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进展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进展的影响。方法从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提取2020年肿瘤药物临床试验、涉及试验药品及上市药物信息,与2019年进行比较分析,同时比较2020年国内制药企业和全球制药企业在试验范围、试验分期及药物类型、作用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020年共有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在中国注册,年增长率为52.3%,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8.3%。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603项(83.5%),国际多中心试验105项(14.5%),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4.5%)最高。722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肿瘤药物458种,年增长率为36.7%。其中361种(85.8%)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原研药是常见药物类型(77.1%),肿瘤治疗药物多见(92.8%)。作用机制方面以靶向药为主(76.6%),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最常见的靶点。2020年共有17家制药企业的19种抗肿瘤新药或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10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不论是肿瘤药物临床试验,还是上市药物,肺癌和乳腺癌均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申办方分布、试验范围分布和试验分期分布方面,以及试验药物申办方分布、药物类型分布、药物作用分布方面,2020年与2019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仍保持高水平增长。国内制药企业在2020年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性成果,是推动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发展的中坚力量。
简介:摘要目的宏观了解2019年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抗肿瘤药物上市情况。方法自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提取2019年登记的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和相关试验药品信息,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药品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19年抗肿瘤药物的上市信息,汇总分析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数量、试验分期、试验范围、适应证、药物类型、作用机制等以及上市肿瘤药物情况。结果2019年中国共登记了474项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21.8%,其中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397项(83.8%),国际多中心试验62项(13.1%),Ⅰ期临床试验所占比例(47.3%)最高。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试验所占比例为4.8%,低于全球制药企业(55.8%,P<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等效性试验所占比例(51.9%和19.4%)高于全球制药企业(23.4%和1.3%, P<0.001)。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共涉及27种肿瘤,肺癌、实体瘤、乳腺癌为最常见的适应证,分别有103、95和49项相关药物临床试验。我国三大特色肿瘤——胃癌、肝癌和食管癌的相关药物临床试验共计47项。临床试验共涉及335种肿瘤试验药物,其中288种(86.0%)由国内制药企业开发,47种(14.0%)由全球制药企业开发。药物类型以原研药为主,原研药占72.2%(242/335);药物作用以治疗为主,肿瘤治疗药占89.6%(300/335);作用机制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为主,分别占74.6%(250/335)和20.3%(68/335)。国内制药企业开发的药物中,原研药占68.4%,低于全球制药企业的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19年,有针对11种肿瘤的17种抗肿瘤药物在中国获批上市。结论中国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以靶向药和免疫药为代表的大量创新药物进入试验及临床,本土制药企业已成为肿瘤药物研发的重要力量。针对中国高发肿瘤加强药物研发是未来的重点工作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20年中国皮肤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及上市情况。方法从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数据库和国产及进口药品数据查询系统,收集2020年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信息,包括试验数量、分期和受试药物主要适应证、类型等信息以及上市皮肤病药物情况。结果2020年共有157项皮肤病药物注册临床试验在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登记,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2 548项)的6.16%。其中,中国制药企业发起127项(80.9%),国际多中心试验25项(15.9%)。生物等效性临床试验在国制药企业发起的临床试验中占比最高(55.9%,71/127)。国内制药企业发起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比低于国际制药企业[1.9%(3/157)比14.0%(22/157),P < 0.001],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占比[24.4%(31/127)和55.9%(71/127)]高于国际制药企业[10.0%(3/30)和0,均P < 0.001]。