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复习44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资料,观察肿瘤组织学形态及其免疫表型。结果44例胃肠道间质瘤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55.2岁,临床多表现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等。肿瘤细胞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表型CD117阳性37例,CD34阳性34例,DOG-1阳性35例,Ki-67阳性7例,。结论GIST可发生于全消化道,最常见发生于胃和小肠,其次是结直肠,食管占,极少数可发生于肠系膜、腹膜后。CD117、CD34及DOG-1阳性表达是确诊GIST最有价值依据。GIST的临床风险程度与肿瘤大小,核分裂象数密切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西安市0~4岁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患病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采取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分层抽样方法,以西安市0~4岁2 615名儿童为调查对象,采用基于罗马Ⅳ诊断标准设计的FC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根据罗马Ⅳ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FC组及非FC组,分析FC患病率及症状体征的分布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段儿童FC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发放问卷2 985份,回收2 711份,回收率90.8%,其中有效问卷2 615份,有效率96.5%;男童1 338名(51.2%),女童1 277名(48.8%);FC组260例,非FC组2 355名,西安市0~4岁儿童FC患病率为10.6%。不同年龄、性别儿童间FC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4.58、4.39,均P<0.05),而城乡儿童之间FC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3.29,P=0.070)。FC组儿童以近1个月排粗大粪便史(73.5%,191/260)及排便痛苦或排干硬粪便史(65.8%,171/260)为主要症状,FC组近1个月粪便Bristol 分型1、2、3型及排便抗拒、排便时间延长、腹部疼痛及排便不净感的出现率均明显高于非F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父母幼年便秘史(OR=2.13,95%CI 1.55~2.92)、近1个月出现发热(OR=1.86,95%CI 1.32~2.63)、既往便秘史(OR=3.24,95%CI 2.46~4.26)、近1个月服用益生菌(OR=1.45,95%CI 1.11~1.91)为0~4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对各年龄段进行单独分析,添加辅食早于5月龄或晚于6月龄(OR=2.42,95%CI 1.13~5.20)、添加辅食期间出现粪便干燥(OR=11.27,95%CI 5.15~24.66)、既往便秘史(OR=2.29,95%CI 1.23~4.29)、近1个月内服用益生菌(OR=1.88,95%CI 1.10~3.23)为0~<1岁婴儿FC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53,95%CI 0.29~0.94)为0~<1岁婴儿FC的保护因素;家庭成员近期便秘史(OR=2.02,95%CI 1.06~3.85)及既往便秘史(OR=3.06,95%CI 1.74~5.38)为1~<2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父母幼年便秘史(OR=3.12,95%CI 2.00~4.85)、蔬菜类进食频率低于3次/周(OR=3.28,95%CI 2.00~5.38)、既往便秘史(OR=3.66,95%CI 2.42~5.53)及近1个月服用抗生素(OR=1.65,95%CI 1.06~2.55)为2~4岁儿童FC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安市0~4岁儿童FC以近1个月排粗大粪便史及排便痛苦或排干硬粪便史为主要表现,0~4岁儿童FC受多种危险因素综合影响,且各年龄段影响因素存在差别。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WD)妊娠期患者围产期管理,以及探索通过对患者羊水、脐带血基因检测确定其后代遗传病因和胎儿患病的可能性。方法在围产期精细化管理方面,对1例2019年3月因眼涩眼胀、视力下降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就诊时发现K-F环,肝病科进一步诊断WD的孕妇行人工流产一次,并于2020年10月再次妊娠后进行包括妇产科、肝病中心、麻醉科、消化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会诊和孕期规范化治疗;二次妊娠后提取患者静脉血、羊水和脐带血基因组,采用Sanger测序进行ATP7B基因变异分析。结果通过多学科协作管理,该患者在妊娠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大伴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贫血、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多种合并症的情况下顺利产子。新生儿表型正常,阿氏评分10-10-10。测序发现该患者存在ATP7B p.Arg778Leu 和p.Val890Met,为数据库已报道的错义杂合变异,ACMG分级为致病性变异。羊水和脐带血的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仅p.Arg778Leu单杂合变异,仅携带母亲一个致病突变位点,预测不会出现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型。结论围产期多学科协作管理对WD患者顺利妊娠具有重要保护意义。对患者羊水和脐带血的遗传学筛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胎儿WD。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以不同免疫程序在9~65岁健康人群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采用随机、盲法、同类疫苗阳性对照的试验设计开展临床研究,于2015年3月,在河南省登封市和泌阳县招募9~65岁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 956名受试者,按1∶1∶1随机分配至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每组652名。5剂对照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对照疫苗,4剂试验组按照0、7、21 d免疫程序(2-1-1程序)接种试验疫苗,5剂试验组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接种试验疫苗。采用定期随访和主动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首针疫苗接种至全程疫苗接种后30 d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并分析比较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于免疫前、首针接种后7 d、首针接种后14 d和全程接种后14 d采集静脉血,通过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检测狂犬病病毒中和抗体,计算血清抗体阳转率和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结果5剂对照组、4剂试验组、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1.87%(273/652)、35.43%(231/652)、34.97%(228/652),4剂试验组和5剂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5剂对照组(P<0.05)。