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国学班开办、国学大师开评、国学短信开通、国学博客开放……中国的“国学热”可谓持续升温,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争论。复兴国学,是为圈钱获利,还是为传承文化?这场争论也关系到儒家传统在中国的处境以及中国如何延续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对当今世界的意义等重大问题,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

  • 标签: 国学大师 杜维明 新儒学 儒家文化 “国学热” 传承文化
  • 简介:基于时代变动的中外儒学研究,恰如一面镜子,照透了诸多研究者身后的“理论预设”。第一,儒学虽与原始神道同源,但终究与玄学和宗教,流为二事,自觉长成东方式的知识体系;它也不会因为被标举成某种“国学”,就越发显得尊严别致。第二,政治史决定儒学史。缘饰吏事,多是中国士绅的世纪噩梦。儒学政治化实难负儒学现代化之重任。第三,经济文化学崛起后,东亚儒学遂成宠物。但生成于农业母体的儒学,在市场经济主流下的命运归宿,才是真挑战。总之,以儒学为道具,学界虽屡有新见,但与儒学何干!

  • 标签: 儒学 儒学政治化 经济文化学 知识分子
  • 简介:欧阳修从三个方面对儒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契儒家六经之本旨;二建构儒家社会;三倡天道性命可存而不论,儒者们应该关注仁义礼乐之教化.欧阳修并非没有探讨儒家本体论(所谓天道性命等)的纯理论的能力,而是他的注意力不在于此,而且他还进而认为,纯理论的探究会妨碍儒家仁义礼乐的实施.对儒家天道性命问题贡献甚少的欧阳修,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他不仅以其经学、文学、史学、金石之学、目录学等多方面的独创性的学术探讨而奠定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更以其对儒家忠孝仁义、礼乐教化等的大力倡导而对北宋以后儒家政治社会、道德社会和民间社会的建构做出了前无古人、后也鲜有来者的巨大贡献.

  • 标签: 欧阳修 儒学思想 北宋 政治社会 道德社会 民间社会
  • 简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儒家思想流传至今,是中国的主流意识,即使是在当代多元文化的中国,也是无处不在地深深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儒学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仅从儒学的哲学文化、伦理文化和宗教文化三个方面,浅析儒学对韩国文化的影响。旨在通过分析儒学对韩国的影响,促进中韩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 标签: 儒学 韩国文化 哲学 伦理 宗教
  • 简介:以“儒家思想与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第五届国际儒学大会日前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与会学者联署发表《生态宣言》,倡议广大儒学研究者行动起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身体力行实践生态型生活方式,做生态实践的榜样与典范。

  • 标签: 生态文明 儒学 国际 生活方式 儒家思想 珠海市
  • 简介:摘要:日本儒学是从中国儒学吸取滋养、以中国儒学的发展为原动力而逐步成长的。儒学伦理日本化的结果使“忠勇”成为武士道精神信奉的儒学德行。而武士道精神首先起源于古代的日本,是一种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甚至一度成为日本的主导文化。本文从武士道精神的内涵、起源、形成入手,分析它和儒家学说的关系。

  • 标签: 日本武士思想 儒学思想 比较研究
  • 简介:莽苍悲凉,气盖一世:曹诗的艺术风格对曹操诗歌艺术风格的体察,古人有大体相近的看法。钟嵘曰:“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下》)

  • 标签: 原始儒学 诗化 曹操 大气 意境 艺术风格
  • 简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对社会的文化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儒学的现代转化和传播带来了机遇。儒学的现代转化必须承担解答社会问题、涵养人的精神世界、参与国际文化竞争的历史使命;儒学的传播要坚持多元化、立体化的原则,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强大技术手段推动儒学传播的大众化、精准化和趣味性,并加强与线下资源的整合互动,形成立体式、互动式的传播格局。

  • 标签: 移动互联网 儒学转化 儒学传播
  • 简介: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着眼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不忘本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梳理现当代儒学发展历程与新时代儒学发展的现状,揭示新时代儒学建构的理论价值和运用价值,探索儒学服务现代治理的现实路径,提出新时代儒学创新并服务现代治理的对策建议。

  • 标签: 文化自信 新时代儒学 儒学创新 现代治理
  • 简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会引起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而企业文化是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一个方面,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企业文化,但同时对企业文化建设如何适应时代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儒学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融入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体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促进儒学传统的现代转化,走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一条新路.