共涉及90种试验药物,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皮肤黑素瘤是常见适应证,创新药占53.3%(48/90);国内制药企业创新药比例低于国际制药企业[43.2%(32/74)比16/16,P < 0.001]。2020年,共有22家制药企业研发的28种皮肤病治疗药物在中国获准上市,其中21种来自国内制药企业。结论国内制药企业开展的药物临床试验多集中于仿制药,需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Excel 2010软件整理数据、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 41 223例,新报告HIV/AIDS数从2010年的3 087人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5 910人。新报告HIV/AIDS以性传播为主,性传播构成比从2010年的50.6%(1 564/3 087)升至2018年的98.8%(5 839/5 910),异性性传播从2010年的44.9%(1 387/3 087)先升后降至2018年的65.7%(3 885/5 910),男男性行为传播从2010年的5.7%(177/3 087)升至2018年的33.1%(1 954/5 910)。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有非婚异性性行为的比例从2010年的69.4%(962/1 387)升至2018年的91.7%(3 562/3 885)(趋势χ2=657.802,P<0.001)。15~24岁青年、≥60岁老年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青年以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52.7%,2 561/4 856),老年以异性性传播为主(86.4%,5 907/6 833),且老年异性性传播HIV/AIDS中,以男性为主,男性HIV/AIDS数从2010年的122例增加到2018年的738例,历年男性构成比在82.2%~91.0%之间,女性构成比从2010年的9.0%(12/134)增加到2018年的17.8%(160/898)。结论2010-2018年河南省新报告HIV/AIDS数逐年增多,性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防控重点应以控制非婚异性性行为传播和男男性行为传播为主,并关注青年和≥60岁老年人群的性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9至2021年度中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的开展情况。方法基于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http://www.chinadrugtrials.org.cn/)登记的药物临床试验信息,以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公开-受理品种目录中登记的药物注册信息。根据首次公示信息日期,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该平台登记注册的药物临床试验,以“糖尿病”检索适应证为糖尿病相关的临床试验,收集试验基本信息、试验管理信息、试验设计信息等,对申办方类型、试验分期、试验范围、试验药物类型等进行分析。结果2019至2021年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和信息公示平台共登记8 002项药物临床试验,其中糖尿病相关药物临床试验589项,占同期全部药物临床试验的比例为7.36%。从试验范围看,567项(96.26%)为国内试验,22项(3.74%)为国际多中心试验。其中,542项(92.02%)由国内制药企业发起,47项(7.98%)由国外制药企业发起;生物等效性试验最多,为299项(50.76%),Ⅰ期试验174项(29.54%),Ⅱ期+Ⅲ期试验共112项(19.00%)。在试验药物申请类型中,以新药最多,为201项(34.13%),仿制药157项(26.66%),进口药36项(6.11%);按照药物分类划分,化学药物占比最高为456项(77.42%),生物制品125项(21.22%),中药/天然药物8项(1.36%)。根据药物作用统计,试验药物作用主要集中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共105项(17.83%)、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共65项(11.04%)、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共64项(10.87%),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共53项(9.00%)、复合制剂共49项(8.32%)、二甲双胍共48项(8.15%)等。结论2019至2021年度我国糖尿病药物临床试验开展数量多,新药研发创新性已有很大提升,一些跨国企业积极将新药早期研究引进中国。
简介:摘要:目的 以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为例,分析2024年成人居民烟草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控烟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4个乡镇38个村居委会的15岁以上非集体居住及常住居民816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入户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成人居民的现在吸烟率为22.09%,男性高于女性,对吸烟引起相关疾病的知晓率比较低,部分居民认为低焦油卷烟比一般卷烟危害小,居民使用电子烟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戒烟。结论 围场县成人居民烟草流行监测结果显示,居民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存在局限性,政府仍应加大控烟力度,实现无烟党政机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全覆盖,持续巩固无烟环境建设,提供多层次的戒烟服务,全方位开展控烟健康教育,为居民提供更多元化的戒烟干预途径。