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骶部肌肉及韧带劳损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腰骶部肌肉及韧带劳损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正骨推拿,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腰部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经阴道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我院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经腹部组(n=55)和经阴道组(n=55),经腹部组患者接受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经阴道组患者接受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各手术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阴道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5.28±3.65)h、(22.21±2.69)h、(5.42±1.74)d、(178.59±10.57)ml,均少于经腹部组患者(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明显上升,经阴道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59.55±2.70)分,高于经腹部患者(P<0.05);经阴道组患者盆腔疼痛、少量子宫出血率分别为16.36%、45.45%,均低于经腹部组患者(P<0.05)。结论相较于经腹,经阴道子宫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更佳,出血量低,对患者损伤较小,预后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腹部联合经阴道超声在清宫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早期妊娠的人工流产术后,需进行残留物清宫术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早期妊娠且进行人工流产术,术后出现阴道流血及腹痛,需在超声引导下定位吸刮残留胎物,直至宫腔内残留组织完全清除为止。根据检查方案分为经腹组、经阴道组与经阴道及腹部组,根据检查方案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比较各组方案的成功率。结果三组方案中,经腹部确诊65例(75%),经阴道确诊69例(80%),联合组确诊80例(93%),经腹部组及阴道组效果率明显低于联合组,P<0.05,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经阴道组诊断正确率高于经腹部组,P<0.05。结论经阴道联合经腹部超声对早期妊娠残留物清宫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单纯经腹部或经阴道超声,能较安全且及时将宫内残留物清除干净,避免手术时穿破子宫及阴道持续出血并发感染的可能,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结果37例患者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同期经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肿瘤的数目较经腹腔镜肌瘤剔除术更多,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一定适应证下,子宫肌瘤剔除可采用经阴道途径,手术并发症少,创伤小,恢复快。
简介: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式,并对其临床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共计74例,在征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的同意后对其进行临床调查与研究,对患者应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式,将其设定为观察组,由护理人员对患者手术的情况、术后恢复的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并将其与同期应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时间,手术的出血量,肛门的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体温的恢复时间等诸多方面同对照组患者对比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在剔除肿瘤的数目上,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着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的适应症之下,应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方法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中对其进行推广并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摘除粘膜下子宫肌瘤术式及效果评价。方法我院经反复比较经阴道子宫粘膜下肌瘤摘除术的术式①夹住肌瘤蒂根留钳法,②切除肌瘤结扎瘤蒂根法,③钳夹瘤蒂根旋转法,④钳夹子宫中下段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法[1]。结果60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中有50例采用①术式钳夹住肌瘤蒂根后留钳法,需48小时才能取钳,病员不能下地活动,给病员带来不便,且止血钳留在阴道内不注意容易损伤,取钳后有6例出现阴道出血,量似月经刮宫后止血,有10例取钳后3天肌瘤未脱落再次用术式③取出肌瘤,1年后随访有1例宫腔息肉。术式②50例钳夹切除肌瘤后用丝线结扎瘤蒂根法,有9例术后出血,量也似月经刮宫后止血,1年后随访有3例宫内膜息肉。术式③48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钳夹蒂根向同一方向旋转取出肌瘤后常规刮宫,术后无出血,无息肉形成。术式④20例Ⅰ型子宫中下段肌瘤钳夹取出刮宫法,出血稍多,但也不引起贫血或其它后遗症。结论0型粘膜下子宫肌瘤经阴道摘除,三种方法均操作简单,无疤痕,手术时间短,但术式③效果最好。术式④20例子宫中下段Ⅰ型粘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手术稍难,但病人损伤小,恢复快,术中刮宫术后19例无出血,无息肉形成,有1例术中出血多用纱布填塞宫腔,次日取出纱布后无出血。四种方法均保留子宫,故在无宫腔镜条件的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经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结果86例符合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拟行经阴道手术,其中83例(96%)成功的经阴道剔除了子宫肌瘤;切除肌瘤数目中位数2个;子宫大小中位孕10周(孕8~16周大小);平均手术时间52min;平均术中出血230ml;平均术后最高体温38.4℃;平均术后住院日7天;随访12个月复发率1%。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体温高于同期经腹腔肌瘤剔除术,但一般24~48h恢复,其他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婚育龄妇女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基本可以替代经腹腔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及探索对退变性腰椎不稳患者使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接诊的患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施行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对所有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术后均行1~2年的随访,随访显示椎间体融合均为良好,且均未发现椎间融合器后突、下沉和螺钉断裂等严重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显著优于术前比较(P<0.05)。术后1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5.0%)。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案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出血量约450mL。所有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所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OVCF)是骨质疏松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见于胸腰段椎体,在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发病率约为20%。目前,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全国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就近年来经单侧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穿刺两种手术方式行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评分(VAS)、椎体高度、后凸角度、手术时间、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揭示经单侧或双侧入路行PVP的临床应用进展、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骶髂螺钉、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根据固定方法进行,对照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观察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结果在手术指标(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照组显然差于观察组;在复位优良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可以将复位优良率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推广使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