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要想真的落实好“双减”,减负的同时又做到增效,必须要划好学校学习的“双桨”——向课堂和作业要质量。
简介:目的了解北京市社会办医院医务人员薪酬、职业及总体的工作满意度,探索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为卫生行政管理者提高社会办医院医务人员满意度提供决策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10家社会办医院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办医院医务人员基本工作情况。使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薪酬满意度、职业愿景及总体满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社会办医院医务人员薪酬、职业愿景及总体满意度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4.3%的医务人员对医院总体表示满意,44.8%的人对在医院的职业愿景表示满意,只有32.9%的人对薪酬待遇表示满意。(2)职业愿景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呈正相关(P<0.001),薪酬待遇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无相关关系(P>0.05)。(3)年龄是职业愿景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职称是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满意度的提升不仅要发挥职业愿景的激励因素,也要发挥好薪酬待遇等保健因素的正面作用。满意度要依据不同特征人群进行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传统体表触诊法和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定位差异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8月至2021年12月期间住院或门诊接受颈部超声检查的受试者107例,性别不限,年龄>18岁,使用超声观察颈部气道结构,选取超声下可清晰显示环甲膜结构的受试者,分别由耳鼻喉科医师使用体表触诊法、超声科医师使用超声双平面法对环甲膜中点位置定位。使用直尺测量两种方法定位之间的距离,将受试者分为准确组(两点间距≤3 mm)和差异组(两点间距>3 mm)。使用超声测量环-甲间距(环状软骨与甲状软骨距离)、环甲膜-皮肤间距(环甲膜中点与皮肤间距离),使用直尺测量平视时颈部长度、仰头时最大颌下间距。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种定位方法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选取清晰显示环状软骨和环甲膜的受试者104例。2组性别比例、BMI、环甲膜-皮肤间距、颈部长度、最大颌下间距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9.091,P<0.001)、BMI>28.0 kg/m2(OR=11.214,P=0.001)、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OR=5.649,P=0.015)为两种环甲膜定位方法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肥胖(BMI>28.0 kg/m2)、环甲膜-皮肤间距增大是超声双平面法与体表触诊法定位环甲膜出现差异的影响因素,对存在上述因素者,建议使用床旁超声定位。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共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总结。将患者根据5年发生复发与否分为两组,对照组为5年内复发病例,实验组为5年内无复发病例,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TNM分期、ER/PR阳性、HER-2阳性、Ki67<14%及家族史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ER/PR阳性、HER-2阳性、Ki67≥14%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同时性双侧乳腺癌病理特征以浸润性癌、单病灶、TNMI期为主,预后与肿瘤分期、ER/PR阳性、HER-2阳性、Ki67≥14%存在一定关系,需要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标准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6月本院收治的50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纳入标准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予以STOPP标准法,观察组采取STOPP标准法评价患者不适当用药及影响因素。结果:此次研究一共回顾分析500例神经内科老年患者临床资料,出现不适当用药情况越68例,发生率约为7.35%;当患者长期用药后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越高;患者基础性疾病越多,不适当用药事件发生率越高。结论:对神经内科老年患者而言,长期服药会导致患者不适当用药发生率增加,若患者伴有较多基础性疾病不适当用药发生率越高,为此,需要对上述特征患者重点注意,做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简介:摘要:本文聚焦于立德树人与全信息双视角下的师德师风研究,旨在探讨影响师德师风的关键因素,并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同时提出有效的监测与提升策略。论文首先回顾了师德师风的相关研究现状,指出现有研究在评价体系构建和应用上的不足,并强调了立德树人理念在新时代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个人、社会文化、组织环境及学生等多方面因素,本文揭示了师德师风形成的复杂性。在评价体系构建方面,本文提出了确立评价目标和原则、制定评价指标和标准、设计评价方法和工具以及建立反馈和改进机制的策略。在监测与提升策略方面,本文建议建立常态化监测机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监测效率,制定针对性的提升措施,建立长效激励与发展体系。论文旨在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及教师个人提供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