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菌群移植的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不同移植途径和疗程对菌群移植疗效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4月至2020年4月自愿接受菌群移植治疗的3 932例(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804例,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3 128例)患者的资料,观察所有患者在菌群移植第1疗程结束后第1、12、24、36、48和60个月的随访率、有效率,以及5年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首次移植途径的不同,将3 932例患者分为鼻肠管组(2 604例)、胶囊组(873例)、结肠镜组(268例)和灌肠组(187例),观察4组不同移植途径患者菌群移植1个月后的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将菌群移植≤4疗程的1 813例患者分为1疗程组(369例)、2疗程组(568例)、3疗程组(497例)和4疗程组(379例),观察4组不同疗程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有效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3 932例患者在菌群移植第1疗程结束后第1、12、24、36、48和60个月的随访率分别为93.67%(3 683/3 932)、82.30%(2 307/2 803)、82.17%(1 825/2 221)、62.41%(978/1 567)、59.85%(559/934)和60.84%(289/475),1、12、24、36、48和60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67.23%(2 476/3 683)、64.20%(1 481/2 307)、59.29%(1 082/1 825)、59.71%(584/978)、55.81%(312/559)和59.17%(171/289),菌群移植期间各类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49%(1 356/3 932),随访期间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2%(166/3 932),均无消化道穿孔、多重耐药菌感染、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事件发生。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菌群移植后1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7.18%(1 668/2 483)、68.63%(549/800)、67.23%(158/235)、61.21%(101/165),4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鼻空肠管组、胶囊组和结肠镜组中慢性便秘患者的有效率均高于灌肠组[67.82%(1 043/1 538)、67.98%(138/203)和62.96%(17/27)比26.67%(8/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55、19.07、7.60,P均<0.01)。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菌群移植期间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35.22%(917/2 604)、30.24%(264/873)、42.54%(114/268)、32.62%(61/187),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4,P<0.01);其中鼻空肠管组、胶囊组、结肠镜组和灌肠组患者的腹泻[分别为4.49%(117/2 604)、4.58%(40/873)、7.83%(21/268)和5.35%(10/187)]、咽喉部疼痛[分别为5.30%(138/2 604)、0.69%(6/873)、2.99%(8/268)和1.07%(2/187)]、消化道出血[分别为0、0、1.87%(5/268)和0.53%(1/187)]和肠源性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0、1.49%(4/268)和0.53%(1/18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4、39.24、63.13、49.68,P均<0.05)。1疗程组、2疗程组、3疗程组和4疗程组患者治疗结束后6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63.94%(211/330)、61.93%(301/486)、65.75%(286/435)和72.54%(251/346),不同疗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0,P=0.01);其中4疗程组患者的有效率高于1疗程组、2疗程组和3疗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78、10.18、4.14,P均<0.05)。4疗程组患者的慢性便秘和孤独症有效率均高于1疗程组和2疗程组[72.73%(136/187)比55.47%(71/128)和58.71%(155/264),72.73%(40/55)比6/15和47.83%(11/23)],3疗程组患者的孤独症有效率高于1疗程组[69.05%(29/42)比6/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05、9.39、5.60、4.44、3.94,P均<0.05)。结论菌群移植治疗肠道菌群紊乱相关的肠道疾病和合并肠道功能异常的肠道外疾病长期疗效确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菌群移植疗效与移植途径和疗程有关,菌群移植并发症发生率与移植途径有关。针对不同疾病应制定不同的移植途径和疗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的特征和流行趋势变化。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15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个案信息,应用SPSS 22.0软件描述和分析病例的特征和流行趋势。结果2015-2020年河南省新报告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 10 877例,占HIV/AIDS总数的构成比由2015年的32.6%增长至2020年的35.5%(趋势χ2=81.880,P<0.01);男女性别比1.9∶1(7 105∶3 772),年龄(45.5±15.8)岁,逐年增加(F=5.184,P<0.01),以40~59岁年龄组为主,女性病例中<50岁组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69.888,P<0.01);主要分布在HIV早期流行地区(驻马店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和郑州市,与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病例集中的地区一致;首次CD4 M(P25,P75)为298(143,462)个/μl,首次CD4 <200个/μl的构成比随时间无明显变化,首次CD4≥500个/μl的构成比逐年减少(趋势χ2=18.961,P<0.01)。结论河南省非婚非商业异性性传播HIV/AIDS总体疫情呈上升趋势,以男性、已婚、初中、农民或民工、40~59岁为主,提示需关注农村地区和中年人群,结合生物学和社会学因素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控措施,控制艾滋病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5-2020年河南省≤14岁儿童丙型肝炎(丙肝)疫情的时间序列特征,并通过有效的模型预测其流行情况。