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慢阻肺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2月时间段内16例进至本院接受治疗的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先后入院治疗时间分为采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观察组以及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各8例;从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观察其应用价值。结果:对照组有6例患者感到满意,总满意度75.00%;观察组有8例患者感到满意,总满意度100.00%,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躯体、心理、物质生活、社会四项功能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前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后者(P<0.05)。结论:在慢阻肺临床护理中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的价值高,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在肛瘘术后疼痛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在我院就诊的肛瘘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进行护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前试验组患者NRS、SAS和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NRS、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NRS、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对肛瘘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减轻患者术后肛周疼痛,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速肛瘘术后的康复进程。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慢阻肺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分别给予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及常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配合率97.78%、总满意率95.56%,对照组治疗配合率82.22%、总满意率77.78%,前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应用双向质量反馈护理干预后,可显著提高慢阻肺患者治疗配合程度,利于疾病康复,其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在儿童多动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收治的70例儿童多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法进行观察。其中,35例患者接受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干预,作为实验组,另外35例患者接受传统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特征相似。实验组在每周接受3次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干预,持续12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多动症状状况有明显改善,行为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实验组的多动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的多动症状评分变化不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的学习和社交能力也有显著提高。结论: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效果。通过提供实时的生物反馈和情感宣泄的机会,生物反馈联合沙盘游戏可以调节多动症患者的情绪和行为,改善他们的多动症状,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的管理策略。方法:对比2022年与2023年医院内部监控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分别抽取上述两年份之中的40例医保收费项目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即2022年未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2023年实施DRG付费下医保智能监控系统反馈,抽取样本40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以及满意度来进行分析,明确医院实施DRC支付前后医保事前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收费项目,分析医保管理满意度情况。比较实施DRG支付前后的不合理收费发生率以及各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本院在实施DRG支付之后,医院实施医保事前监控反馈所呈现出的不合理情况发生率出现明显下降,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医院实施DRG支付之后,临床科室对医保管理工作满意度出现明显提升,可看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医院有效加强医保的智能化监控以及管理,落实DRG支付病例展开合理监督与管理,能有效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准,使得医保基金的使用以及管理工作科学性获得提升,增强各项管理工作规范性,建议对此种医保监管方式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肛肠病的进展。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100例肛肠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接受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在症状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及治疗满意度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80%的患者报告症状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中仅有50%的患者有类似反馈。生活质量评分显示,观察组平均提升了20%,对照组提升幅度为10%。治疗满意度调查表明,观察组中有90%的患者对治疗效果表示满意,对照组为70%。结论:中医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在肛肠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获得较高的治疗满意度。本研究为肛肠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 要:目的:在医院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引入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影响。方法:总研究期2023年1月-2024年1月,随机筛取观察对象80例,均为医院病房住院患者,选择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对应分组,分别命名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前者给予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后组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评定不同方案的临床作用。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定结果中,观察组各项目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0.05)。结论:将质控反馈联合层级管理模式引入临床,应用于医院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中,可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后近期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应用及相关指标。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自身前后对照及单盲法的临床设计方案,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产后产妇30例作为观察组(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与同期我院住院并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产后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盆底肌肉功能锻炼),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并比较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后的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为(5.41±0.75)d,对照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为(8.39±0.21)d,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观察组产妇疗效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治疗之前两组产妇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无显著差异,数据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垫试验评分、盆底肌力积分、阴道最大收缩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肉功能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质量反馈理论在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质量反馈理论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量反馈理论可改善行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降低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疗法联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是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给予运动疗法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及运动疗法。各组分别进行康复前(开始前1天)和康复后(第30天)两次评价。肢体运动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评分法进行评价、并进行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ADL采用巴氏指数(Barthelindex,BI)评分法评价。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在治疗后得到显著改善,其FM、FAC和BI评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可能更加有效,可进一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缩短病程,使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3月绍兴市柯桥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认知功能-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得分,以及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LOTCA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认知及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反馈教学在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参加重庆市消化内镜专科护士培训的6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的30名学员作为观察组,采用目标反馈教学法进行培训;2018年的38名学员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法。培训结束后,从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3个方面评价并比较两组学员的培训效果,同时针对学员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观察组学员的技能操作成绩(84.90±4.92)、综合成绩(86.30±4.62)高于对照组(82.39±4.10)(83.86±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成绩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85.80±5.63)vs.(83.68±4.51),P>0.05]。学员对新的培训方法满意度较高。结论目标反馈教学能很好地提高消化内镜专科护士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能力,提高培训效果,确保专科护士对培训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9年1~6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25例手术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随机抽取2019年7~12月130例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医院感染率、多重耐药菌(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结果实施后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率、MDROs发生率、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院感染漏报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无菌技术操作符合率、环境卫生合格率、6 s洗手依从率、洗手操作正确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手术患者对医疗感染管理流程、医院感染措施落实、消毒隔离、人员管控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多点反馈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防控意识,降低院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患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双向反馈护理方式在肝硬化患者负性心理方面的应用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21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双向反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抑郁和焦虑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29(27.62)例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对照组48(45.71)例患者出现抑郁心理;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33(31.43)例患者出现焦虑心理,对照组51(48.57)例患者出现焦虑心理,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患者采用双向反馈护理方式进行负性心理干预,效果十分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抑郁与焦虑心理,有助于病情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质量反馈理论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自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质量反馈理论指导下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下床时间、排痰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排痰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其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有了很大的提升(P<0.05,)差异值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应用质量反馈理论,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排痰时间、住院时间;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