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儿科常见疾病中药新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指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临床评价学组制定的、指导儿科中药Ⅱ期、Ⅲ期临床试验和上市后有效性再评价方案设计的、具有病种特色的系列临床评价技术指南,旨在推动儿科中药临床试验设计与评价水平的提高,并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的儿童用药。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共识会议法'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展共识方案(GPP)有关原则,国内全部18个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中医儿科专业的临床儿科专家以及国内相关临床评价专家参加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轮状病毒性肠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障碍、遗尿症、手足口病、湿疹11个儿科常见病种指南的起草或多次提出修改建议,历经3年反复完善,最终形成共识,并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于2013年10月发布。本指南从研究背景、研究目标、总体设计、诊断标准、受试者的选择、给药方案、安全性评价、有效性评价、试验流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质量保证、相关伦理学要求、试验结束后的医疗措施、资料保存等方面阐述了儿童抽动障碍中药新药临床试验的设计与评价技术要点,期望能为申办者与研究者在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中提供指导。
简介:目的比较吴茱萸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挥发油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的影响,进行吴茱萸药材的急性毒性观察与评价,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制备吴茱萸全组分、水提组分、醇提组分和挥发油不同组分,按照经典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试验数据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30),公斤体重法计算最大耐受量(MTD),连续给药观察14天。结果吴茱萸不同组分对小鼠急性毒性强度为:挥发油〉全组分〉醇提组分〉水提组分。吴茱萸挥发油LD30值为2.70mL·kg^-1·d^-1,95%的可信限为2.58~2.84mL·kg^-1·d^-1;吴茱萸全组分、醇提组分和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印,MT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分别为15.6g·kg^-1·d^-1,70.6g·kg^-1·d^-1和80.0g·kg^-1·d^-1,分别相当于临床70kg人每公斤体重日用量的242.7倍、1098.2倍和1244.4倍。结论吴茱萸药材具有一定的毒性,与药典和文献记载相符。通过吴茱萸不同组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比较研究,有利于进行吴茱萸药材系统的毒性研究与评价,为进一步锁定毒性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化脓性骨髓炎细菌培养、药敏试验数据。方法:100例患者参与,均患化脓性骨髓炎,对所有病例开展培养、药敏试验,记录细菌培养结果。结果:100例标本中,阳性标本89例,占比89.00%,阴性标本11例,占比11.00%,最多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9例,占比43.82%,第二是铜绿色假单胞菌14例,占比15.73%。药敏试验结果:敏感率从高到低分别是:丁胺卡那霉素敏感率76.40%、环丙沙星敏感率62.92%、青霉素11.24%。结论:化脓性骨髓炎容易滋生很多细菌,需培养细菌,分析致病菌,开展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数据合理选择抗生素搭配治疗,提高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