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对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参照组29例(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针静脉滴注治疗)和研究组29例(基于参照组基础上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治疗有效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应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疗效确切,可促进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病症及肝功能的明显改善,保证其预后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效果及临床改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共63例,均为2017年2月到2020年9月期间到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均分为两组,其中32例实施低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为观察组,余下31例实施常规临床治疗,为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观察组的96.88%和对照组的74.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中采用特布他林与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
简介:摘要:目的: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并且有高风险时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观察该种治疗方法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2月的慢阻肺稳定期高风险96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和使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EF指标、FEV1指标对照中,治疗组分别是373.84±39.11(l/min)、3.13±0.89(l),对照组分别是315.28±32.07(l/min)、2.31±0.77(l),(t=6.762,p=0.000),结果有差异。(2)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CQ量表评分对照中,治疗组是21.59±3.17(分),对照组是29.16±3.82(分),(t=7.483,p=0.000),结果有差异。结论:慢阻肺患者在稳定期有高风险时采用N-乙酰胱半氨酸治疗效果优良,该方法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西替尼对晚期肺腺癌一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患者的疗效及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金华广福肿瘤医院接诊的晚期一线TKI耐药肺腺癌患者(T790M检测阴性或拒测)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培美曲塞+顺铂(A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甲磺酸奥西替尼靶向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记录两组患者血清CEA、VEGF水平以及治疗4周后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6个月、1年、2年后各时间点生存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控制率分别为80.6%(29/36)、94.4%(34/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21/36)、75.0%(27/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193、5.261,均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CEA、VEG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EA、VE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血清CEA、VEGF水平分别为(5.36±0.33)U/mL、(121.56±11.57)n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5±0.54)U/mL、(163.68±14.59)ng/L(t=27.399、13.572,均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4%(7/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4%(16/36)(χ2=5.173,P=0.011)。观察组患者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29%、77.14%、60.00%,对照组患者6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43%、54.29%、34.29%,两组6个月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2,P=0.251),观察组1年、2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58,P=0.044;χ2=4.644,P=0.031)。结论奥西替尼靶向治疗一线TKI耐药的晚期肺腺癌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血清CEA、VEGF表达,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性抑郁症(MDD)患者谷氨酸能神经递质与神经传递功能紊乱特点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DD患者52例,社区招募健康对照51名,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被试抑郁、焦虑症状,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谷氨酸水平,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MDA受体NR1亚基mRNA水平。结果MDD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35±6)mg/L 比(29±6)mg/L, P=0.021]及血液NR1亚基mRNA水平(1.5±0.8比0.8±0.6,P=0.001)高于健康对照组。MDD组血清谷氨酸水平与抑郁核心症状分呈正相关(r=0.52,P=0.028),NR1亚基mRNA水平与总病程呈正相关(r=0.42,P=0.024)。结论MDD可能存在谷氨酸能神经递质水平紊乱及NR1亚基表达异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液早期肾功能损伤标志物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体检中心同时完成血清Hcy和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检测的1 133例体检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受检者既往病史、年龄、性别、血压、体质指数,尿液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包括尿微量白蛋白(U-mALB)、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以及血清肾功、肝功、血脂、心肌酶和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排除既往史、基本信息、生化指标不完整以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者,最终纳入969例。根据Hcy水平分为正常组(˂15 μmol/L)和升高组(≥15 μmol/L),以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的指标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讨Hcy升高的影响因素。结果Hcy升高组受检者男性比率、U-mALB、NAG、UACR升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93.4%比50.6%、16.4%比8.0%、23.0%比14.0%、13.9%比7.9%)(均P<0.05)。Hcy升高组收缩压、舒张压、血清尿酸、钙、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均显著高于正常组[(127.5±15.4)比(121.9±16.2)mmHg(1 mmHg=0.133 kPa)、(78.6±9.3)比(76.0±11.0)mmHg、(385.9±86.0)比(335.7±88.2)μmol/L、(2.392±0.086)比(2.366±0.092)mmol/L、(27.8±21.0)比(23.8±20.2)U/L、(198.3±28.4)比(192.2±31.2)U/L](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磷均显著低于正常组[(1.21±0.25)比1.31±0.30)mmol/L、(1.107±0.154)比1.158±0.159)mmol/L](均P<0.05)。收缩压升高、男性、尿酸、U-mALB、NAG是Hcy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Hcy升高与尿液U-mALB和NAG升高独立相关,提示对早期肾损伤标志物升高者应及早检测Hcy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辅助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研究时间为2020年01月至2021年05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两组,在临床治疗方案上,一组(n=34)给予胺碘酮治疗,设为胺碘酮组,一组(n=34)给予胺碘酮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设为联合组。两组连续药物治疗28d。比较用药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血清钾(K)、血清镁(Mg)指标差异。