醉给药后每隔1 min记录1次SBP及PETCO2,共记录10 min。发生SHS(SBP≤80 mmHg或下降幅度≥30 mmHg)时,静脉注射麻黄碱5~10 mg。按照是否发生SHS分为2组:SHS组和非SHS组。记录麻醉后10 min内SBP最低值(SBPmin)及PETCO2最低值PETCO2-min。SHS组记录给药即刻至SBP开始升高的时间(TSBP)和给药即刻至PETCO2开始升高的时间(TPETCO2)。计算麻醉前后PETCO2的变化率(△PETCO2)和SBP的变化率(△SBP)。△PETCO2和△SBP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PETCO2判断SHS的准确性,计算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与非SHS组比较,SBPmin和PETCO2-min降低(P<0.05)。△PETCO2与△SBP呈正相关(r=0.745,P<0.05)。PETCO2判断SHS的曲线下面积及其95%可信区间为0.910(0.821~0.998),临界值为-16.433%,灵敏度为92%,特异度为88%。与TSBP比较,TPETCO2缩短(P<0.05)。结论PETCO2可准确判断孕产妇脊椎-硬膜外麻醉后SHS。

  • 标签: 低血压 仰卧位 麻醉,脊椎 麻醉,硬膜外 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 简介:摘要42例胰体尾癌患者根据初次就诊时的血清淋巴细胞绝对值(ALC)、CEA及CA19-9水平被分为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及其对应的正常组,分析血清ALC、CEA、CA19-9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对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结果显示CEA升高与伴有肝转移及TNM分期晚有相关性。血清ALC低下组、CEA及CA19-9升高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均较其对应的正常组患者明显缩短。血清ALC低下组患者的CEA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血清ALC正常组患者的CA19-9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因此,在应用血清CEA、CA19-9对胰体尾癌患者进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时同时考虑患者血清ALC水平可提高对胰体尾癌病情预测的准确性。

  • 标签: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199 淋巴细胞绝对值 胰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据痰液性状初步判断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及选择相应抗生素的准确性,分析患儿年龄、入院前病程、住院时间等与痰培养阳性率、多重耐药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300例为观察对象,经鼻取患儿下呼吸道痰液记录其性状并进行细菌培养,记录入院初期及住院3~4 d后抗生素调整情况,分析年龄、住院时间等对疾病恢复的影响。结果3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痰培养阳性110例,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亚种。与痰培养阳性者比较,黏白痰及黏黄痰组,痰培养阴性者初次用药准确率高(黏白痰64.4%,黏黄痰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P<0.01)。入院前病程长短在病原菌阳性率、多重耐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长短在病原菌阳性率(住院时间≤7 d为24.7%,住院时间>7 d为48.1%,χ2=17.66)、多重耐药率(住院时间≤7 d为13.9%,住院时间>7 d为35.1%;χ2=5.40)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的病原菌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个月组48.1%,>6~36个月组28.3%,>36个月组25.0%,χ2=13.64,P<0.05)。结论抗生素使用准确率与痰液性状及痰培养结果有关,黏白痰及黏黄痰组的痰培养阴性者初次用药准确率高,一旦明确病原菌,更换敏感抗生素的概率增加。病原菌阳性率和多重耐药率与住院时间、患儿年龄有一定的关系。

  • 标签: 数量性状 颜色 呼吸道感染 集落计数,微生物 抗菌药 时间因素 儿童
  • 简介:摘要:实验设计题是综合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突出主题,因灵活性高,具有开放性,代表了生物高考的主导方向,成为高考选拔人才的常考题型,而考生觉得这类题高深莫测,设计思路把握不好,失分颇为严重。因此,根据实验设计题的特点,就我自己在高中生物教学生涯中关于基因位置的判断为例,发表一下这类实验设计题的思路。

  • 标签: 实验设计 高考生物 解题思路
  • 简介:摘要:通过对中职生学习特点、学习能力水平及心理现状探究,以语文课堂为依托,旨在探寻构建职业院校学生能力的方式方法。既要从职业学习的特殊规律出发 ,遵循中职生的学习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又要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诊断与监测,找到问题根源,采取针对性措施;同时重视课堂、重视阅读,从教学系统的优化入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基。

