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摘要】目前,在美术教学中美术工作室这种方式越来越受到欢迎。通过组建美术工作室,由富有经验的教师或美术创作者主持,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策划了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活动,打造不同的特色或特长,促进美术教学活动的完成或创造更好的美术作品。本文全面考察海南省几个有特色美术工作室,探究美术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研究流程和培训模式等内容。
【关键词】工作室 模式 探究
近几年,本人有幸加入了海南省教育厅美育名师邢述评美术工作室,担任导师工作。工作室自2017年6月启动至2020年7月结束,工作氛围融洽,大家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基本功,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通过美术工作室带领学员们针对当前美术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并把研究成果向全省推广,放大了教研的效果。本人曾与邢述评、郭刚军等成员多次研讨工作室的研究方向、研究流程和培训模式等内容,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工作室须找准合适的研究方向
工作室成立之初,大家都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无任何经验而言,因此最初我们把培养目标确定为“探究出适合我省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可行方案,培养出能说、能写、能画的优秀骨干教师队伍”等。工作室成立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摸索,发现当初制定的目标与工作室大部分成员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有偏差,大部分学员的美术基本功比较好,如马同良老师为海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教育硕士,陈胜显、吴松老师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等等,而且大部分的学员有强烈的再提高愿望;同时,工作室在这方面的师资队伍也较强大,领衔导师邢述评为海口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卢向玲为海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导师郭刚军为三沙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结合这些特点,我们及时调整了培养目标,把第一个研究方向调整为“美术专业技能成长”。另外,在工作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些学员们在专业上各有研究,如罗翼鹊、郑海燕老师擅长漆画,马同良、刘治永老师擅长书法,吴松、熊志坚老师对黎锦有研究,郑香川老师对剪纸有研究等等,我们决定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开发各自的特色课程。如指导罗翼鹊开发创意漆画课程,指导郑海燕开发了“鸡公碗”瓷画课程,指导马同良开发了书法校本课程,指导郑香川开发了剪纸校本课程,指导熊志坚、吴松开发了黎锦校本课程等等。同时,考虑到学员们的研究能力有差异,我们把特色课程的开发分为二个层次。难度小一点的,只要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特色化、校本化改进。难度大一点的,可以自己开发特色课程。至此,工作室的第二个研究方向确定为“一人一课程、人人有特色”。
二、工作室须有合适的研究流程
在确定了研究方向和主题之后,我们针对工作室的研究流程做了一些探索。我们先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相关的专家前来培训,其中包括本工作室的专家进行主讲,然后与学员探讨并最终确定每个人需要开发的特色课程,学员领到任务之后回学校展开研究工作,研究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随时和导师交流。如果有必要,导师也可以到学校面对面交流和指导。待学员的研究有了一定成效后,我们再定期展开研讨交流,对于一些效果不错的课程我们及时向全省教师通报推广等,这样可以放大了教研的效果。我们总结出美术工作室研究流程归纳为:确定研究主题→开展培训活动→落实任务到个人→各自开展研究工作→定期研讨、打磨→汇报推广。
三、工作室须有对应的培训模式
工作室成立之初,几位导师对如何培养、培训什么内容、以什么形式来培训等等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于是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先前成立的海南省中学和小学的卓越教师工作室,几位导师经常利用节假日等时间,邀请这两个工作室的主持人、指导专家来座谈,交流探讨培养经验,虚心请教。在他们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工作室学员的特点,制定出自己的培养方案。三年多来,我们采用过的经证明比较有效的培训模式有:专题培训、写生采风、考察交流、成果展示推广等等。
(一)专题培训。在确定了工作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为“一人一课程、人人有特色”之后,三年来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下特色课程专题培训。如邀请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海南省黎族剪纸传承人刘征老师为学员们做了《海南黎族剪纸》的讲座;邀请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正高级教师、本工作室顾问李冬梅老师为学员们做了《核心素养下的广东省中小学美术特色教育》的讲座;邀请海口市第一中学、本工作室导师郭刚军老师为学员们做了《海口市第一中学美术特色教育经验交流》的讲座;邀请海口市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刘惠玲老师为学员们做了《传承非遗文化:三江公仔戏木偶艺术融入初中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讲座;邀请海南省华侨中学正高级教师尹文涛老师为学员们做了《如何开展美术课题研究——以琼北火山古村落资源开发与应用为例》的讲座;邀请澄迈县美术教研员、海南省特级教师唐雪真老师为学员们做了《木雕(花瑰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的讲座等。这些讲座,开阔了学员的视野,理清了思路,帮助学员们在开发特色课程中少走了弯路。