  • 标签: 儒学传统 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创新 人本管理 跨文化管理
  • 简介:启蒙思想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早期的严复到后来的五四运动直至今日的新儒家,关于启蒙的话题一直在继续。从"物竞天择"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到日后的"超越启蒙心态",中国知识分子一直致力探索中国文化发展的新契合点。

  • 标签: 启蒙思想 新儒家 严复
  • 简介:明清之际士商关系转变与社会转型的研究较受学界关注,然而文学生态中所反映的明清之际的士商互动却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分析明清之际短篇小说等文学体裁创作的文人化倾向的探讨入手,结合明清文学生态中的商人化题材,可为透视明清之际士商互动与儒学转向提供某些可能性信息,从中窥见儒学民间化的某些迹象。

  • 标签: 文人化 通俗文学 明清儒学转向
  • 简介:牟宗三先生是研究宋明理学的大家,先生之《心体与性体》三大册在大陆、港台学术界影响深远。故深入分析其研究进路、方法及得失,对推进宋明理学研究有重要意义。牟先生对宋明理学的论述,主要基于对儒学本质的看法,但他将儒学定性为"内圣成德之教"是含混而不恰当的。儒学本质上是内圣与外王一体两面的,心性修养与政治实践内在贯通、不可分割,这不仅是儒学区别于宗教之根本所在,而且也是儒学自始一贯的理论品质。正因为这种对儒学性质的错误解读,导致牟先生对宋明儒学的根本误判,如"朱子歧出"、二程对立,等等。而对二程特别是程颢思想的解读尤其存在严重的理论失误。从牟先生关于程颢《定性书》与《识仁篇》两篇重要文献的解读可以看到,牟先生对于程颢心性关系思想、天人关系思想及其工夫论思想等均并未能够找到合理的理解进路,不仅存在套用西方哲学的"共相"思维的问题,而且存在违背哲学研究学术规范的任意裁剪或强加的问题。

  • 标签: 牟宗三 《心体与性体》 儒学 朱熹 二程
  • 简介:程颐心性论承孟子两种“性”之分而来,其“性即理”指“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於心”,属实践理性;冯友兰、牟宗三先生解为柏拉图式的“理型”“共相”,泛指人与万物之自然生理之性,故对程颐“性之有形者谓之心”,“涵养用敬”,“进学致知”,有一系列的误解。故有必要对之加以分析和说明。

  • 标签: 涵养
  • 简介:<正>中国没有自己的法哲学是一个无法争辩的事实。然而究其个中原因,却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认为只有从我们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从文化哲学中去寻找答案才能抓住根本。法哲学的缺失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论预设的逻辑必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一个不证自明的逻辑基点,一种文化就是从这个

  • 标签: 法哲学 中国 儒学 现代法学 法律文化
  • 简介:传统儒学内在包含了经学与子学两个部分,其中经学一直是儒家思想的轴心,并统合着子学的发生与发展。儒家十三经的基础是以《易》为核心的五经,其余诸经皆是在儒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陆续扩充并入的,这可以看做是历代经学在面对不同时代社会问题时的自我调整和发展。面对传统经学的这一自我创生性特点,当代学者应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在重建当代经学研究体系的同时,发扬其积极的理论价值。

  • 标签: 经学 体系构建 研究方法 经纬法
  • 简介:孔子真的离我们而去了吗?他生活在2500多年前,他的思想即使在那样遥远的年代也引起人们的关注。今天,为什么又要提起他呢?他的名望,他的那些看上去十分有利于绝对统治和无条件服从的说教,曾经使他成为亚洲的专制统治者们维护专制统治的有力工具。

  • 标签: 全球化时代 东西方 圣人 意味 儒学 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