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她们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手术,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和精神状态检测(MMSE)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24h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术后24h内POC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都会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POCD产生影响,以全身麻醉为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4月间接收的80例剖宫产患者进行麻醉,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2.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27.5%,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的效果比较,腰硬联合麻醉有效率明显较高,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对于患者预后更加积极,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预测先兆流产合并绒毛膜下血肿产妇妊娠结局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5年10月间本院110例先兆流产孕早期病患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查均发现合并有绒毛膜下血肿现象,采用面积比例法根据病患血肿程度划分为三种程度,分别为轻度、中度、重度;再次根据阴道初次出血时间是否超过8周划分为≤孕8周、>孕8周。分析病患20孕周前在不同阴道流血时间及不同程度绒毛膜下血肿条件下的自然流产发生情况。结果110例病患总流产率13.64%(15/110)。轻度及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8.06%、11.76%,差异无意义(X2=0.0523,P>0.05),重度绒毛膜下血肿自然流产发生率为42.86%,与轻度及中度相比,差异有意义(X2分别为8.5348、4.0803.P均<0.05);初次出血时间>孕8周自然流产率为12.00%,≤孕8周为15.00%,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兆流产早孕期孕妇实行超声检查,有利于绒毛膜下血肿的检查及血肿大小程度的评估,对妊娠结局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1年7月到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按入院编号随机选取42例设为观察组,对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将另外4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给予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4d,1个月、3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巴氏指数(B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推广应用。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因"胸闷、憋喘4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3年.入院查体:BP162/98mmHg(1mmHg=0.133kpa),体型消瘦,眼睑无水肿,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罗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双侧肾区无叩痛,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血肌酐1283μmol/L,尿素40mmol/L.白细胞12.6×109/L,红细胞4.12×1012/L,血红蛋白107g/L,血小板269×109/L,BNP146pg/ml.凝血酶原时间12.00s(10~14s),活化的凝血酶原时间35.50s(23~35s),纤维蛋白原4.01g/1(2~4g/L).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妊娠早期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妊娠早期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260例首次经阴道B超发现绒毛膜下血肿患者分为三组(B超见胎心,单胎,均无腹痛无阴道流血),进行前瞻性研究,在妊娠13+6周比较妊娠早期结局。利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不同治疗组早期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达芙通保胎组、达芙通+滋肾育胎丸组和自然观察组的早期妊娠保胎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达芙通组与自然观察组、达芙通+滋肾育胎丸组与自然观察组的早期保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达芙通对早期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并不伴有先兆流产症状患者的妊娠早期结局是有利的。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与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变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先后2次头颅CT结果分为水肿扩大组40例和水肿未扩大组32例;监测患者入院后24h动态血压,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平均舒张压(24hDBP)、收缩压标准差(SBPSD)、舒张压标准差(DBPSD)、24h收缩压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变异系数(DBPCV),分析血压与水肿的关系。结果水肿扩大组的血肿体积[(16.3±3.1)mlvs(10.8±2.5)ml,P=0.003]、24hSBP[(158.4±15.1)mmHgvs(147.3±14.8)mmHg,1mmHg=0.133kPa,P=0.034]、24hDBP[(101.8±9.7)mmHgvs(92.1±8.9)mmHg,P=0.017]、SBPSD(P=0.011)、SBPCV(P=0.012)和DBPCV(P=0.044)明显高于水肿未扩大组。24hDBP(OR=1.811,P=0.022)、SBPSD(OR=2.014,P=0.008)、SBPCV(OR=1.994,P=0.018)是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4hDBP、SBPSD、SBPCV是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内镜在高血压脑内血肿外科治疗中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计160例,随机分配到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组和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组,两组各80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个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显微镜组,而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神经内镜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脑水肿体积、肺部感染率及入住ICU天数均明显低于显微镜组;两组颅内感染率及三个月后GO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内血肿的外科治疗中具有快速、失血少、创伤轻、并发症少、花费少等优点,较小骨窗开颅显微镜血肿清除术更具优势,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