  • 标签: 自主学习 自我调节 价值判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血氨水平对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69例成人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的一般情况、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于确诊脓毒症6~8 h或体检时取动脉血检测血氨水平和血常规。观察和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及28 d临床结局(存活和死亡)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各指标间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不同血氨水平患者的28 d累积生存率。结果169例脓毒症患者中,排除年龄<18岁、妊娠、慢性疾病终末期、诊断脓毒症至入住ICU超过6 h和失访患者12例,最终15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脓毒症组71例,脓毒性休克组86例;随访28 d存活115例,死亡42例。不同病情严重程度和临床预后组间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脓毒症组血氨、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氨(μmol/L):42.28±28.64比12.05±5.44,WBC(×109/L):17.51±5.13比6.57±2.20,Neut%:0.87(0.82,0.90)比0.62(0.59,0.67),均P<0.05〕,且脓毒性休克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氨、WBC、Neut%和28 d病死率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分):24.49±6.22比14.31±3.32,血氨(μmol/L):52.93±34.11比29.38±10.37,WBC(×109/L):20.21±3.77比14.02±4.23,Neut%:0.89(0.86,0.92)比0.82(0.79,0.89),28 d病死率:43.0%(37/86)比7.0%(5/71),均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血氨、WBC和Neut%均显著高于存活组〔APACHEⅡ评分(分):26.86±7.91比17.34±4.90,血氨(μmol/L):69.98±41.14比32.17±11.31,WBC(×109/L):20.20±4.78比16.53±4.91,Neut%:0.89(0.87,0.95)比0.87(0.82,0.90),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血氨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92,P<0.01),与WBC水平存在中度正相关(r=0.343,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及血氨水平预测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6和0.90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7);APACHEⅡ评分联合血氨时的AUC显著高于单用APACHEⅡ评分(0.913比0.846,P=0.002),但与单用血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13比0.901,P=0.647)。血氨临界值为36.50 μmol/L时,预测28 d死亡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2.9%和73.9%,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56和0.10。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血氨>36.50 μmol/L脓毒症患者28 d累积生存率较血氨≤36.50 μmol/L者显著降低(Log-Rank检验:χ2=9.620,P=0.002)。结论监测动脉血氨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及预后的评价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为脓毒症血氨水平干预治疗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血氨 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氨酸(11C-MET)PET显像对术前胶质瘤的分级判断及其对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于华山医院PET中心行11C-MET PET显像的118例术前脑胶质瘤患者(男70例,女48例;中位年龄45岁,范围10~71岁;Ⅱ级65例、Ⅲ级34例、Ⅳ级19例),基于病灶对其11C-MET摄取值进行半定量分析,计算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标准摄取峰值(SUVpeak)、病灶SUVmax/正常对侧脑皮质平均标准摄取值(TBR)。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11C-MET脑PET显像对不同级别胶质瘤间的鉴别效能;并结合IDH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11C-MET PET半定量参数对IDH1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效能。结果低级别胶质瘤(LGG;Ⅱ级)与高级别胶质瘤(HGG;Ⅲ和Ⅳ级)组SUVmax (2.458±1.100和3.828±1.540;t=5.624, P<0.01)、SUVpeak (2.160±0.991和3.261±1.319;t=5.175, P<0.01)、TBR(2.283±0.942和3.434±1.395;t=5.328,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Ⅲ和Ⅳ级胶质瘤亚组的SUVmax(2.458±1.100、3.591±1.611和4.251±1.343; F=17.67, P<0.01)、SUVpeak(2.160±0.991、3.040±1.335和3.656±1.225; F=15.48, P<0.01)和TBR(2.283±0.942、3.010±1.242和4.192±1.358; F=22.73, P<0.01)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UVmax、SUVpeak、TBR分别在Ⅱ与Ⅲ级胶质瘤间、Ⅱ和Ⅳ级胶质瘤间,TBR在Ⅲ和Ⅳ级胶质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单参数分析中,SUVmax预测IDH1突变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AUC)=0.808, z=7.193, P<0.01];多参数分析中,SUVmax+SUVpeak预测效能最佳(AUC=0.852, z=9.115, P<0.01)。Ⅱ级胶质瘤(n=55)中,IDH1基因突变者(n=41)的TBR低于IDH1基因野生型者(n=14;2.152±0.759与2.793±1.208;t=2.326, P=0.02),而含少突成分的胶质瘤患者(n=26)的TBR高于单纯IDH1突变者(n=18; 2.383±0.825与1.854±0.478;t=2.447, P=0.02)。结论11C-MET脑PET显像半定量参数(SUVmax、SUVpeak、TBR)对术前脑胶质瘤有很好的分级判断效能。SUVmax作为单一参数对IDH1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最佳,SUVmax+SUVpeak的多参数预测效能最好。胶质瘤中含少突成分会使11C-MET摄取值增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11C-MET对胶质瘤级别的判断效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甲硫氨酸 基因 突变 异柠檬酸脱氢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8版分期更新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分期的改变及预后判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65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符合入选标准的共103例,按照第7版和第8版AJCC分期标准重新分期,比较总体患者和4种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分期结果,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期变化差异分析,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生存率比较,比较第8版分期更新对总体患者和各分子分型患者的分期改变及预后判断效力。结果相比第7版,第8版分期在总体患者中分期下降共52例(50.5%),分期上升8例(7.8%),构成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uminal亚型患者分期无上升,34例下降,下降比例87.2%(34/39);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亚型患者分期无上升,4例下降,下降比例19.0%(4/21);三阳性亚型患者分期无上升,14例下降,下降比例82.4%(14/17);三阴性亚型患者分期均无下降,8例分期上升,上升比例30.8%(8/26),以上所有分期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AJCC第7版分期,总体患者及Luminal亚型患者无病生存(DFS)时间在不同分期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按照AJCC第8版分期,总体患者及Luminal亚型患者DFS时间在不同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随着分期上升,DFS时间相应缩短,表明第8版分期更能精准评估患者预后。结论相比AJCC第7版分期,第8版分期评判后,总体患者分期下降比例明显高于分期上升比例,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分期改变不同,除三阴性亚型患者分期上升外,其余亚型患者分期均下降。对总体患者和Luminal亚型患者的DFS分析显示,第8版AJCC分期较第7版能更精确地判断预后。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分期 分子分型 预后 美国癌症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