结果:用药前,两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联合组LVEF、CO、血清K、血清Mg水平高于胺碘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药物治疗方案中,给予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血清钾、血清镁浓度,减轻心律失常症状,药物联合应用价值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临床预后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9例GAD65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2,发病年龄为17~68(43.6±20.5)岁。有2例患者具有前驱感染史。首发症状以癫痫首发者4例,记忆力减退者2例,头晕者2例,肢体僵硬者1例。临床表型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1例,单纯癫痫发作1例,边缘性脑炎5例,僵人综合征伴癫痫发作1例,脑干脑炎1例。9例患者中,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2例,血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5例。4例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表现为海马或颞叶异常信号,1例表现为海马萎缩。6例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均有癫痫样异常放电,放电区域在右侧额区2例,左侧或右侧颞区各2例。9例患者均接受免疫治疗,6例仅接受激素治疗,2例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1例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9例患者,其中失访2例,剩余7例随访时间为1.5个月至3年3个月不等,1例患者症状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其中2例遗留痫性发作,1例遗留记忆力减退。其余3例症状未缓解。结论抗GAD65抗体相关神经免疫病以中青年女性最为常见,可表现为边缘性脑炎、僵人综合征等,临床以癫痫发作、肢体僵直、认知损害、小脑性共济失调等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症状重叠,血或脑脊液抗体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整体预后不佳,早期及时的免疫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对以癫痫发作为核心症状的患者,免疫治疗效果最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运动障碍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9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收住院治疗的前瞻性录入的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出现运动障碍将患者分为运动障碍组(75例,46.0%)与非运动障碍组(88例,54.0%),于患者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和预后等指标有无差异。结果163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男性91例(55.8%),女性72例(44.2%),年龄26(19,34)岁。运动障碍组75例中,口面部肌张力障碍50例(66.7%)、肢体刻板动作45例(60%)、舞蹈样动作28例(37.3%)、偏身投掷动作9例(12.0%)、运动迟缓7例(9.3%)、震颤5例(6.7%)、肌张力障碍持续状态13例(17.3%)。与非运动障碍组患者相比,运动障碍组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分别为14.7%、3.4%)、免疫治疗前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5分(分别为76.0%、33.0%)、脑电图异常(分别为89.3%、77.3%)、腰椎穿刺压力增高(分别为53.3%、34.1%)、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分别为73.3%、51.1%)、脑脊液NMDAR抗体强阳性(分别为44.0%、25.0%)、收住重症监护病房救治(分别为60.0%、9.1%)、接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分别为80.0%、40.9%)、血浆置换(分别为36.0%、3.4%)、免疫抑制剂治疗(分别为37.2%、17.0%)的比例更高,发病至开始免疫治疗天数更短[分别为20(10,33)、35(15,77)d],免疫治疗至开始好转天数更长(分别为34(20,60)、20(15,35)d),并且上述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免疫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预后与复发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近半数抗NMDAR脑炎患者出现表现形式多样的运动障碍,运动障碍严重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经过积极的免疫治疗和对症治疗,大多数患者运动障碍随着原发疾病治疗好转而好转。
简介:摘要患儿 男,7日龄,因“少食、少哭、少动7 d”于2020年12月就诊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以严重肌张力低下、强直-失张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示血浆甘氨酸水平升高,脑电图示爆发抑制,头颅磁共振示胼胝体细小。经全外显子组基因检测证实该患儿GLDC基因存在 c.395C>A(p.S132X)及c.2182G>A(p.G728R)复合杂合变异,诊断为经典型非酮症性高甘氨酸血症。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和盐酸氨溴索静注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7月我院收纳8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n=41,对照组:n=41)。对照组使用盐酸氨溴索静注,观察组使用已酰半胱氨酸雾化吸入,对比最终结果。结果:观察组病患临床症状(发热、气促、肺部湿罗音和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比对照组短,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合并小脑共济失调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1—2019年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者中合并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与预后。结果347例抗NMDAR脑炎患者中共有15例(4.3%)合并小脑共济失调,其中1例患者合并卵巢畸胎瘤,男性7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岁,从脑炎发病到出现小脑症状平均病程30.8 d,极期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平均3.73分,脑脊液白细胞中位数28×106/L。15例患者均接受了一线免疫治疗,1例患者接受了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9例患者接受了吗替麦考酚酯长程免疫治疗。随访时间7~66个月,末次mRS评分平均2.73分,预后良好者(mRS评分≤2分)6例(6/15)。结论抗NMDAR脑炎合并小脑共济失调者相对少见,此类患者在神经功能方面预后较差,应及时识别抗NMDAR脑炎患者的小脑共济失调症状,采用规范的免疫治疗方案和长程免疫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2例作为实验组;本院同期来院接受体检的老年健康对象62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和血压、血脂的关系。结果:研究表示实验组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比对照组高,HDL指标比对照组低;BMD水平对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而BG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研究表示,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的骨代谢指标BMD和收缩压、舒张压呈现出正相关;而骨代谢指标的BGP和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呈负相关。通过科学分析二者的关系,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临床指标,可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和高血压合并症,建议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肥胖、超重群体体重指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随机数字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群体5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健康体检,重点检测患者的体重情况、血脂情况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检测数值,总结肥胖、超重体重指数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脂间的相关性。结果 500例患者中存有242例检测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检出比率为:48.40%。随着体重指数的增长,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断增长。但超过体重指数超过27kg/m3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则停止增长。肥胖、超重群体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体重指数正常的群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