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持救护车上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对胸外按压质量的效果,同时评价其对背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模拟40个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救护车转运的场景,招募的8名心肺复苏实施者在救护车转运过程中在模拟人上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通过心肺复苏反馈系统评价胸外按压质量,同时应用背部疼痛评分量表评价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结果与未应用平衡架组相比,应用平衡架组有较高的有效按压比例(72%±4%vs.50%±3%),较低的按压中断时间比例(10%±3%vs.24%±5%)和背部疼痛评分(1.55±0.76vs.2.60±0.82)。结论这种救护车上保持施救者身体平衡的固定架有益于提高胸外按压质量,同时降低实施者背部疼痛的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具体临床疗效,为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86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例数相同的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行开放椎弓根螺丝钉内固定治疗,实验组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具体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情况以及治疗期间椎体缘高度、Cobb角情况。结果组间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后缘高度以及Cobb角情况对比,P>0.05差异不明显。治疗后组间相同观察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以及治疗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实验组均有明显优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P>0.05。结论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行微创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以及复位效果显著等优势,具有实施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择期伤椎椎弓根置钉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手术前后伤椎椎管前后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伤椎椎管前后径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急诊单侧椎弓根减压后路复位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能够在不增加创伤基础上,确保脊柱稳定性,解除脊髓及神经压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胸科手术术后患者88例,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两组术后均予以PCIA,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研究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比较两组的PCIA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情况,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PCIA平均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h、12h、24h、48h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内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术后应用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PCIA按压次数和舒芬太尼用量,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胸水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因胸腔积液于我院就诊的患者8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临床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46例、非结核性胸膜炎38例,分别采集患者外周血进行γ干扰素水平测定,采集胸水进行γ干扰素和腺苷脱氨酶水平测定,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检测方式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检测结果一致性,利用MedCalc软件比较三种检测方式ROC曲线面积大小。结果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腺苷脱氨酶(ADA)检测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灵敏度依次为65.22%、89.13%、71.74%,特异度依次为68.42%、94.73%、78.95%。胸水IGRA灵敏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χ2=7.466,P=0.006)和胸水ADA(χ2=4.420,P=0.036),胸水IGRA特异度高于为外周血IGRA(χ2=8.756,P=0.003)和胸水ADA(χ2=4.145,P=0.042)。外周血和胸水IGR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Kappa=0.167),胸水IGRA和ADA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572)。外周血IGRA、胸水IGRA以及ADA检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3、0.966、0.814。胸水IGRA检测ROC曲线面积明显大于外周血IGRA检测(Z=3.923,P<0.001)和胸水ADA检测(Z=2.779,P=0.005)。结论胸水IGRA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效能优于另外两种检测方法,胸水IGRA可以推广为临床上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辅助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椎弓根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单节段胸腰椎新鲜骨折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50例。常规组接受经皮穿刺后凸成形术,实验组接受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联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统计并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腰背痛评分、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矫正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实验组椎体后凸矫正率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80例进行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ODI评分均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患者,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且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今后的治疗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方法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回顾性选择我院收治的6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冷冻切片病理诊断及结果。结果本组68例患者通过冷冻切片诊断,结果显示,63例(92.64%)准确,2例(2.94%)误诊,3例(4.42%)延迟诊断。冷冻切片诊断确诊的63例,镜下可见甲状腺背景内异型肿瘤细胞团巢,与四周组织间未见渐进性过渡,57例间质硬化,53例间质浸润或者周围组织浸润,49例呈纤维血管轴心乳头结构,核沟与核内假包涵体明显,有呈柱状或者立方形的肿瘤细胞,可见宽广胞质以及形态不规则且大小不一的核体,另外,13例为砂粒体标本,21例组织标本伴有钙化表现。结论冷冻切片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准确率高,建议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静脉化放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大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介入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肿瘤直径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0%,P<0.05。在对患者术后进行三年随访发现,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宫颈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介入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方式,其临床效果良好,使患者肿瘤体积缩小,淋巴结细胞的转移和扩散也得到了明显的减少与控制,提高了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简介:目的:对早期宫颈癌磁共振影像表现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探讨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30例宫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磁共振检查结果和内镜下宫颈病理活检结果及术后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检查分期Ⅰa1-2期患者4例,Ⅰb1期患者7,Ⅰb2期患者有12例,宫颈炎4例,宫颈正常磁共振表现3例;临床病理分期Ⅰa1-2期患者6例,Ⅰb1期患者有4例,Ⅰb2期患者有11例,CIN III期有6例,宫颈局灶炎性病变3例;MRI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66%。结论:在早期宫颈癌的筛查中,核磁共振有较高的准确性,在宫颈癌的治疗和预后中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可以将MR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及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治疗的子宫内膜癌的患者,选取的患者在手术中均实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在手术后实行石蜡病理检测。结果根据研究发现,快速冰冻病理检测与石蜡病理检测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69.00%。其中分期准确率中,G1级的符合率为62.00%,G2级的符合率为70.00%,G3级的符合率为83.00%,病变部位浸润程度准确率中Ⅰ级的符合率为49.00%,Ⅱ级的符合率为84.00%,Ⅲ级的符合率为92.00%。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快速冰冻病理检查,可以将子宫内膜癌检测出来,并检测分期的情况以及病变部位的浸润的程度的情况,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denoidbasalcarcinoma,AB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加强临床和病理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一例新发现的宫颈ABC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宫颈ABC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常常在妇科体检或其他疾病治疗时偶然发现,其病理镜下表现为小巢团状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不明显,需与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等鉴别,相比这些恶性肿瘤,其预后较好,治疗一般单纯性宫颈病灶切除或全子宫切除即可,无需放、化疗。结论宫颈ABC是一种罕见的宫颈恶性肿瘤,与宫颈其他恶性肿瘤相比,其生物学行为较善良,临床和病理均需仔细鉴别,避免过度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收治的32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复习其病理形态。结果①病理分型32例患者中,单纯型14例,构成比为43.8%;伴有浸润性导管癌11例,构成比为34.4%;伴有导管原位癌5例,构成比为15.6%;伴有黏液癌2例,构成比为6.3%。②病灶成分分组及其淋巴结转移情况32例患者的病灶成分分组中,<50%组15例,构成比为46.9%;≥50%组17例,构成比为53.1%。淋巴结转移情况中,<50%组的阳性率为80.0%,≥50%组的阳性率为94.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③免疫组化结果中,雌激素抗体阳性例数27例,阳性率为84.4%;孕激素受体阳性例数25例,阳性率为78.1%;P53抑癌基因阳性例数26例,阳性率为81.3%;癌基因cerbB2阳性例数18例,阳性率为56.3%。结论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对病理活检、治疗以及随访观察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癌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明确诊断的80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放化疗。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Enneking评分,观察组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55%,3年生存率为37.5%,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32.5%,3年生存率为20%,观察组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在宫颈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入2012年11月到2013年11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平均划分成为两个组别,主要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法,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法,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下床时间指标与治疗效果。结果经动态分析实验组手术时间(234.56±25.66)分钟,出血量(290.11±24.63)毫升,下床时间(7.14±1.11)天。对照组手术时间(361.22±24.63)分钟,出血量(352.22±25.66)毫升,下床时间(14.25±1.22)天。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与下床时间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为75.0%,实验组为97.5%,对照组低于实验组,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性。结论在宫颈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法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加快康复速度,具有很高的推广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