(二)写生采风。在确定了工作室的重点研究方向为“美术专业技能成长”之后,三年来我们先后在以下地方开展了写生活动:文昌市文城镇文南老街、符家大院,珠海市海滨公园、会同村,儋州市白马井渔港及周边、洋浦古盐田,济南市大明湖、千佛山,青岛滨海海滩等。写生之前先安排有相关的讲座,写生之中及之后有研讨和指导。三年来,我们在各地写生采购,先后听取了广东省珠海市九洲中学正高级教师、本工作室顾问李冬梅老师为学员们做了《西藏采风写生侧记》的讲座,听取本工作室领衔导师、海南省特级教师邢述评老师为学员们做了《写生的技法分析》的讲座,听取本工作室导师郭刚军为学员们做了《风景写生的形式与目标分析》的讲座等;这些名师的及时指导,有效地促进写生采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创作与研讨的效果,学员们在美术专业技能上进步很快。
(三)考察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找到努力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逐步摸索出了第三种考察交流模式:一是与先进的学校交流。在工作室成立不久,我们就组织学员们赴珠海参观了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第十一中学、珠海市九洲中学等学校,重点考察了这些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情况及特色学校建设,学习与借鉴了他们的成功经验。二是审美考察交流。工作室每一次培训都尽可能地安排到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等地方参观画展,与当地的美术家交流,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员们的审美能力和学科素养,开阔了视野。三年来,我们先后参观了海南省博物馆、海南省图书馆、珠海市古元美术馆、上海市美术馆、上海市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山东省博物馆、青岛博物馆等地举办的画展,期间还与珠海市美术家协会部分画家进行了交流。三是与其他工作室(艺术工作坊)交流。不同工作室有不同的做法、有不同的成功经验;与不同的工作室交流,可以取长补短,同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年来,我们先后与海南省施琼英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交流、参观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艺术工作坊、参观全国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的艺术工作坊;我们工作室学员们从施琼英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那里学习了微课制作技术,而施琼英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与我们工作室交流后,也开始研究“一人一课程”等等;另外,我们工作室的学员们参观了艺术工作坊后,吸取了人家的先进经验,在后来的省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四)成果展示推广。根据我们摸索出来的研究流程(确定研究主题→培训→落实任务到个人→各自开展研究工作→定期研讨、打磨→汇报推广),在工作室学员们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后,我们联合施琼英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共同举办了一次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与推广活动,及时向全省的美术教师做了展示与推广,郑海燕老师在成果展示与推广会上现场展示了《惟妙惟肖“鸡公碗”》瓷画课程,张致军老师现场展示了《三亚回族的装饰艺术》特色课程等,我们力图发挥工作室的辐射作用、放大教研的效果。除此之外,工作室还利用每一次培训的机会,向全省的老师展示学员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工作室尽可能地给每一位学员展示的机会。我们认为,这既是压力也是责任、更是动力!三年来,学员们基本上都做了展示课或成果汇报讲座,导师们更是带头上,本人几乎每一次培训都做了讲座,如在与施琼英中学卓越教师工作室共同举办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与推广活动中做了《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深度融合的探索》的讲座,郭刚军导师也几乎每一次培训都做了讲座,与大家一起分享经验。
四、美术工作室取得的成果
三年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工作室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在2018年海南省第九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由海南省教育厅主办)活动中,海南省农垦中学(罗翼鹊领衔)、海口市实验中学(郑香川领衔)的艺术工作坊分别获得一等奖,儋州市那大第一小学(钟江静领衔)的艺术工作坊获得二等奖;在2018年海南省中小学美术微课评比(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中,工作室的罗翼鹊、张致军、郑海燕三位老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在2019年海南省中小学美术课件评比(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主办)中,马同良、陈胜显、郑香川三位老师分别获得一等奖;在2019年海南省第二届少儿邮票设计公益大赛(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海南省分公司和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联合主办)中,郭刚军、郑香川、罗翼鹊老师指导的学生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等。
另,郑海燕老师编写的《瓷画艺术釉上彩绘画技法》校本课程教材一书于2020年7月正式出版;工作室另外一名成员吴松老师在2020年12月当选为五指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在三年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工作室制度非常适合进行教研工作(有人员、有经费、有时间、有抱负、想做事)、非常适合进行针对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并把成果推广、非常适合帮助教师们找到努力的方向、非常适合把“教书匠”变成思考型的教师。
工作室成立授牌仪式 工作室启动会
工作室导师周晓阳为学员们做讲座
张致军老师现场展示了《三亚回族的装饰艺术》特色课程
工作室领衔导师、海南特级教师邢述评老师为学员做写生示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