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读《汉语学习》创刊号,我非常高兴。学好汉语是广大朝鲜族群众的一致要求。而今粉碎了“四人帮”,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学好汉语的迫切感也与日俱增。这时,延边大学中文系的同志们思想解放,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办起我们盼望已久的汉语学习普及刊物,这必将给我们的汉语学习带来新的推动、新的生机。《汉语学习》将使更多的人得以更快更好地掌握运用汉语这一全国各族人民通用的交际工具,以利于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共同奋斗,来实现四化。学习一种语言并不容易,尤其是学习第二语言。各种语言各有共特点。要学习第二语言,必须还要识别和掌握这种语言不同于第一语言的那些特点,这是学好和运用第二语言的关键,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难点和重点。我们大多数人是首先掌握了朝鲜语之后才着手学习汉语的,因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会时时受到一些朝语的影响。这种影响住往导致不懂或
简介:<正>《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篇。文章集中阐述了孟子施"仁政"、弃"霸权"、倡"保民"、"去"残民"的学说的重要理论。它是孟子学说中具有代表性文章之一。文章中不仅贯穿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重要思想的主线,而且还设想了许多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的具体措施。这些主张在当时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更值得注意的是该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一)运用了眼前实事、情中至理构成富有夸张性鼓动性的比喻。论说,即是说理。它是"以理服人",以期达到使对方言听计从的目的。为此,或借助于生动具体的形象,或得力于严密的逻辑推理。在《齐桓晋文之事》章中,当论述施仁政时孟子机智地将上述两种手法熔于一炉。即采用眼前实事来比,从而又进行推理,请看:"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比喻齐宣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来比喻"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小至日常生活中的一片羽毛,一根树枝,次之到一车柴薪,大至泰山、北海。对生活在北
简介:<正>读了在《汉语学习》一九八〇年第五期转载的《从“一齐众楚”谈起》一文和编者按语,受到了很大启发。实践也有力地证明,在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确实是非常必要的。不仅汉族学生学习外语如此,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也不例外。因为,朝鲜族聚居区的学生从小只使用本民族语言,很少接触汉语,基本上没有汉语基础,所以,从掌握第二语言的规律上讲,朝鲜族学生学习汉语跟汉族学生学习外语是没有什么两样的。那么,在汉语教学中,如何给朝鲜族聚居区的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呢?我们曾经搞过一个“汉语授课加朝语”的试验。也就是说,在朝鲜族学校里,除朝语课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汉族学校的课本,用汉语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