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在进一步的教学改革下,政治教学出现了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优化教育过程,有利于为教师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知识。目前,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政治课堂教学的生动直观,逐渐被教师所青睐,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不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人们对教学的反思也越来越多。为此,本文重点论述了完善政治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建议,旨在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米非司酮对终止早期妊娠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终止早期妊娠患者(均在2015年7月-2016年7月)进行单双号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单号)25例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双号)25例患者则采用复方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2组终止早期妊娠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流产后,观察组患者的孕囊排除时间、阴道出血时间以及转经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流产效果明显较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终止早期妊娠患者,采用复方米非司酮的药效更强,且不良反应率低,提高了药物终止妊娠的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DU-145、PC-3、C4-2B、LNCaP)及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的表达。选择miR-6893-5p表达最低的细胞系,分别感染携带无意义序列的重组慢病毒(NC组)和携带miR-6893-5p序列的重组慢病毒(miR-6893-5p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和划痕实验观察两组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情况。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验证miR-6893-5p的靶基因。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靶基因的表达。结果miR-6893-5p在前列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RWPE-1细胞(P<0.05),LNCaP细胞中miR-6893-5p的表达最低(P<0.01)。与NC组相比,miR-6893-5p上调可明显抑制LNCaP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P<0.05)。双荧光素酶检测证实miR-6893-5p可与S100钙结合蛋白A16(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 A16,S100A16)靶向结合(P<0.01)。NC组和miR-6893-5p组LNCaP细胞中S100A16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07)和(0.22±0.06),与NC组相比,miR-6893-5p能够抑制LNCaP细胞中S100A16的表达(P<0.01)。结论miR-6893-5p对前列腺癌LNCaP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负向调控S100A16基因表达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雪莲培养物对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2003版)增强免疫力功能检验方法,将雪莲培养物按8、16、48mg/(kg·BW)3个剂量灌胃给予实验小鼠,同时设阴性对照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灌胃30d后,进行各项免疫指标的测定。 结果 小鼠足跖肿胀度增加明显,在中、高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溶血素水平检测中,受试物中、高剂量组的溶血素水平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小鼠的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指数,受试物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能力、抗体生成细胞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NK细胞活性试验中,各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雪莲培养物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MRT同期化疗对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0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单纯IMRT和IMRT同期铂类药物化疗的251例Ⅲ期鼻咽癌患者,分析相关预后因子和探讨IMRT同期化疗作用。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0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88.6%、81.1%、68.8%和75.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N分期和鼻咽肿瘤体积是最重要的预后影响因素,同期化疗有助于改善患者PFS和OS (均P<0.05)。T3N0-1期患者单纯放疗组和同期放化疗组各生存指标均相近(10年LRFS为93.8%∶93.2%,P=0.933;10年DMFS为80.9%∶86.8%,P=0.385;10年PFS为70.6%∶77.7%,P=0.513;10年OS为71.8%∶83.6%,P=0.207);T1-3N2期患者同期放化疗的LRFS、PFS和OS优于单纯放疗(10年LRFS为87.3%∶66.7%,P=0.016;10年PFS为70.2%∶41.0%,P=0.003;10年OS为78.5%∶51.7%,P=0.008),DMFS有提高趋势(10年DMFS为80.3%∶66.4%,P=0.103)。结论IMRT中同期化疗的加入有助于改善Ⅲ期鼻咽癌患者预后,在N2期组获益较为明显,需要根据患者治疗失败风险予以个体化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肌支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肌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即刻再造乳房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分离、切取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胸背动脉受损,改用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制备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外观和质地、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在4具(8侧) 标本中共发现11条前锯肌支,长度为(6.3±1.8) cm,直径为(2.4±0.4) mm,其中7条发自胸背动脉主干,3条发自胸背动脉垂直支,1条发自胸背动脉水平支。临床病例共纳入6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7岁;病程(10.7±5.4)个月(2~36个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乳房缺损面积为14 cm×6 cm~16 cm×7 cm,术中切取背阔肌肌皮瓣皮岛面积为13 cm×6 cm~17 cm×6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术后随访9~28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和质地满意,均未见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前锯肌支解剖恒定,与胸背血管相交通,可以为背阔肌供血;以胸背动脉前锯肌支为蒂可有效保证背阔肌肌皮瓣的血运,可作为胸背动脉主干损伤情况下乳房再造的补救方法。