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2005-2020年河南省报告的≤14岁儿童丙肝个案,季节特征的时间序列分析采用趋势分解法,以季节指数表示季节趋势的显著程度,按月变化的长期趋势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建立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进行拟合。结果2005-2020年河南省共报告儿童丙肝病例5 355例,当年报告病例季节指数的极差值<1,季节特征不明显。以2012年为界限,2005-2011年当年报告病例数的按月变化长期趋势呈上升趋势(0.351例/月),2012-2020年呈下降趋势(-0.474例/月)。对当年报告病例数和现存儿童病例数2个指标分别建模拟合,ARIMA模型拟合的2005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一致,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10.240、10.558,35.566、0.659和6.688、7.156。模型对现存儿童病例数的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有助于了解河南省≤14岁儿童丙肝的流行特征,ARIMA模型用于河南省儿童丙肝的短期预测和动态分析,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抗病毒治疗(ART)≥15岁HIV/AIDS的死亡状况,为降低HIV/AIDS病死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2002-2019年河南省开始ART≥15岁HIV/AIDS,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死亡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对象共72 986例HIV/AIDS,死亡16 634例,死亡病例以年龄≥40岁(68.5%,11 393/16 634)、男性(62.6%,10 419/16 634)、血液传播感染(71.7%,11 927/16 634)、农民/农民工(91.7%,15 249/16 634)为主。以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为主(73.7%,12 261/16 634),病死率为16.8%(12 261/72 986)。34.6%(4 237/12 261)的HIV/AIDS在开始ART第1年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开始ART第10年和第18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8.3%和71.8%。≥15岁HIV/AIDS开始ART的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的比例为45.5%(30 432/66 898)。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基线CD4<200个/μl组和20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分别是≥350个/μl组的1.78倍(95%CI:1.64~1.94)和1.24倍(95%CI:1.13~1.36);基线有症状的死亡风险是无症状的1.25倍(95%CI:1.16~1.35);最近1次病毒载量值≥1 000拷贝数/ml的死亡风险是<1 000拷贝数/ml的7.09倍(95%CI:6.65~7.54)。结论2002-2019年河南省ART≥15岁HIV/AIDS的死亡病例以血液传播感染和农民/农民工为主,艾滋病相关疾病是导致HIV/AIDS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河南省逐步推行ART策略,HIV/AIDS能长时间保持较高的生存率。应继续加强CD4检测工作,尽早纳入符合条件的HIV/AIDS进行规范化ART,以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10年及以上≥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河南省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据,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住址为河南省;接受ART治疗满10年时仍存活;有完整的基线和随访信息者,如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的20 25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 256例研究对象共计随访82 738.2人年,平均随访4.1人年;男女比例为1∶1.06;接受ART治疗10年时年龄为(51.2±8.7)岁;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85.5%)为主;已婚者占71.2%;88.5%研究对象在村/乡级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共计死亡2 030例(10.0%),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 897例(93.5%),病死率为9.4%(1 897/20 25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结果显示,与起始年龄25~39岁组患者相比,40~54岁、55~69岁、≥70岁年龄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57(1.19~2.08)、3.78(2.86~4.99)和6.17(4.33~8.79);与起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组相比,200~349个/μl组和<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81(1.61~2.04)和3.64(3.20~4.15);与起始病毒载量结果<1 000拷贝/ml患者相比,≥1 000拷贝/m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73(1.52~1.97);与接受一线ART方案患者相比,接受二线ART方案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HR(95%CI)值为0.12(0.11~0.14)。结论2002—2020年河南省接受ART治疗10年以上HIV/AIDS生存率较高;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均为HIV/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