局部不良反应主要为接种部位疼痛、瘙痒、肿胀和发红;全身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乏力、头痛和肌肉痛;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均以轻度(1级)为主,分别占各组不良反应总例次数的85.33%(518/607)、89.02%(373/419)和88.96%(427/480)。三组的首针免后14 d和全程免后14 d抗体阳转率均为100%;在首针免后7、14 d和全程免后14 d,三组抗体GMC分别为0.60、0.72、0.59 IU/ml,20.42、23.99、24.38 IU/ml和22.95、23.52、24.72 IU/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按照5剂免疫程序和4剂免疫程序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简介:摘要肺泡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常见于中老年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多为体检发现。现报道3例肺泡性腺瘤,总结临床病理特征,探讨鉴别诊断要点。3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66、61、33岁,体检影像学发现肺部结节,予手术切除,组织学呈多囊性结构,囊壁衬覆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间质为增生的纤维细胞,均形态温和。肺泡性腺瘤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及组织学形态,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尿道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北京医院在2016年7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尿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66.3(53~75)岁。9例患者术前接受磁共振检查,8例提示尿道异常信号,女性分期普遍晚于男性,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4例男性患者术后未予以其他辅助治疗,均为无瘤生存状态。8例女性,4例患者接受了术后的辅助放疗或化疗,5例随访期间出现了复发或转移,2例死亡。结论女性尿道癌检出时相对于男性的临床分期更晚,MRI检查有益于尿道癌局部浸润情况的判定,对于女性近端尿道癌和男性后尿道癌,根治性切除手术具有较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65岁女性患者,突发胸痛、呼吸困难1天。4个月前患者因外伤致腰椎骨折,行腰椎固定术治疗,术中使用骨水泥。X线胸片检查示心影处条形致密影。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右心室内约7 cm长线状高回声,呈游离状态,心包大量积液。腹主动脉CTA检查提示腰2、3椎前条状钩形致密影。急诊行手术治疗,取胸骨正中中下段切口,切开心包,清理积血后见右心室流出道针样异物外漏,取出异物。
简介:(河南省息县妇幼保健院河南息县464300)中图分类号R1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307-021病例摘要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咱卵巢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2014-2015年接诊的60例卵巢囊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将本组病例分为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与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8.7±7.6)ml少于对照组(98.4±22.3)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兼具可靠疗效与安全性优势于一身的腹腔镜手术是治疗卵巢囊肿的理想术式,与传统开腹手术相较具有显著优势,主要表现在该术式对患者所产生的创伤小,利于术后尽早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约住院治疗费用,临床应用推广价值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干预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诊治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艾司唑仑、谷维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1月后连续随访观察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睡眠质量PSQ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睡眠质量PSQI评分观察组为(8.92±3.45),明显低于对照组(4.36±3.0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参与治疗原发性失眠发挥了明显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减轻失眠带来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2日至2月28日武汉肺科医院收治的64例重症COVID-19患者,男36例,女28例,年龄44~85岁,中位年龄为68(62,72)岁;52例(81%)合并基础疾病。按治疗转归分为死亡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49~85岁,中位年龄69 (62,72)岁;合并基础疾病31例(78%)。治愈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44~82岁,中位年龄66(61,73)岁;合并基础疾病21例(88%)。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入院第一天,死亡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中位数为19.0(17.0,23.0) U/L,高于治愈组的16.5(13.5,19.6) 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死亡组肌钙蛋白水平中位数为0.03(0.03,0.07) μg/L,显著高于治愈组的0.03(0.02,0.03) μ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死亡组肌红蛋白浓度为79.5(28.7,189.0) μg/L,高于治愈组的33.1(25.7,54.5)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死亡组D-二聚体水平为2.0(0.6,5.2) mg/L,高于治愈组的0.7(0.4,2.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死亡组乳酸脱氢酶水平为465.0(337.5,606.5) U/L,高于治愈组的341.0(284.0,430.0)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死亡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浓度为40.0(30.0,48.0) U/L,高于治愈组的32.5(24.0,40.8)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47例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中,22例(47%)心电图异常,其中死亡组心电图异常16例(62%),治愈组6例(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死亡原因:重症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0例,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9例,心房纤颤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例,其他5例。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导致的急性心功能不全是导致重症COVID-19患者死亡的原因。早期预防心肌损伤,积极治疗疾病进展过程中并发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能降低重症COVID-19患者的病死率。
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